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高校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

2016-05-30张智孙金德李峥

科技资讯 2016年15期
关键词: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培养

张智 孙金德 李峥

摘 要:当下我国高校学生群体的安全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而当代大学生群体性格的新特征与社会安全状态出现的新变化又对我们高校学生的安全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以自己的工作经验为出发点,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提出一些浅薄的见解,以期对当下我国高校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大学生 安全意识 责任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5(c)-0171-02

1 造成高校学生安全意识淡薄的原因

对造成高校学生安全问题成因的探讨相关研究较多,主要以学生个体因素(心理特征、行为习惯)、社会环境因素(社会、家庭、学校)两大方面为出发点 ,现结合学生具体情况作如下分析。

1.1 学生个体因素

(1)学生心理特征。

当前高校学生的社会阅历相对欠缺,且由于个人生长环境的限制,受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比较严重,其心理特征突出表现为独立意识不足易受虚假信息误导、自我本位意识较为强烈易偏执于既有经验陷入定势思维、因竞争意识强烈易产生自卑心理,遍存在志大才疏、急功近利的心理特点,追求金钱享乐的行为动机以及刻意求异的个体行为。

(2)学生行为习惯。

当前高校学生大多对自由生活方式十分渴求,却又欠缺独立生活的能力。以遭受诈骗的学生为例,受害者的家庭条件大多为一般或较差,造成损失后往往多有对家庭的负罪感而产生不良情绪,因此,造成此类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因前述各种心理状况造成的学生个体责任意识淡漠。个体责任意识的淡漠必将造成学生在应对各种事件时不能深思熟虑、自我克制,继而做出轻率判断,造成自己无法承担的不良后果。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学生因独立精神缺失、心理发展尚未成熟所造成的个体责任意识的淡漠是造成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进而引发安全事件的根本原因。

1.2 社会环境因素

(1)社会因素。

当前我国进入经济转型时期,许多社会矛盾凸显,各种不良思潮弥漫,其中对高校学生为祸尤甚的是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为代表的“极端利己主义”思想及与其互为推手的以“出名、暴富”为目的的“唯结果论”庸俗成功学理论。在“极端利己主义、唯结果论”的影响之下,高校学生普遍在追求不择手段的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其突出表现就在于其对各类经济利益的攫取与个人应尽责任的推脱之上。

(2)家庭因素。

当前高校学生在其个人成长经历中家长的失陪现象比较普遍。即便是在家长陪伴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因其家长的文化水平与工作行业限制,其个人视野与自我认知往往存在偏差,易产生不正确的价值观念。

(3)学校因素。

我国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某些僵化、不合理的弊端及以学生情况变化为依据的比较被动的管理规则与方法调整模式,确实为高校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工作带来了一定不利的影响。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章程的制定工作也存在一些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形式和要求,如安全教育仍以宣讲、案例分析为主,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无法引起学生对安全问题应有的重视。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为学生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当下高校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在此一层面上应更着重于对不良社会因素的消解。

2 培养高校学生安全意识的原则

2.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我们不仅要将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与服务学生、切实解决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相结合,更要将以安全教育为重点的各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与“育才树人”的高等学校最根本的教育目标相结合,协调兼顾安全教育与德育工作,使学生安全意识的养成与个人品德的提高紧密结合。

2.2 坚持“科学管理”的原则

我们要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落实到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做到对学生情况的翔实了解、对安全教育形式与方法的及时调整以及对个别事件与固定制度之间关系的合理认识。此外,我们还应对学生安全意识教育活动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以“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为依据,抓住新生入学、学生实习就业、毕业生离校等关键时间点,解决学生可能出现的遭遇助学贷款及学费减免诈骗、求职陷阱等问题。

2.3 坚持“知行合一”的原则

我们在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其提出“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理论知识,更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形成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事准则,从遵守请销假制度、遇有特别情况及时联系家长及老师等生活行为细节的规范入手,使学生养成有利于个人及群体安全的良好行为习惯。

3 培养高校学生安全意识的方法

3.1 思想层面

以马列主义与传统儒家思想为指导,以《礼记·大学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逻辑次序为依据,将品德教育与安全教育活动相结合,注重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育。以年级为划分标准,已经或拟定开展如下教育工作。

