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歌剧《江姐》甫志高的人物塑造
2016-05-30直爱妩
直爱妩
摘要:歌剧《江姐》是民族歌剧的经典之作,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产物,既体现了历史特定阶段的文化意识形态,又展现了我国多元化的、地域性的、多方位的民族音乐写作方式,在我国歌剧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对歌剧《江姐》中甫志高从人物到演唱均做了简单的分析,以求能够更深层次的、更恰如其分的演绎民族歌剧之经典。
关键词:民族歌剧 《江姐》 甫志高 角色塑造
歌剧是一种融合了多种形式的综合性艺术,西方国家把歌剧归纳为音乐的一个分支,而到了中国,由于文化意识形态上的影响,国人习惯性把它归纳到了戏剧的范畴。既有戏剧又有角色,角色的文学创作,以及演员的舞台塑造,都是戏剧舞台展现的创造性成果。舞台人物的展现离不开演员的分析与体验,演员的呈现是否到位,需要一个从理性分析到人物思维习惯性地展现过程。
一、甫志高人物的创作过程
回顾甫志高这个人物的创作,不得不说到原空军首任司令员刘亚楼同志,在《歌剧》江姐的前期创作中,他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他的严格,他的细心,他的认真,使这部戏更加成功,更加完善。
1963年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政委吴法宪、政治部副主任王静敏,在空政文工团总团政委陆友的陪同下,在东交民巷22号小礼堂,观看了歌剧《江姐》的连排。连排结束后,刘亚楼既肯定了歌剧的成果又提出了中肯的建议,特别是甫志高从演员的舞台形象到肢体表演均作了详尽的分析与讲解,并常到现场指导,经过艺术家、政治家的一系列加工创作成功造就了今天舞台上的叛徒形象——甫志高。
在完善舞台形象塑造的同时,针对唱词部分也提出了修改的要求:第六场,叛徒甫志高在审讯室里,对江姐劝降时有一段唱词,原词如下:
多少年政治圈里较短长,到头来为谁辛苦为谁忙?看清这武装革命是空流血,才知道共产主义太渺茫,常言说英雄豪杰识时务,何苦再出生入死弄刀枪?倒不如,抛开名利锁,逃出是非乡,醉里乾坤大,笑中岁月长,莫管他成者王侯败者寇,再休为他人去做嫁衣裳。
当时刘亚楼对于这一段唱词意见比较大,多次要求剧作者阎肃修改。阎肃一时没想好如何改,拖了几日。刘亚楼见阎肃无动于衷,终于耐不住性子,发起脾气来了。他说:“现在甫志高还有些歪道理,反驳得不够,江姐压不住甫志高就起反作用。江姐的词不如甫志高的词俏皮……花花草草太多,低沉调子太多,这就是原则问题。”1964年9月14日,刘亚楼将阎肃、羊鸣等同志叫到自己家中,刘亚楼用手指着阎肃,批评道:“软绵绵的两句话,‘名利锁,是非乡,除非砍掉我阎肃的头,就是到死也不改这两句话!你就是这样想的。”
对于这一段经历,闫肃铭心难忘。事隔三十多年以后,阎肃于1997年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这段唱词,刘亚楼、刘志坚、刘少奇同志先后提出有副作用,应修改。而我一时也想不出代替它的词句,所以迟迟没有改动。直到有一天,刘亚楼同志把我叫去说:‘我们三个姓刘的提出意见,你都不改,今天我要你在我的家里,关你的禁闭!你就在我这里改,改出来我才放你走!他急了,我也急了。可能是人急智生,居然就在他家里,我写出了现在这段词:
你如今一叶扁舟过大江,怎敌他风波险恶浪涛狂;你如今身陷牢狱披枷锁,细思量何日才能出铁窗。常言说英雄豪杰识时务,何苦再宁死不屈逞刚强?倒不如,激流猛转舵,悬崖紧勒缰,干戈化玉帛,委曲求安康,人逢绝路当回首,退后一步道路更宽广。
