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快推进高校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6-05-30辛勤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14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高校

辛勤

摘 要:高校文化产业是国家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引领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推进高校文化产业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加大产业人才培养力度的同时,为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关键词:高校;文化产业;产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4-0148-02

文化产业被公认为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一些发达国家占到GDP的1/5左右,已经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在“互联网+”时代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充分发挥高校的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有效激发和保护师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保证高校文化创业的正确的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是加快推进高校文化产业建设的根本所在和核心内容。

一、加快产业人才培养,奠定文化产业基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文化产业迎来了迅猛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和黄金期。自2004年国家教育部批准山东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4所院校开设文化产业专业以来,10多年来我国先后开设文化产业相关专业的高校已达到100多所[1]。文化产业专业展现出强劲发展,直接推动了高校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但培养体系不合理、培养定位不明确、师资力量匮乏等问题日益突显,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瓶颈和制约。

(一)探索建立“金字塔”式层级教育培养体系

国外高等院校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陆续开展文化产业高等教育,并形成非常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2]。当前,认真探索总结我国高校文化产业十余年发展经验,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积极借鉴国外文化产业专业成功经验,面向产业发展需求和文化企业实际需求,推进建立集高职、本科和研究生一体化的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的教育体系,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采取联合办学和学科交叉等方式加强中层骨干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已成为推进文化产业建设的必然需求。

(二)注重把握“少而精”的专业教学方向

文化产业包涵的内容非常宽泛,几乎是无处不在,无所不容,致使很难对其进行准确的专业定位,也决定了高校在专业教育中普遍实行了“大而全”的模式,缺少了针对性和特色性。高校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在统一中求特色,在探索中求创新,结合自身的专业、师资和技术特点,在“大而全”的基础上,确定核心课程,努力追求“小而精”,打造专业学生的看家本领,培养一技之长,确保其学有所成、学以致用,以适应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

(三)努力打造“专而优”的专业教师队伍

高校文化产业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关键在于拥有一支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文化产业的包容性和交叉性,以及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对专业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在积极加强专业队伍梯队建设的同时,应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等方式,通过选派教师到文化产业发达的地区学习考察、到重点文化企业参观学习、聘请业内人士讲组织讲学辅导及研讨交流等活动,不断拓展专业教师的思维和眼界努力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

二、深化沟通合作,拓展文化产业平台

高校是文化产业的重要基地,是文化产品的重要来源。在信息化条件下,以知识资本和智力产品为主的高校文化主产品,只有在与政府、企业的深度沟通和融合中,才能不断地激发创意灵感,明确科研重点,有效实现转化对接,并充分体现价值。

(一)加强与政府合作,寻求政策资金支持

高校与政府联合办学,是一种直接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当前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如火如荼开展,特别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以来,国家、省市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甚至出现了“资金等项目”的情况。建立合作领导机制,推进高校与政府深度合作,对充满自主创业期待和热情的在校大学生来讲,其帮助和扶持作用将更加明显。

(二)加强与企业沟通,提高适应市场能力

高校文化产业的最终产品只有走向市场,才能体现其商品化价值。而企业把技术更新和产品更新换代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重要途径。随着高校创新创业浪潮的兴起,高校文化产业技术型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一大批优秀成果成功转化,更加吸引了文化企业高度关注。在此形势下,高校师生应主动转变“先出科研成果,再找市场”的固有观念,主动深入文化企业,直面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了解企业和市场发展需求,增强高校文化产业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双赢。

(三)加强与师生联系,提供优质服务保障

创办高水平大学,师资队伍是根本,物质基础是保证,科学研究是关键[3]。在科研人员对外沟通能力总体能力不强、在校学生社会实践经验相对欠缺的情况下,,高校应进一步强化跟进服务意识,积极为在校师生开展科研工作提供支持和保证。对于高校文化产业来讲,应更加关注课题选择与申报、科研经费的支持和保证,尤其要重点关注知识产权申报和保护等问题,解决师生的后顾之忧,维护师生的切身利益。

三、加强教育引导,把握文化产业方向

“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扶持优秀文化作品创作生产,推出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精品力作”,为未来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高校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积极体现核心价值观理念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标准。”文化产业是塑造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并成为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有效载体。因此,高校文化产品要充分发挥层次高、站位高、质量高的特点,把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产业科研和创业的重要内容,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二)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发生文明中断的伟大民族,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高校承载着优秀文化传承的使命,在保存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高校要积极主动地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各项教学工作之中,融入到文化产业项目和作品的研发创作上来,并使之成为高校文化的重要构成,充分发挥好高校传承文化的基本功能。

(三)努力实现文化产品创新

随着互联网逐渐渗入传统文化产业领域,文化产业内部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文化产业资金流入3 241.8亿元,其中最显著的现象就是互联网企业对文化企业的并购。高校在发展文化产业中应立足“创新、创造、创意”,有效整合和发挥自身知识优势和人才优势,在提供新思路、新模式、新思路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努力引领和开拓文化产业市场,最大程度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孔羽.对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

[2] 辛文玉,李紫烨.河北省地方高校关于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创新研究[J].科技资讯,2015,(5).

[3] 邢宗新,周安宇,张冰.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科学研究能力[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12,(4).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高校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对文化产业创新模式的分析:以传媒类文化产业为例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