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浅议

2016-05-30郝晋辉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6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材活动

郝晋辉

目前思品课堂实效性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远离了实际生活,尤其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了解学生发展的规律及热点事件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1.关注学生资源

教材中所列举的各种实例,有些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这样所造成的空间距离,使得学生很难真正融入到思想品德学习中。教师应积极地对教材选材进行二次加工,择选学生周边的典型案例,拉近学生与思想品德课程之间的距离感。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既要注意避免照本宣科,在教材再开发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仔细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把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与事件引入到课堂中来,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和现实体验,做现实生活的有心人,成为开发教学资源的组成力量。如在教学诚信一课时,教材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诚信的含义,建立“对人守信,对事负责”的理念,体会诚信是立身之本。教材中安排了废石主人的决定、日本餐厅的行规等古今中外的正例和反例,虽然充分而翔实,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有距离感,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遥远。因此,教师适当压缩了书本上案例的分析时间,而把引导学生列举自己在社会、家庭、校园等所遇到的诚信事例作为课堂教学的重心,围绕着这些现实生活中经历过、耳闻目睹过的事例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通过这些真实、可信的身边案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推动学生更好地体会诚信的重要性。这样的处理,比呆板的分析既定案例更为深刻,更能加深学生的体验。又如在教学自我保护一节内容时,教材材料较为空洞,学生缺乏对于自我保护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知。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身边近期发生的典型事例作为蓝本,组织学生用小品的形式展示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可能造成的惨痛教训,因为事件就发生在近期,学生都比较熟悉,因此学生表演后的讨论非常热烈,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观点,进一步完善了自我保护意识。

2.关注活动体验

新时期的教学理念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唯一主体,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使得学生在充裕的时间、空间中充分地展开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引领学生在实践中去接纳和理解知识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组织手、眼、脑等协同参与的教学活动。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才能彻底地投入到思想品德学习活动中来,产生无可替代的参与感。特别是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理论部分,如果教师仅仅依靠单一的传授,学生学起来就会枯燥乏味,自然效率低下。但将理论学习与生动、具体的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获得更多的思考、表达等展示机会,学生的学习自然兴致勃勃,趣味盎然。在学习《同学朋友》一课时,让学生分组根据课文内容组织活动,然后课堂展示。课堂上,有的组六个学生飞快的在黑板上抄写自己编写的试题,后互问互答;有的小组的5个学生合作用朗诵的形式展示他们之间纯真的友谊;有的小组4个人合演同学间互相鼓励、关心的短剧;有的小组2人一小组展开:“人需要交朋友”与“人不需要交朋友” 短短的辩论;还有的同学用图画画出来表达,他将图贴在墙上,给学生讲图中正、反两中朋友的作用;等等。这样的课堂,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的课堂学习环境,学生参与人数多、密度大,他们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因学习而发,都为学习而发,他们在同一“起跑线”上交流思想、研究问题,乐此步惫。

3.关注时代信息

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还体现在时代性上,思品课堂教学一定要紧紧跟随时代前进的步伐,准确地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彰显思想品德学习的时代性,这是每一个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者都不能忽视的关键部分。要求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主动地去获取贴近时代的新信息、新内容,对于近期国际、国内的热点事件要有足够的关注度和敏锐性,并能将其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时代热点与教材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运用教材内容对时代热点展开分析与讨论,尝试着去深刻剖析热点事件背后的时代背景与产生原因。这样的思想品德课堂,不仅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引领学生将思想品德学习的视角更多地从单一书本转移到理论与现实结合上来,而且也增强了学生对于思想品德学习的亲近感,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分析现实的能力与意识。如在教学《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一课时中我国发生了那些变化一节时,,教材只例举了2001年到2011年间我国的一些辉煌成就,虽然具有典型代表意义,但离当代的生活距离较远,学生难以产生切身的感悟,也很难真实的了解具有时代性当下发生的成就。因此,教师事先布置学生进行课前的素材采集活动,让他们去跟身边人了解或者通过网络查询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了解上一辈人的生活经历,从不同的角度真切地感受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掌握我国当代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最新变化。这样的准备活动,使得学生带着鲜活的时代认知印记走入课堂,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改变在学生的理解与感受中也变得更加具有说服力。

4.关注学生心理

成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能引发学生的心理共鸣,让他们能够通过角色代入,去体验教学内容中理论与案例所包容的内涵。所以,教师需要认真揣摩学生的心理,了解他们当下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规律,将教学内容的议题尽可能地贴合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展开思考和讨论。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越来越关注别人对自身的评价,同时隐私意识开始迅速产生,希望能够保留自己内心世界的秘密,成长过程中的烦恼使得他们敏感而又脆弱。教师要体察这一特点进行正面引导和积极沟通,为学生的心理世界走向成熟保驾护航。如男生女生一课目标在于帮助学生了解男生与女生在心理等方面的区别,指导他们正确处理与异性的交往。课的内容与学生当前的心理年龄特点高度契合,教师要因势利导,让他们在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敢想、敢说,勇于表达自身真实的观点。教师可设计“友情互动”活动,请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嘉宾,如某位男生、某位女生以及他们的家长或教师等,就男女生交往这个话题展开面对面的对话,其他学生可以在“节目”过程中自由提问。整个虚拟情境活动气氛热烈,所提出的话题也越来越尖锐、直接,让教师看到了学生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思考,也让学生在强烈的代入感中不断调整和修正自己的认知。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教材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