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性及现状分析
2016-05-30王畅
王畅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是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热爱幼儿教育工作、关爱集体团结互助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进行职业道德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从业后的工作成效,有利于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职业道德培养的现状不容乐观,表现在:部分学生缺乏职业理想、相关课程设置比例小、教育方式重说教和缺乏切实有效的教育评价标准。因此,必须全面深入、系统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职业道德培养。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硕士研究生 职业道德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通常都会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或是与幼儿教育相关的工作),其工作的重点是对幼儿的人生启蒙教育,德育重于智育,因此学前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而职业道德的培养则是高等院校的重要教育任务。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1、热爱幼儿教育工作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师,不但要热爱幼儿教育事业,而且也同样要热爱每一个孩子。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霍懋征曾经这样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幼儿身心成长的过程中,爱是源泉,若是缺少爱的滋养,很难使孩子具有完整的人格;缺少爱的指引,他们也无法明辨是非善恶。如果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缺乏对教育工作的事业心和对孩子的爱心,那么素质教育的开展无疑是一句空谈。只有当幼儿教师将自己从事的工作与祖国的未来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到一起时,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份职业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从而甘愿为这份事业奉献一生。
2、应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模仿是幼儿与生俱来的天性,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是他们模仿的动作,这就要求教师应以身作则,并注重自己平时的一言一行,这对于幼儿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思想品质、个人作风以及待人接物的态度,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就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并且要做到言行一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获得孩子的尊重和信任。
3、关爱集体团结互助
就幼儿教育而言,其属于一项较为系统的工作,仅凭借某一个教师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的同时,还要处理好与其他教师之间的关系,做到取其之长补己之短,互相协作、紧密配合,相互尊重、以诚待人,这样可以教会孩子与他人之间和谐相处。
二、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进行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学生从业后的工作成效
众所周知,人的道德发展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即知、情、意、行。前三个阶段的形成,都是为道德行为的正确性做铺垫,只有形成正确的知、情、意,才能有效地确保道德行为的正确性。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主阵地,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学校就必须承担起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并从根源抓起,做好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对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正确认识,并逐步形成对这一职业的认同感,只有在这样的意志和情感的支配下,才会激发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为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从业后的工作成效。
2、有利于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对于一名不热爱孩子的幼儿教师来讲,其在从教中的语言、行为以及态度等,都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可以说这样的教师都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将每天按部就班地传授给孩子知识当做是工作的全部,在他们眼中好孩子的标准就是不闹、不跳,而一些活泼好动的孩子都会被其认定为是不听话的坏孩子,有时甚至会不负责任地说他们真烦、让人讨厌等不符合幼儿教育原则的话语。幼儿一般都是年龄较小的孩子,他们都有很强的情绪性,对于教师的批评非常敏感,教师不负责任的言语会对他们身心成长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一个不热爱孩子的教师,很难注意到孩子成长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也不会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舒适的环境。因此,为了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的职业道德培养。
三、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职业道德培养的现状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却不容乐观,在德行培养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缺乏职业理想
从学生生源来看,选择这个专业的人群中,只有少数学生是出于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大部分学生都表现为其他原因,比如是父母或老师的建议等,缺乏职业理想。
2、相关课程设置比例小
从学前教育课程来看,学校比较关注的是幼儿教师教学技能方面的培养内容,比如:钢琴、舞蹈、美术等课程。一般并未开设教师职业道德这样的课程,职业道德教育只是作为品德教育的一个部分,在一些教育学类的课程中有所提及。而学生也普遍认为专业学习重点主要在教学技能方面,对一些有关职业道德内容的课程学习兴趣不高。
3、教育方式重说教
目前,在德行培养方面通常采用说教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向学生进行道德知识教育。有学者曾指出我国的道教育是一种无“人”的教育,不关注道德价值的发展,以道德说教为主,与人的实际生活相脱离,是一种机械性的道德知识灌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无法使其产生认同感,只能机械地接受灌输,并没有真正起到教育作用。有学生这样表达自己对此类知识学习的态度,“这种课就是考试前背背题,考试能及格就行,考完也就忘了”,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观点十分普遍。
4、缺乏切实、有效的教育评价标准
在学生德行培养考核评价方面,仍旧以传统的考试形式为主,仅有一些一般性的总体目标要求,缺乏具体、专业的评价体系,以及切实可行的操作标准,在教学中很难衡量所培养的学生是否达到专业所要求的德行标准。而仅通过纸笔考试的形式,也很难客观地、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素质水平。
因此,全面深入、系统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职业道德培养,专门对这一高层次学前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理论和模式进行探讨,有利于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体制和培养模式,让教育变得更有实效。这对于整个社会的教育改革与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管理具有很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傅维力.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指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8)
[2]杨达.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1,(12).
[3]唐胡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探讨[J]. 科学咨询,2012( 7) :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