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四川大学版“汉语国际教育导论”的一些看法

2016-05-30董思意

亚太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导论评估

董思意

摘 要:《汉语国际教育导论》是由四川大学主导西南各高校参与编写的一本针对汉语国际教育学习者及从业者的入门级教材,其编写人员背景多元化,教材结构传统,教材内容循序渐进,为本教材使用者提供了对汉语国际教育这一发展中学科的基本认识。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导论;内容;评估

现代教学理论提到,要想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就必须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而教材作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习者手中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教案编写和制定教学计划的基础,其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达成及教学效果是否令双方满意,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特殊意义。因此,对教材进行分析评估正是优化教学过程和效果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本文将以汉语国际教育学习者和从业者的视角,对由四川大学主导众西南高校等参与编写的《汉语国际教育导论》教材,从编写人员学科背景、教材结构、内容、跨学科等角度进行分析评估。

一、从编写人员背景

《汉语国际教育导论》这本教材的编写人员众多,每位编者都来自不同的学科领域,并在各自领域都有所建树。以几位主编和我熟悉的几位编委老师为例:傅其林老师的主攻方向是文艺学和美学,因此在审视整个教材是否适合汉语国际教育的学习者的时候,必然会带有文化和美学的视角,并把这些因素融入教材中,比如第二章的“学科意识与素养”、“文化基础”,第三章的“文化教学”等;邓时忠老师多年来致力于比较文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从1988年开始就一直从事留学生教学工作,在国际汉语教学方面有着无比丰富的经验,所以不管是教学理论还是教学法,他都有很深的造诣;甘瑞瑗老师作为韩国又松大学的校长,长期从事电化教学等现代化中文教学的研究,因此本教材第三章第五节“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就带有她的学科背景特点。除此之外,陈侠老师的心理学背景,刘颖老师和杜晓莉老师的语言学背景以及在新闻传播和普通话培训领域颇有建树的朱姝老师,他们各自的学科背景都影响了《汉语国际教育导论》这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

毫无疑问,在这种多学科融合背景下编写出的教材有着学科交融的明显优势。首先,整合了资源,有利于学习者提取各学科的重点知识应用于汉语教学的实践,否则,以一个人有限的能力在短时间内阅读大量相关资料典籍,显然是不太现实的。其次,不同思维方式和学术背景的交融有利于综合性地解决汉语国际教育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后,这本教材的多元编写背景有利于促进多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汉语国际教育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后,实践是至关重要的。而在实践过程中采用哪些具体的方法,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这本教材为学习者提供了多元化的视角,让学习者不管是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实践过程中都能培养多元的意识,为汉语国际教育这一学科增添活力。由此可见,多元化的编者背景是这本教材的一大亮点,与国际汉语教学的学科特点十分相符。

二、从教材结构

1.整体框架。《汉语国际教育导论》这本教材的整体框架是密切围绕汉语国际教育学习者的学习内容来组织的,共分为八章,每章都按照基础程度、重要程度、难易程度或逻辑关系来安排各小节的内容,同时各小节又按照理论基础、方法论基础、原典阅读、书目推荐和思考题的结构顺序来设计具体内容。这样的框架设计可以说是非常传统且经典的教材设计模型,遵循了学习者的一般学习规律。本人在刚拿到这本书开始阅读后,第一印象就是教材的整体脉络十分清晰,能让学习者能快速而准确地提取到自己想了解的信息,这点对于一本高质量的教材而言至关重要。

2.内在逻辑。给汉语国际教育初学者提供全面、专业、多元化的认识,应该是本教材的内在逻辑。从教材的章节设置可以看到,八章的知识分别涉及教育心理学和语言教学理论、教师素质与能力、课堂教学、各地区教材、二语习得、国别化教学、水平测试以及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状况。汉语国际教育作为把汉语言当做第二语言教学的教育学科,最重要的部分就在于语言和教育,所以把教育学和语言基础知识放在教材的靠前部分是非常必要的。然而,个人认为虽然涉及心理学的内容不多,虽然心理学在语言习得机制或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把这部分知识放在教材开篇依然是不合适的。因为这本教材的使用对象已经被定位在刚刚接触汉语国际教育的本科生,绪论中也提到这些学生的接受心理尚处于高中的知识储备与能力水平,因此教材中的心理学知识虽然简单,但仍要放在对整个学科有了初步认识之后再来讲授。这样不但有利于学习者对整体逻辑结构的把握,也有利于引起对教育心理学的重视,能够使整本教材的内在逻辑显得更加清楚合理。