(1)在大一年级的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中,以“师生见面会、学校及专业情况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这三个教育板块为重点,以时间为顺序,次第开展“高中生与大学生角色转变的分析、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大学文化精神解读、学校生活环境与学院教育特色的介绍、个人大学生活目标与实现计划的制定”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在坚持学校逢集体活动必讲安全问题的优良工作作风之外,将以往较为单一乏味的安全问题教育内容,化整为零,渗透进大一新生的各项教育活动当中。在“师生见面会上”以家长送学这一较为普遍的入学现象为例,以“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为主题向学生强调高校学生作为成年人理应对自己的家庭担负其责任,而尽家庭责任的第一步就是对自己的安全负责。借此将提醒学生注意个人安全、树立安全意识的教育与感恩父母、回馈家庭的情感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对个体责任意识有初步的了解与认同。

(2)在大二年级,学生已逐渐适应新的生活状态之后,在每一次的学生班团组织活动中以及在这一年级可能集中出现的寝室、学业、感情等问题的处理中,通过个别谈心、案例讨论等方法讨论努力将对学生的个人家庭责任意识教育与集体主义精神教育相结合,将学生的责任意识尽力提升至社会层面,同时注重在查寝、查课、晚点名等例行工作中对学生请销假活动等生活行为进行监控,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3)在大三年级,学生干部群体与党员群体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工作能力的阶段,我们注重发挥学生干部与党员群体的模范带头作用,尽量通过学生班级与党团组织的自我管理达到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的目的。

(4)在大四年级,我们注重在学年伊始组织学生对自己大学生活进行评估总结,将学生上交的总结报告与以往两个学年度的个人总结做对比排查,及时发现在面对毕业各项任务时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常心理动向,并以疏导建议的手段及时对其予以矫正,努力降低学生因心理问题而产生安全问题的可能性。与此同时,我们会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做一系统的总结再次强调高校学生最基本的责任,使学生不因毕业在即而过于放纵自己,同时以其制定的大学最高目标为导向,积极引导其讲责任意识扩展至国家层面,从而加强其对自身使命的深刻认识,进而推动其对安全意识的提高。

3.2 制度层面

(1)搭建沟通顺畅的家校联系平台。在新生入学阶段,注重搜集整理学生家庭情况的相关信息,并将其制表归档,在每学年度伊始予以整理更新,力求保证家校联系信息准确、渠道畅通。

(2)制定学生安全工作的相关规则。制定规章的原则为奖惩分明、权责明确,坚持教育部与学校文件相关规定的原则,在实施奖惩的过程中认真落实公开公正公平的要求。学生安全责任承诺书的内容,不仅有对学生权利义务的描述,更有对相关管理人员工作内容的要求,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它有助于学生树立现代社会公民所应有的法律责任意识与契约精神,推动学院辅导员与学生在法律契约精神的影响之下,建立一定程度上的平等对话机制,拉近师生距离,使师生间关于安全问题的交流能够有依据可循;另一方面,它维护了师生之间合理的界限,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明确了双方权责的范围,因为权责范围的明确,辅导员与学生才都不会因繁杂的学校学院活动、日常检查工作而对自己的个人生活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

3.3 活动层面

(1)以“校园安全文化节”主题活动为契机,引导学生发挥专业特长、实践专业能力、提升专业热情的同时,进行安全责任意识教育。通过学生自查校园等生活区的安全隐患,提出解决方案;安全意识、安全能力的主题辩论演讲;安全专家对安全知识的讲解活动等,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安全责任意识的认识,并在活动表现上有所体现。

(2)对学生进行日常生活管理的各项活动中都应贯穿安全意识的教育,我们在党团活动当中不仅组织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校等专题的学习,更会在各种讨论、问答环节强调学生个人责任意识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高度的责任意识是做好各项事业的前提,而责任意识的基础就是高度的安全意识。

(3)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也是安全责任意识培养的重要环节。所有活动策划的前提都是安全,最重要的要求都是突发安全问题预防、安全情况汇报,旨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活动习惯,从行为层面推动学生安全责任意识的提升。这一要求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但我们认为与奖惩机制相适应,任何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都需借助强制这一手段。因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惩罚要慎用,但也是必须的,安全意识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就有赖于强制要求的实施。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将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融入个人责任意识的教育活动之中,并将其与品德教育、专业教育、社会实践等活动相结合,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或潜移默化或明确要求,使学生安全意识的建立从外在提醒向内在自觉发展,最终使学生不仅具备重视自身安全、维护个体安全的个人安全意识与能力,更具有为群体安全考虑、为公共环境安全出力的公共安全意识与能力,实现知识水平与道德修养的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 邹勇.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4.

[2] 薛立辉.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意识的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5.

[3] 廖建秀.大学生安全意识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4] 程诗敏.风险社会视域下大学生安全素质提升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培养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在电类实践操作课程中对士官学员安全及规范操作意识的培养
为幼儿营造安全的港湾
浅谈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航母舰员安全意识养成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