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音乐教育的形成
2016-05-30郑新月
郑新月
【摘要】幼儿音乐教育是现代幼儿教育的热门话题。本文对音乐教育的形式进行了分类概述,其中包括主题性音乐活动、单元性音乐活动、常规性音乐活动、活动区音乐活动。通过不同的音乐教育形式对幼儿的音乐发展产生有益的效果,从而让幼儿更好的掌握音乐。
【关键词】音乐教育 音乐活动
教学工作是极富创造性和艺术性的工作。幼儿教育和音乐教育如此,幼儿音乐教育更如此。音乐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艺术,幼儿自身音乐能力的发展也遵循一定之规。因此,学习音乐尤其需要循序渐进,常规性音乐活动必不可少。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幼儿园音乐教育是以促进幼儿对美的愉悦和身心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而不是为了单纯的掌握音乐的技能技巧,也不是为单纯发展幼儿的音乐能力。因此要将幼儿的音乐活动与幼儿园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及其他各项有益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进行。这就需要适当地组织有针对性的音乐活动,来实现幼儿园整体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的要求,下面就来说说几种音乐活动形式。
一、主题性音乐活动
所谓主题性音乐活动是根据某一阶段幼儿园全面教育内容的需要,确定一个教育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去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征、在音乐程度上循序渐进的、幼儿的演唱演奏力所能及的、具备音乐艺术审美情趣的、与主题内容有关的音乐教材,组织的音乐活动。例如,以春天为题材的音乐作品俯拾皆是,但究竟选择哪些作品才最符合“春天”主题活动的要求,效果最好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并不是挑选“春天”字样,做表面文章,而是在考虑幼儿的实际能力和作品艺术性的基础上,选择那些富有春天气息,真正具有艺术生命力的作品。只有那些真正具有艺术力的作品才有可能在教学工作中同样具有生命力,激发幼儿的想象、联想、思维等心理活动,从而在深层次上自然地将色彩、语言、动作等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达到绘画、语言、表演等活动的综合。还需要进一步强调的是,并不是在“春天”主题活动中唱一首有关“春天”的歌曲就可以称之为综合活动了,也不是所有的以“春天”为题材的音乐作品都适用于幼儿园的主题活动。要寻找音乐与绘画、语言、科学等幼儿园各项活动自然而又恰切的结合点,是一颇费周折的事情。教材的选择最为关键。好的教材本身,往往可以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巧妙的线索与灵感,为各项活动的综合提供可能性。
二、单元性音乐活动
单元性音乐活动也是一种综合形式的音乐活动,但它指的不是内容的综合,而是音乐本身的综合,即在某一单元时间内(比方2-3周或更长),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围绕某一音乐要素,综合听、唱、说、动、奏等音乐实践,组织丰富多样的音乐教育活动,加深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例如,为了让幼儿了解和熟悉三拍子音乐的特点,可以利用单元活动集中选择三拍子的歌曲和乐曲让幼儿反复地去唱、去听、去跳,在节奏活动中也重点练习三拍子的内容,从而使幼儿能够通过自身听、唱、说、动、奏等全面的音乐实践活动,从感性上获得强烈、清晰、丰富的经验,并通过教师有意识地讲解,在对比和归纳中进一步认识三拍子在音乐表现上的特点。
三、常规性音乐活动
常规性音乐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最传统、最常见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充分体现音乐艺术特点,最有效地发挥审美教育功能必不可少的一种组织形式。
常规性音乐活动一般由三个环节组成:
1.开始部分。音乐活动从一开始就要有音乐艺术美的气氛,充分体现出生动活泼、富有朝气的艺术科目的特点。因此,通常按照音乐活动内容的情绪需要,或用进行曲伴随幼儿精神抖擞地走步,或用律动曲、舞曲伴随幼儿愉快活泼地进入活动室。
幼儿入座以后,可以做律动练习,发声练习或听音练习。这样,既做了节奏、发声、听音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又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集中了注意力。