刘亚楼同志点头认可了,只对最后两句添了几个字,改为:
人逢绝路,回首是常事,退后一步,道路会更宽广。
就是这样,唱词被固定了下来,一直到今天,这首曲子成了名曲,在歌剧《江姐》中占据重要地位,这段唱词也更加形象的表现出了甫志高的叛徒嘴脸。
二、甫志高的“叛徒”角色分析
一提起“叛徒”这个特定的人物角色,首先在人们的大脑里会出现一些在艺术作品中刻画得比较成功的形象,实际上,在我们的艺术创作之中,由于人们的情感和思维定势,叛徒已经被模式化、脸谱化了。模式化到什么程度呢?笔者觉得编剧、导演、演员就是将一个叛徒定位在了“怕死鬼”的位置上,然后经过“怕死”这样简单化的處理,于是便有了所有的叛徒就“千人一面”,都成了个“怕死”,但是不是说把“怕死”就不能应用到“叛徒”的角色塑造中去,也可能是导演这样子去处理,一是为了“照顾”观众的情绪和好恶感情;二是传统的意识形态束缚,所以才做出这样的处理吧。还有就是,导演在选演员时,也都会选一个外表特别“书生”一点,柔弱一点的演员来演,就好像人们的意识里会觉得“叛徒”就是长这个样的,就是说导演会让这个演员才一亮相,观众就会猜到他的身份,就会觉得这个人肯定要叛变,而且往往人们猜的很准,这样就形成了程式化的定性,本人认为这不可取。作者认为导演经过这种简单化又不负责任的处理,使演员们变节的深刻的、复杂的身体和心理因素(本来,演员内心的这种种“挣扎”“纠结”是可以产生极强的戏剧冲突和效果的)变得极其“单一”,也因此,便造成了演员在刻画人物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笔者认为这就是一种弊病,因为它不但影响了演员的发挥和个人潜力,而且影响到整个作品的优劣。应该从角色的意志、思想去解释,角色的塑造更有深度。
演员在塑造甫志高这一角色时,切忌不能急躁,不能简单化的处理。需要演员用时间去体会,仔细分析。其实“叛徒”本身都曾经怀有一腔热血或崇高的理想,就好比“甫志高”从最当初小小的印刷厂工人到后来军统的通讯员再到潜入党内做地下联络员,再到后来的革命叛变去当了“叛徒”,其实“甫志高”内心是很纠结的,他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走得更好,他也有家人,有妻室儿女,因此他做的每一步也不都是为了他自己,“甫志高”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他也有自己的一腔热血和远大抱负,只不过由于他身处当时严峻的社会环境,身不由己,他才不得不妥协,为了能保全自己、保全家人,他不得不叛变,去做“叛徒”。其实他跟我们普通人一样。就好像理想、信念和个人主义这三大抉择点共同出现在我们的抉择中时,当这一切压不住我们人性中软弱、怯懦的重量时,于是我们便会像前面所分析到的那样,整个人就再也无力抵挡对死亡的恐惧、对痛苦的忍耐、对生存的坚持,也就会在这时做出变节的选择,选择了一条可以暂时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的一条道路。其实笔者认为这种种才应该是演员在塑造角色时最应该考虑到的,这些才是人性中最可挖掘的,也最应该要表现出来的部分。正因如此,在“甫志高”这个角色的塑造中,就会让我们充分的感受到塑造这样一个人物的戏剧张力。
三、甫志高演唱分析
歌剧中能够把握好、塑造好人物的形象,首先要做到对唱段的严谨、细致、准确的分析。如甫志高在劝降江姐时的经典唱段:
你如今一叶扁舟过大江,怎敌这风波险恶浪涛狂;你如今身陷牢狱披枷锁,细思量何日才能出铁窗。常言说英雄豪杰识时务,何苦再宁死不屈逞刚强?倒不如,激流猛转舵,悬崖紧勒缰,干戈化玉帛,委曲求安康,人逢绝路回首是常事,退后一步道路会更宽广。
