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蒙古族传统音乐微课的作用
2016-05-30刘畅
刘畅
摘要:从古至今,蒙古族就有着“音乐民族”的美誉,蒙古族传统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一块绚丽的瑰宝,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它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同时也是文化传承的文脉。
关键词:蒙古族 传统音乐 微课
近些年来,蒙古族音乐传统受到国家越来越高的重视,其中马头琴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在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中,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占14个,包括呼麦、长调、马头琴、四胡等,所以说,蒙古族传统音乐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蒙古族传统音乐依存于深厚的蒙古族传统文化土壤之中,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全球化的影响之下,世界的文化面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作为传统文化中这块绚丽的瑰宝,蒙古族传统音乐也逃脱不了时代的变迁,而信息技术作为推动变化的一个重要载体让人类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新的历史高度。本文主要是运用微课这一新型的现代教学方式阐述对蒙古族传统音乐发展的重要作用,对这蒙古族传统音乐微课的影响做简单的梳理与分析,以期对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人类已经进入泛在学习时代。微博、微信、微视频、微电影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这样一个碎片化的时代,学生乃至社会中的人很难拿出大部分时间去专门研究和学习与自己学习工作无关的领域,以在线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微课应运而生,它符合现代学生的学习需要。与此同时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传承方式比较保守、陈旧,没有做到与时俱进等。目前为止,国内很多专家致力于蒙古族传统音乐研究,他们从各个角度阐释蒙古族传统音乐的发展脉络、艺术特色、传承与发展,但大多采用授课、讲座、论文、专著这样的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很少有人提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去传播发展蒙古族传统音乐,其中利用微课对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传播更是少之又少。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大力发展学校教育,积极吸收现代音乐的元素。
微课在蒙古族传统音乐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对学生而言:能帮助其巩固学习成果,突破重点与难点;对教师而言:有利于教师做好知识点的梳理和归纳,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以及对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力。对于教学模式上:有利于远程教育的普及;推进翻转课堂的开展等等。总而言之,利用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方式去传播蒙古族传统音乐符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会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利于学校教学模式的改进,同时促进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一、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大力发展学校教育是传承与发展蒙古族传统音乐最有效的方式,而音乐课无疑是最直接的途径。在目前的音乐课本里,有很多关于蒙古族民族特色的唱歌课或是欣赏课,比如(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为例)二年级下册童声合唱《快乐的牧羊人》,六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美丽的草原”运用了一个单元的内容来介绍蒙古族的风土民情,六年级下册的马头琴欣赏《嗄达梅林》,这些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对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从而更好的弘扬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但是,单凭书本上的知识或者仅仅是一堂音乐课就能达到我们在教学当中的目标吗?就能实现对知识的拓展吗?这些疑问是有待考证的。若教师在授课之前,先让学生观看课堂中的重难点,课下再去巩固拓展这些知识,想必学生们的知识量又会有一个新的提高。
在这里,笔者拿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嗄达梅林》为例,具体阐述如何利用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学习。本课主要是通过欣赏马头琴独奏《嗄达梅林》,认识马头琴,初步感受它浑厚深沉的音色,领会马头琴所表现的悲壮情绪,了解蒙古族相关的风土民情。在授课前教师可以录制两段关于介绍马头琴的微课,分别让学生课前与课下观看学习。第一段主要介绍马头琴的由来,基本结构,主要特征,观看之后会学生对马头琴有初步的了解,这不仅提高了上课时的课堂效率,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第二段视频主要介绍蒙古族较为著名的欣赏曲目,比如《万马奔腾》《鸿雁》、长调民歌等等,通过这些欣赏曲目,使学生对蒙古族传统音乐有更多了解,激发学生学习蒙古族传统音乐的热情,培养对此方面的兴趣爱好。通过增加微课这样的学习过程,突破了马头琴这一重难点,增加学生课外知识的储备量,对蒙古族传统音乐有了更多的了解。
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的过程当中起主导作用;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是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的延续与发展起到桥梁的作用。在倡导教育興国的今天,优化教师的专业素质势在必行,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领域不可避免的话题。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本身要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实现自我造就,自我发展。只有实现了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才能让学生学到高质量的知识,促使学生取得进步。