常规性音乐活动开始的形式和方法,还应该与本次音乐活动内容呼应。如果音乐活动的内容是关于某种动物的,那么不妨做该动物的模仿动作进活动室。另外,还要注意,开始部分的音乐及活动内容要经常加以改变,使幼儿能够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否则,幼儿习以为常,就会不用心听音乐或做动作,而一旦形成了机械化的自动动作,音乐活动就失去了美的意义了。
2.基本部分。这是音乐活动完成教育要求和任务的主要部分。这一部分通常可以为2-3项音乐活动内容,如唱歌、欣赏、舞蹈或倾听声音、歌曲、节奏乐等。总之,内容安排应丰富多样,既要防止内容单一、一唱到底,令幼儿感到单调,又不要内容太多,把音乐活动搞成大杂烩,份量太重,超出了幼儿的接受能力。
一次音乐活动还要考虑教材的新旧搭配,注意难易适当。教材的内容和情绪类型既有变化,又有统一。比如,柔和抒情的教材可以和活泼欢快的教材搭配。活动形式的安排要注意动静配合,从而使教学活动能够重点突出、生动活泼,保持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3.结束部分。应当尽可能使活动结束在兴致勃勃,井然有序的气氛之中,使幼儿欲罢不能,意犹未尽,产生再上音乐课的愿望。结束部分一般可以利用基本部分的最后一项内容,自然地过渡到结束,也可以专门选择律动或舞蹈动作来结束。
四、活动区音乐活动
活动区音乐是以活动区的形式为幼儿提供有范围的自由选择音乐活动的机会。在自选活动时间内,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己选择音乐活动的内容、材料及合作伙伴等,也就是说,幼儿可以在音乐方面自己决定去做什么和怎样做。这种活动形式为幼儿提供了一定的自我选择的机会,有助于幼儿形成自我意识,发现和巩固自己的兴趣,学会按自己的意愿作出选择,对自己的决定负责;更有助于幼儿通过对活动内容和材料的驾驭,通过自己与合作伙伴的合作与协商,自己组织活动,实现自己的想法。所以说,活动区音乐活动更能体现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是幼儿游戏的伙伴,帮助他们选择适当的游戏材料和处理游戏情境,以观察或直接参与的方式去实际地帮助幼儿提高能力,充分发挥自选游戏的教育作用。教师在这里只是一个反应者、促进者、合作者、咨询者或谈话伙伴,而不是传统的权威者、命令者和要求者。但是活动区音乐活动同样需要教师精心而周密地计划,需要教师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安排中,有计划地留出幼儿在活动区自选活动的时间,在教师环境的布局上有意识地留出幼儿自选活动的空间,并提供适合幼儿兴趣、需要及能力的音乐活动材料。所有这些,都需要教师对幼儿自选音乐活动的教育作用、内容、方法、意图有清醒的认识,并事先做好安排。只是这种计划是以一种隐蔽的、潜在方式表现出来的。它能够为幼儿提供一定的情境性和暗示性,自然地帮助幼儿自己去发现活动的动机、目标、结构与内容。
根据音乐教育的学科性质和特点,活动区音乐活动材料的投放、环境设计等,都要以不影响和不妨碍幼儿的自由活动为前提。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活动不可能不发出声音,而音乐区通常也是全部幼儿自选游戏活动的一个部分。因此,教师应该考虑到怎样使不同区域的孩子的活动互不干扰。既不要使音乐区发出的声音干扰了别的区域活动,也不要使别的区域发出的声音影响了音乐区幼儿对自己音乐表演和音乐创造活动的倾听、欣赏与纠正。
在音乐活动区投放的材料,可以是有关音乐的图片、书籍、玩具、教具、道具、布景等。它们一方面可以从视觉、语言等不同的侧面丰富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感性经验与认识,比方在活动区为幼儿提供描写音乐剧《小熊请客》的儿童图书;另一方面可以为幼儿的音乐表演提供真实的情境,使幼儿能够有可能自由地、戏剧化地、创造性地表现歌曲和音乐的意境,比方提供音乐剧《小熊请客》中所需要的动物头饰、道具、场景等。另外,也可以在音乐活动区投放一些手工制作材料,使幼儿能够亲手制作一些声音效果独特的发声物体或节奏乐器,帮助幼儿自己去探索和发现声音的各种特点和丰富多变的表现力,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和兴趣。
五、多种音乐教学形式的结合
幼儿音乐教育活动课程的设计、组织和安排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而是随时随地处在发展、变化和创新之中。但它所依赖的基础却是简单的两点:一是幼儿在音乐能力及认知、情感和社会性方面的一般特点和个别差异;二是音乐艺术自身的创作、表演、欣赏的特点与规律。以此为出发点去选择教材、确定目标、设计方法,就能有的放矢,卓有成效。
就课程整体而言,上述音乐教育活动形式应当相互结合起来进行,而不应厚此薄彼。从具体的教学活动来说,到底采用什么形式来组织内容,要根据教育内容的性质、范围灵活地选用。有的内容适合常规性科目组织形式;有的内容可以用主题的形式;而有的内容则可以直接放入活动区。总之,在选择活动形式组织教学内容时,应该从幼儿的经验和能力以及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灵活地采用多种形式,为幼儿提供各种不同的学习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