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部山区农民增收的探索与思考

2016-05-30葛虹岚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13期
关键词:农民增收思考分析

葛虹岚

摘要: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重心,增加山区农民增收渠道更是重中之重,当前山区乡镇因特殊的地理、历史、社会等多方面原因, 农民收人水平普遍偏低,因此如何缩小山区与平原乡镇的差距,实现山区农民快速增收,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思考。文章分析了山区农民收入偏低的原因,探索了促进山区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增收;分析;思考

农民增收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十二五”规划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今后几年我区农村工作的重点。当前山区乡镇因特殊的地理、历史、社会等多方面原因, 农民收人水平普遍偏低,因此如何缩小山区与平原乡镇的差距,实现山区农民快速增收,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思考。

一、山区农民收入偏低的原因分析

我们以平水、王坛、稽东三个南部山区乡镇为例。“十二五”期间,地方政府致力于三农发展,山区农民收入增幅均有大幅提高,但量差依然存在,2015年最低的稽东镇农民人均收入只有最高的平原乡镇(杨汛桥镇)的64%。从深层次看,制约山区农民增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山区自然环境较差

南部三个乡镇除了平水镇中心区域外,其余多以丘陵为主,虽已实现“村村”通公交,但相比之下地处遥远,对吸引投资带来诸多不利。同时,山区乡镇还承担着一定的耕地储备作用。

(二)缺少致富“带头人”

目前,我区的山区现状是,一些头脑灵活、善于经营、先富起来的人都跳出了“山沟沟”,大都落户在城镇和市区,余下老人、妇女和儿童留守。造成已经“出山”的能人不愿回来创业,而外地人才也很难引入和留住,人才匮乏。

(三)工业发展基础薄弱

我区农民收入的特点是以工资性收入为主,从整个“十二五”期间来看,工资性收入一直占50%左右,其中绝大部分来自在本地企业得到的工资性收入。而现实是山区工业发展基础比较薄弱,2015年三个山区乡镇实现规上工业现价产值110.1亿元,抵不上一个平原乡镇。

(四)收入来源单一

从收入来源看,一部分山区农民收入大量以“靠山吃山”为主,收入增长受农产品价格及其收成影响较大;另一部分还是依赖于外出打工。单一的收入来源,使其严重制约收入的有效增长,尤其是随着农业生产的波动,还会造成收入的不稳定。

(五)小城镇带动力欠强

推进小城镇建设,建立较为合理的社会结构, 不仅可以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可以持续较快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山区乡镇除了平水城镇建设辐射能力较强外,其他两个小城镇的辐射能力只局限于集镇周边很小的一块,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拉动山区农民消费有限。

二、带领南部山区全面奔小康的意见建议

针对当前山区交通投资、基础设施水平较低,工业基础薄弱、城镇化对经济的带动力较弱,缺少致富“带头人”及农民发展的思路理念等一系列问题,按照中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我们认为山区发展应立足自身,发挥优势,依托市场,依靠科技,加快山区经济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发展“腾笼换鸟”,充分开发、利用山区资源潜力,获得经济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同时各级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实施政策倾斜,把山区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一)统筹规范,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从地形地貌来看,绍兴属于一个多山的区域,其中丘陵和山地为5138平方千米,占区域面积的62.23%,加强对山区的规划、定位,对发展山区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意义重大。一是加强空间布局,推进小城镇建设。就绍兴南部山区来说,应依托开发会稽山景区,保护特色文化村,发展镇平水副城和镇域建设,实施“宜游”和“宜住”的战略布局。减少自然村、搬迁高山村,实施小城镇建设,可以提高政府财政资金在社会基础设施投入的效果,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推动镇域内的生产和消费的繁荣,方便山区居民就业,增强经济发展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二是做好土地流转,盘活土地资源。要加大力度做好空心村的整治工作,加快土地资源的整合,优化山区农村环境。要充分保护农民在林地、耕地上的权益,征用土地依法给予相应的补偿,并加大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力度。允许农民可以土地权益为标的,参股或抵押,参与经济建设,促进农民增收。三是加大基础投入,优化发展环境。各级政府要通过财政资金或PPP等模式,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金”的作用,增加对山区水利、公路、水电、通信、菜市场等生态和基础设施的有效投入,优化山区生产生活条件,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四是增加更多便利,优化山区宜居环境。政府应将社会资源适当向山区倾斜,鼓励优秀人才到山区就业,让山区能够就近享受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要进一步深化政府行政审批改革,实行权力下移,将更多的管理职权下放到镇村一级,方便山区居民家门口办事。

(二)发挥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山区不同于其他地区的资源优势是林业资源发达,部分山区自然风光得天独厚。山区经济应坚持“青山绿水也是生产力”的发展理念,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一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南部山区现存旅游资源人文资源丰富,会稽湖度假村、若耶溪文化主题公园、刻石山景区的同康竹文化博览园、世外桃源岩里村、越峰千年香榧林公园、舜王庙庙会大世界、王坛古越梅海景区,旅游资源比比皆是。作为各级政府部门着重做好规划与宣传工作,要发动民间资本参与开挥,串点成线,拉长产业链,形成农家乐、民宿休闲、景点旅游、步行道健身融为一体的旅游产业。二是积极引导发展生态农业。鼓励成立特色经济合作社,促进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的深入合作,完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目前,如同康的竹笋、兰亭的水蜜桃等成立了专门的合作社会开发特色农业,对提高农民的一产收入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作为政府应加大财政对农业支持力度,完善农业保险的相关措施。三是要大力发展“互联网+山区”经济。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加快农村电商建设,实现信息互动,促进产业融合,加速产品结构升级,实现产品质量提升。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物流配送机制,畅通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工业经济

山区经济要因地制宜,准确定位,发挥比较优势。一是实施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影响山区环境,破坏旅游景区风格的产业坚决不予准入,对已有的也要严格管理,不达标的逐步淘汰,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二是要加强产业的空间布局。当前山区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尤以家庭工业为主,土地对经济的亩产贡献还较低,针对山多地少的自然条件,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引导家庭工业集聚发展。三是要扶持企业做强做大。政府各部门要将国家的各项政策宣传、贯彻好,尤其是优惠政策要落到实处,切实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竞争力,发挥企业龙头带动效应,推动山区特色产业的深入发展。四是推进农产品的深加工。结合山区旅游特色,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情,深入挖掘人文资源,做好农产口向旅游纪念品的华丽转身。要拉长农产口的工业链,实现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使农产品最终以品种繁多的体闲食品出现在广大消费者面前,提高产品附加值,目前象稽东香榧的深加工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五是打响山区经济品牌。选择一些开发潜力大的产业为重点,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山区经济的软实力。

(四)以人为本,大力提升山区劳动力的素质技能

一是抓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培训项目要多样、精准、细化,如建筑工程、餐饮服务、畜禽养殖、林果栽培、中药材种植等,要贴近山区经济发展特色。要突出从单一的技能培训向创业意识培养的转变,提高自主创业能力,提升山区农民就业竞争能力。二是山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不光是要走出去,而且要想方设法把人才、资金、技术引进来。建立“放出小鸟,引回凤凰,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的发展理念。通过营造环境、政策扶持等措施,激励在外务工人员回来创业。

(作者单位:绍兴市柯桥区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

猜你喜欢

农民增收思考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制约吉林省农民增收的因素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