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德育与传统美德教育

2016-05-30郭炳文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7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中华文明德育教育

郭炳文

【摘要】素质教育即指的是学生们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融入德育教育,以此促进学生全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能够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这一时期是学生们发展最快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个性、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行为品德都是在这个阶段逐渐形成的。人如果没有道德便不能立足与世,也不会有幸福的生活.事业没有德行,便不能兴旺;一个人再优秀但是没有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行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忽略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做好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不论是对人还是社会亦或者是国家都是受益匪浅的。本篇文章中,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德育教育的长期探讨分析初中生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望能为我国的德育教育事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德育教育 传统美德 中华文明 初中生

由于现代经济发展迅速,国与国之前的交流也越发的密切起来,所以学生们通过不同的途径接受了许多外来知识、不断的增长了自身的见识。但也是因为这些“来路不明”的生活经验使得学生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的树立了各式各样的人生观念,这些观念有积极向上的,但也有消极的,所以许多学校在目前的德育工作方面都或大或下的受到了不同的挑战。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它也存在糜烂不堪以及黑暗的一面,尤其是对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处在对社会生活好奇心最强的阶段,他们渴望自由、刺激的生活,所以在这一阶段教师如果没有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便使得学生很容易在社会中迷失自我、误入歧途。所以教师一定要对初中学生展开积极的德育教育,让学生们能够在学习中学会判断事物的好坏、善恶,进而有效的使学生自觉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为自身今后的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现阶段社会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影响

虽然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完全确立长久的人生观念,但他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后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成长趋向,但这些趋向中有的是积极的,如受社会中平等竞争关系的影响,学生们不断增强了自身的竞争观和平等观;受自身对未来期盼的影响学生们自觉的朝着目标进发,努力拼搏;社会市场竞争是激烈且残酷的,为了适应“适者生存”的原则学生们必须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以及技术水平;看到了社会给学生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外我们也要看到它带来的消极作用,教师应该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找到合适的方法来端正他们现阶段缺乏的良好德育素质,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们找到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

二、集体主义观念淡薄

受我国计划生育的影响,大多数学生都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享受着“帝王般”的呵护和关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所以致使许多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个人竞争意识不断增强,偏激、任性的个性也因此而形成,从而导致他们的群体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被逐渐的消磨殆尽,长期下去将会导致这些学生淡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义务感,忽视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只在乎个人的利益而不会顾全大局,虽然他们个人得到了快速的成长,但是在集体的力量中却得不到发展,进而逐渐的脱离群体。没有拥有良好的集体观念不论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立足之地的,这对青少年健康正直的德育素质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教师们一定要积极的创设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们认识集体的作用和必要性,让学生们能够自觉的领悟凡事要“顾全大局”的原则。例如,在平时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或者是课外合作游戏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念。

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滋长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处于大孩子阶段,而且家庭中对其偏爱有加所以他们基本上都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再加上现在社会上多姿多彩、外来文化冲击着学生们的生活,逐渐的出现了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这两大负面主义严重危害了初中学生的心灵成长,使得学生们养成迷恋金钱,崇拜金钱的不良习惯,讲究“吃喝体面”一味的去攀比和追求奢侈品牌,当他们养成这个肆意挥霍的恶习之后很有可能在将来没有钱的时候走上犯罪道路。所以教师们一定要及时的帮助学生扼制这两大不良主义的恶意滋长,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中华传统美德精神。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们播放一些贫困山区儿童的成长视频,让他们直观的感受一些同龄孩子艰苦的生活环境和对学习以及走出那片山区的强烈愿望,从而使他们能够自觉的了解到别人在为了生活在顽强的努力,而自己却在这么幸福的环境中挥霍,惭愧感油然而生;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教师还可以与山区孩子开展“书信作文批改”的活动,让学校统一把山区的孩子作文收集起来寄过来,然后给每一个学生发放一篇,让他们通过作文的审阅去感受山区孩子心灵的淳朴与真实,进而逐渐的感化学生们的心灵,让学生们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自觉的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精神,为今后学生健康、正直的身心发展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结论:

的确,总的来说一个人的行为道德素养往往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个人在公共场合以及自己独处的过程中都能保持良好的道德形象那么就算是拥有了良好的德育素养。所以教师们在初中生成长成型这一发展中,一定要积极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主义人生观念以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精神,从而找到准确的人生发展方向,使学生们能够在步入社会之后迅速的适应社会的浪潮,并在浪潮中站稳脚跟而不会迷失自我,进而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随着岁月的发展、良好德育素质也得以更加完善、成熟。

【参考文献】

[1]毛谦余.德育生活化的实施途径与尝试[J].课程教育研究,2012(34).

[2]潘忠伟.德育生活化与语文学科生活化的整合思考[J].求知导刊,2015(8).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中华文明德育教育
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仁”为立身之本
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做重“义”之人
4000年前的中华文明什么样儿?
身边的传统美德
追寻“华胥氏”——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垦者
见证中华文明的甲骨文正在从高冷变得亲近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