其中每句唱腔的起伏,每一句的处理都是有一定方法和思考的。就好比,刚开始是诉说江姐整个自身所处的环境和形势:第一句“你如今一叶扁舟过大江”就是要诉说给江姐听,二句“怎敌这风波险恶浪涛狂”就是劝说江姐不要高估了自己,要看清楚自己只是单身一人,现在的处境是对你很不利的,你的眼前面对的是国民党头目、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光单靠“你”一个人的力量是绝对不行的,这句在演唱时的“波”字要保持在一个位置,不能因为音高的变化出现音色上的不统一。三句和四句“你如今身陷牢狱披枷锁,细思量何日才能出铁窗”是向江姐讲述自身现在真正的处境,想一想如今处在这种受压迫的环境里,“你”这样子下去能够“硬撑”到何时,这句中的披枷锁的“枷”字也是要保持统一的音色,要唱得稍微重一点,以突出江姐现在的处境,还有“何日”两字也要突出出来,这样才更能表现出作者在此时所要传达出来的意向。第五句“何苦再宁死不屈逞刚强”,还是劝说江姐不要再这样顽固下去,根本没这个必要,这句中的“再”字唱时要着重强调一下,是奉劝江姐,唱时要有对象感,接第六句“倒不如,激流猛转舵,悬崖紧勒缰”就是说“你”再这样坚持下去是不会有好的结果的,倒不如顺势屈服,悬崖勒马,便会有好的结果,在这一句的演唱时唱腔要保持统一,要表现出一种激动,接第七句“干戈化玉帛,委曲求安康”等也都是劝说江姐不要再这样顽固下去,否则只是会害了自己,在这句的演唱时要表现出一种得意,要让江姐看到自己现在跟着“他们”其实也很好的一种感觉,另外,在音色上的表现要唱得轻巧一些,演员在这几句演唱时一定要信心满满,要让江姐切实感受到自己现在屈服了国民党,跟随他们,也是生活得很好的,更要表现出那种叛变之后的洋洋得意之感。最后两句“人逢绝路回首是常事,退后一步道路会更宽广”就是说此时就好比要跟江姐讲一个大的道理,劝服江姐不要再执迷不悟,珍惜宝贵的生命,在这两句的演唱上,注意“回首”和“一”两个声音的处理,音色上还是要保持统一,声音切忌不能上浮,气息随着音高的提升要展开,这是声音上需要注意的。再者,还要通过自己的表演让江姐感受到: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思想意识。潜台词“说”此时的“你”其实只要像“我”一样,投靠国民党政府,就能尽享荣华富贵,美好前程也便近在眼前,为何非要把自己逼到无路可走呢?这时只需要很简单的“退后一步”就会有美好的前程等着你,再者细心想一想人这一辈子有多少时间能够去享受幸福安乐,何苦要再继续为难自己等等,这些内容都需用歌唱表现出来。
综上,歌剧唱段的演唱有别于一般的声乐作品,它不仅仅展示的是声音、音乐,它最为忠实的还是音乐中戏剧人物的表演与塑造。在塑造“好”一个叛徒这样的角色时,一定要抓住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怎么表现出他在生死艰难抉择下人性中表现出来的内心挣扎。
总之,歌剧演员的形象塑造,可直接影响到整个剧目的主题。甫志高這个角色在整个剧目中具有很强的功能性,演员在塑造这样的一个角色时一定要把握好尺度,不能因为这一“功能性”而故意的、人为的拉大他们之间的“距离”,可以说歌剧《江姐》中的甫志高这一形象是典型的、也是成功的。
注释:
①耿耿:《刘亚楼与歌剧<江姐>》,转引自《名人传记》。
②闫肃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歌剧《江姐》。
参考文献:
[1]罗广斌,杨益言.红岩[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61.
[2]闫肃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歌剧《江姐》.1964.
[3]耿耿.刘亚楼与歌剧《江姐》[A].名人传记[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