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供给侧的宏观经济管理重要性分析

2016-05-30刘钧羽

中国经贸 2016年14期
关键词:供给侧对策

【摘 要】当前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放缓,基于这种形势,很多经济学研究学者认为需要对现有的宏观经济管理方式进行改变,把管理的重点由需求转向供给。对于这方面的传达和理解,会因为立足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就需要对供给管理的内涵和本质有一个正确认知,消除存在的误解。本文主要分析了基于供给管理的宏观经济管理重要性。

【关键词】供给侧;宏观经济管理;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在各方面建设上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这与供给管理政策密不可分。在近些年来,根据经济发展的态势,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政策逐渐把管理的重点转向了总需求上,假设潜在的经济增长率可以在一个长时间内稳定在一个较高水平,需求管理的优势就会更加明显。基于此,结合我国现阶段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虽然暂时有一定的缓慢,但是,究竟采取需求管理政策还是供给管理政策,还需要在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的趋势进行科学分析后予以确定,不能满目随意而定。

一、基于供给侧的宏观经济管理内涵

对于供给管理的内涵理解,国内外学者各有观点,对此我们以美国和英国为例进行分析,在上个世纪两国的经济改革都是以供给管理为中心进行的,但是管理的重点却不相同。美国把减税作为重点,并辅以反垄断措施,适当压缩政府管制,其实质是降低了供给要素的成本,而英国的改革则是将重点放在了政府的管制减少上,适当的降低了国有经济的发展比重,使市场体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其实质是提高供给要素效率。那么从供给的角度来讲,它所涉及的是两个方面,即供给要素的成本和供给要素的效率,前者会对供给要素的投入数量产生一定影响,后者会对供给要素的投入质量产生影响,两者的地位都很重要,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重要程度也各有差异。

二、供给侧的宏观经济管理作用分析

宏观经济管理属于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它的管理目标和任务是由特定时期内经济发展和运行的实际状况所决定的。目前,这方面研究者对经济体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作出以下总结和归纳:

1.国内GDP运动方向由供给要素决定

在未来长期的一段发展时间内,真实的经济GDP增长主要依赖于供给要素投入的供给增加和技术水平的提升。但是,短期内的实际GDP的波动则是由总需求引起的,需求的变动可以在短期内直接影响到经济的真实产出水平,具体原因包含有价格、工资等等名义刚性,因此,政府就要采用严谨合理的总需求政策来对经济运行进行适当的调整,调整的目的是保证产出和失业水平两者始终处于自然状态。

2.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是暂时性的

在经济发展的特殊时期内,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一种替代性关系。但是,立足于长远发展来看,货币供给的增长率是决定通货膨胀率的。持续的通货膨胀属于是一种货币现象,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的是降低通货膨胀率,并使之处于稳定状态。

3.现代宏观经济管理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现阶段,人们在意识上已经普遍接受的一个观点就是,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可以对人们的预期和行为产生影响,基于此,也就需要加强政策建立的可信度以及制定可以确保执行可信度政策的法规制度。

三、提高供给要素效率和质量的建议

1.完善竞争市场

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已基本成型,尤其是商品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市场准入制度还并不是处于完全状态,投资主体较为单一。因此,就需要在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基础上,给予所有经济主体平等的市场待遇,构建一个规范化的竞争性市场环境,从而提高投入要素的产出效率。

2.健全相对价格体系

在价格体制上,要确保其可以反映出企业真实的效率,价格因素作为市场运行的指南针,一个合理的相对价格体系可以有效引导市场参与者的参与行为,促进整个经济运转效率的提高,现阶段的经济体制改革就需要先从价格改革入手,只要确保价格体系科学合理,才可以真实体现出经济运行效率,有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创新。

3.降低供给要素的投入成本

根据现状适当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可以提高企业投资的预期收益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就与高投资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高投资的基础就是投资的预期收益率较高。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在近几年我国的实体经济投资预期收益率均超出了15%,但是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这一数字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企业的税收和社会保障负担也逐步上升,因此,就需要适当的降低城市居住和生活方面的成本,对现有的户籍制度进行改善,以求生产力得到最大解放。

四、总结

依据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成就和现阶段经济发展态势来看,转变宏观经济管理理念是符合国内外经济形势新格局要求的,对现有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就需要紧紧围绕总供求的相互平衡来开展,并将其作为最基础的条件,从而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霞辉.供给侧的宏观经济管理——中国视角[J].经济学动态,2013,(10):9-19.

[2]林卫斌,苏剑.理解供给侧改革:能源视角[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12):8-11.

[3]郝身永, 那艺.更加关注供給侧的宏观经济管理——因应国内外形势变化的积极调整[J].当代经济管理,2015,(04):1-5.

作者简介:

刘钧羽(1995—),湖北武汉人,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专业:管理经济。

猜你喜欢

供给侧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