运用微课教授学生蒙古族传统音乐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种新的授课方式。蒙古族的传统音乐可以分为民间音乐、古典音乐、宗教祭祀音乐三大类,教师通过录制微课的过程,对其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首先,教师既可以从观看自己的微课中找到不足,也可以把微课上传到互联网上,让更多的教师与学生找到缺陷,因为对于并不是土生土长的蒙古族来说,教师在录制梳理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疏漏,如此一来既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又利于微课不断的改进与更新。其次,对于优秀教师的优秀微课,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能起到骨干、示范、引领的作用,激励教师们朝着更高的方向发展。
三、对课堂的优化作用
蒙古族的长调、呼麦一直是蒙古族的象征。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会安排一首蒙古族歌曲作为本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讲解,围绕本首歌曲教师将展开一系列的练声、演唱、欣赏等活动,但是学生及大多数老师对于蒙古族特有的长调、呼麦做不到很好的驾驭,在遇到这些棘手的问题时,我们就需要利用微课中的演唱来弥补现实中的教学缺陷。微课里,牧民演唱的长调不仅会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丰富教学手段,在蒙古族歌唱类教学中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不仅如此,它改变了教师反复唱,学生被动接受的弱点,使学生及时进入到动态的教学情境之中,获得真正的音乐给予的美的体验。
利用微课,让学习者深层了解蒙古族传统乐器的演奏。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乐器演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器乐教学在小学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创造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蒙古族传统乐器四胡、马头琴、火不思等,教师的示范很难到位,即使专业能力很强的教师,由于班级人数较多,学生会出现看不清指法,手型等问题,教师依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如果教师在微课中呈现专业蒙古族教师教学的指法、手型,这种直观性与真实感将使学生很好的把手型、指法与器乐结合到一起,实现了网络上的“一对一”教学,弥补了学生的演奏空白,也激发了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与演奏欲望。
四、微课在蒙古族传统音乐传承与发展方面的作用
蒙古族传统音乐历经千百年源远流长,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表演价值,充分展现了蒙古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性格特征、宗教文化等,是我国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但是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存在一定问题,传承方式较为落后,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时代使得人们的思想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传统传承方式在某些方面已经不再适合人们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微课主要采用视频的形式,生动形象的画面往往更能体现其优势,因为相对于其他的媒体方式,这种短小且有针对性的视频更容易让人理解与接受。这一现代教学手段不仅解决了蒙古族传统音乐在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微课作为短小精悍的教学资源,能够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
传播与推广是使得蒙古族传统音乐继承与发展的重要环节。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学校教育进行传播,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可以利用公共传媒设施进行传播,了解传统音乐的主体不仅是学生,我们每一位公民都有责任了解学习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把微课上传到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在共享的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并更新。所以,为了使蒙古族传统音乐保持更好的活性存在,利用微课的形式将其进行传播,无疑可以促进蒙古族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五、蒙古族传统音乐微课的展望
微课起源于国外,在国外的发展极其迅速,虽然近些年中国的微课事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地域和民族文化的差异,涉及蒙古族传统音乐的微课依然少之又少。所以教师在录制的过程当中很难找到可以借鉴的相关微课;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微课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录制者进行实地采风是必不可少的;在录制的过程中,也需要参考用蒙语撰写的参考文献;这些问题都会给录制蒙古族传统音乐微课增加难度。
虽然这是一个刚刚起步的研究方向,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传播媒介不断多样化,电脑、手机、ipad等现代传播工具都进千家万户,为了适应这种泛在化的学习时代,需要利用微课这种组织的,系统的,有針对性的新的文化传播媒介把蒙古族传统音乐传入到全国乃至世界的各个角落。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更应克服种种困难实现对蒙古族传统音乐微课的录制,从而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蒙古族传统音乐微课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发展,课堂的优化,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为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对实现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培养人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斌主编.音乐六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M]. 1993.
[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2011.
[4]刘艳.浅谈微课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N].信阳日报,2016-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