3.板块呈现方式。上面已经提到本教材的每小节按照理论基础、方法论基础、原典阅读、书目推荐和思考题的结构顺序来设计具体内容,那么它的板块呈现方式显而易见。这里需要重点提到的是原典阅读板块。众所周知,《汉语国际教育导论》是由四川大学主导编写的面向本科生的基础教材,那么这本教材就必然带有川大的培养理念:重视原典教学。正如编者所写到的,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门相当年轻的学科,经典文献比较缺乏,因此专业性没有得到很好地建设,连一般的大学老师尚处于摸索阶段,更不用说刚刚入门的大学生了。所以,必须从一开始就把原典文献的学习重视起来,这不单单有利于学习者把握学科的学术背景和方向,更有利于整个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自身的推广与发展。由此可见,原典阅读板块是整本教材的最大亮点。

三、从教材内容

本教材的内容共分为八章,涉及教育心理学和语言教学理论、教师素质与能力、课堂教学、各地区教材、二语习得、国别化教学、水平测试和等级标准以及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状况。仅从目录来看,各章节内容似乎比较平均,但阅读后会发现,本教材內容的重点在课堂教学和国别化教学(包括二语习得)上。

近几年,国际汉语教学所面对的学习群体随着对外汉语事业的发展,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同一国家,同一母语背景的留学生越来越多,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国际汉语教学的针对性迅速引起了汉语国际教育学界的高度关注,国别化教材的编写、国别化工具书的编纂、国别化教学词表的制定得到了一致肯定,但国别化教学目前还没有探索出比较完善的方案。所以,在这个大环境下,本教材用大量篇幅对目前国别化教学使用的教材和教学状况进行了介绍,虽然有些内容不那么完善,比如缺失对近几年比较红火的拉美和非洲汉语教学现状的介绍,但已经能引起初学者对“国别化”的足够重视。这一点表现出本教材站在了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学术前端,具有国际性的特点。此外,课堂教学也是本教材的一大重点,在第三章中,对汉字与词汇、听力、语法、语音及近几年流行的网络教学做了详细的阐述,说明编者们对汉语本体知识的重视程度并没有因为其他因素的出现而有所减弱,毕竟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门语言教学,如果语言的本体知识不牢固,其他的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四、从能否培养学习者的学科意识

《汉语国际教育导论》的又一亮点,就是教材的第二章——汉语国际教育教师素质与能力。特别提到这部分,不仅仅因为本章内容是其他同类教材中所没有的,更因为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是培养本专业学习者学科意识的重要环节。本章一共分为五节内容,涉及汉语基础知识、学科意识与素养、跨文化交际、课堂组织与管理和中国文化基础,这五节课几乎涵盖了一个专业汉语国际教师需要具备的所有能力,对初入门的学习者培养学科意识极有帮助。而一个学习者或从业者是否具有专业的学科意识可以决定未来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前途。所以,本教材在培养学科意识这一方面可以说已经先人一步,尤其是在节后推荐的阅读书目,有许多都是入门必读的经典。本人在阅读之后,深深觉得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的学习者,应该树立学科意识,关心本学科的建设,并把以前的其他学科知识想办法应用于汉语教学中,致力于汉语国际教育的理论建设。由此可见,学科意识的培养对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的发展意义深远,而这本教材,已经从宏观上提供给学习者了一个初步的学科意识培养认知。

综上所述,《汉语国际教育导论》是一本有针对性的,汇集了多元学科背景编者,内容丰富,结构脉络清晰,有利于培养学科意识,适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初学者及跨专业学习者的教材,同时也对汉语国际教育从业者的研究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姚振裕.教材编写要处理好几个关系[J].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11(01).

[2]慕明宜.对教材编写与出版热的思考[J].出版与印刷,2002(02).

[3]何志勇.浅谈教材编写中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J].法制与社会,2011(12).

[4]赵金铭.论对外汉语教材评估[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03).

[5]李定建.教材评估是改进学校教材工作的有效措施[J].教材通讯,1991(06).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猜你喜欢

汉语国际教育导论评估
评《工程管理导论》(书评)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评估依据
使公民有道德:导论
打造平衡中的适度:一部值得推荐的英语文学教材——评《文学导论》
最终评估
EMA完成对尼美舒利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