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对国际商务教学改革的影响
2016-05-30张世兵熊灿
张世兵 熊灿
摘 要:“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洞悉全球经济发展做出的英明决策。面对“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历史机遇,沿线各国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我国相当一部分高校在国际商务人才培养上缺乏前瞻性、教学与课程落后、教学内容与商务实践脱节、教师队伍落后等短板。为此,高校应该以“一带一路”人才需求为教学导向、改革课程设置、创建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重大调整和改革。
关键词:一带一路 国际商务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5(c)-0156-03
1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需求指向
自20世纪80年代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中国制造”字眼已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越来越被国际友人所熟悉。但我国幅员辽阔,因受历史条件和东西部特殊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整体发展出现了东强西弱的基本格局,同时还存在海强陆弱的现象。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冷静分析国内国际发展的形势后作出的“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决策,这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带一路”又被一些专家称为中国“第二次开放”[1]。从当前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合作的情况来看,无论从项目的前期论证、风险控制到合作的管理整合,我国都急需大量既有出色的外语能力,又通晓国际运作规则和惯例、懂得国际风险管理、跨国文化管理、世界法律体系等多方面知识的高素质国际商务人才。因此,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应作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点与关键,关系到到战略实施的成败。
2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教学短板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付诸实践,将极大地提升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加大与相关沿线国家的合作力度,对于我国高端商务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我们培养的国际商务人才应具有出色的语言应用能力、国际化视野、跨文化的洞察力、复合型知识结构,能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此外,还应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以及综合实践应用能力。然而我国高校目前国际商务专业学生普遍在国际化视野、跨文化管理、语言应用能力、综合实践应用能力方面出现若干短板,达不到国家战略实施的人才要求。
2.1 教育视野缺乏前瞻性
目前,高校国际商务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材知识结构都比较单一,学生在就读期间所采用的教材基本都是由国内教师自己编写的,教学内容多以书本为主,与前沿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结合较少,涉及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教学参考资料几乎为零。传统的教学资料更新较慢,缺乏具体的针对性,很多资料泛泛而谈,没有深入到不同国家的文化因而导致学生学不到实际内容,更是缺乏机会去体验不同国家的民俗风情、宗教文化等,不能培养学生全球化的视野,更不能识别国家战略带来的新机遇,因此,无法满足国家战略对国际商务人才的迫切需求。这些问题制约了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导致国内多数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数只能坐在办公室“遥控”,无法深入了解国际商务变化的环境以及缺乏风险应对意识,使得大部分人局限于单证员、业务员、外销员、外贸经理等常规工作,缺乏能够适应国家战略的国际商务人才,这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并不适应。
2.2 教学方式落后,课程设置不适应国际需要
我国高校虽然教学设施设备逐步走向现代化,但部分高校的课程软件依然落后,现代化教学设备几乎没有完全得到充分使用,进而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填鸭式教学,缺乏将传统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一部分老师依然是“独家讲坛”“独角戏”的现象还广泛存在,授课期间师生互动缺乏,如果在国际商务专业中适当插入情景式、研讨式教学将会取得“寓教于乐”的效果。课程开设方面多年来国际商务仅仅紧紧围绕该专业业务知识的学习、实训,但忽视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通晓国际市场“游戏规则”、对风险规避的能力与跨文化的洞察力的培养。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客观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与沿线各国的融合,特别加强地域、法律、种族、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因此,开设国际商务专业相关课程时,要将这课程纳入其中。如果按照目前单一的国际商务知识教学,教学方法落后,课程设置不适应国际需要,按此培养的学生适应能力差,特别是外语应用方面很弱,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小语种面前更是显得“无用武之地”。再者,学生学得的知识也比较狭窄,针对多个领域的问题也不能很好地解决,不能及时地分析和处理重要信息,无法捕捉商机,在日后知识经济的大潮下,几乎被动适应,无法达到国家需要的国际商务人才。
2.3 教授内容理论化层面多,商务实践层面欠缺
目前国际商务专业正处于发育和成长过程,伴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国际商务业务范围、种类与方式都将发生很大变化,并且将会呈现越来越复杂的趋势。而目前的国际商务教学如不及时更新,再加上缺乏大数据背景下的软件及使用技术,以及没有与国家战略平台充分对接,这无疑会造成教学内容比较单一,理论层面较多,而实践层面较少,理论与实践会脱节。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有所欠缺[2]。由于中国目前教育几乎都是应试教育,学生在校期间考试前突击复习,平常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考试完也就遗忘完,把知识还给老师,这样的学生理论学得不多,实践也相当缺乏,其创新能力也就无法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2.4 高校国际商务师资队伍实践能力薄弱
高校双师型教师应是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因为不仅有相应的理论知识,更具备了较强的实践能力。高校双师型教师的配备反映高校实践课堂的力量,但高校目前普遍双师型教师不足,因而部分缺乏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赶鸭子上架,被迫来指导实践课,最终会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特别是国际商务专业而言,由于国内出国人员管理的限制以及语言交流的不便,很多老师没有从事国际商务的经验,无法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目前给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上课的老师普遍是国内高等院校毕业的,学历高,很多老师都是研究生学历,但其实践操作能力十分欠缺,没有企业工作经验,缺乏对社会和行业的客观认识,在引导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方面肯定不会取得很好的成效[3]。因此,会造成学生缺乏实际工作能力而有悖于“一带一路”的人才需求。
3 适应国家战略需要,加大对国际商务教学改革力度
目前我们的国际商务教学在培养既具备出色的语言应用能力,又精通各国文化与国际运作规则,具备商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人才方面距离实践的要求还相去甚远,在国际商务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教学、课外实践方面还有待加强。我们需要对当前相关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理性分析,并着力探讨适应“一带一路”的国际商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4]。目前高校国际商务专业要紧紧围绕“一带一路”人才需求,找准自己的定位,为国家战略实施努力培养品德高尚、语言应用能力突出的综合型国际商务专业人才。为尽快适应“一带一路”的需求,高校国际商务专业要切实转型,在教学改革方面加大力度。
3.1 瞄准“一带一路”,调整教学导向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对国际商务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培养单位应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理念、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制定应针对在“一带一路”实践调查基础上,进行有的放矢地调整。作为国际商务的高等院校的专业教材应该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需求,突出其岗位特点,教学必须具有国际视野,要把以往侧重对商务基础知识的了解转向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能够流利使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流与管理的高端商务人才。在教材的选择上应采用与国际接轨,教材应除了英语外,还应配备小语种,以满足学生在掌握英语的基础上了解一定的小语种及其在经贸上的应用。调动优质的师资力量对学生实行国际商务专业课的外文授课[5]。互派留学生或引进留学归国人员或者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家定期为学生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商务的讲座,教师授课时及时将各国文化与国际商务最新动态搬进课堂,扩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学院还应该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建立文化合作交流,双方可互访、交流、考察等,或派教师出去学习当地文化及语言,双方互相安排学生到对方学校学习交流,体验当地文化和开展贸易实习,培养学生洞悉国际市场的视野。
3.2 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增强课程的时代感与应用性
国家战略的实施要求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应主动适应新形式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地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综合型和开放型的国际商务人才[6]。面对国际商务专业课程设置导致的学生知识面过窄与现代社会生活脱节及教学方法不注意开启学生的创造力的现实情况,国际商务的教学改革,应不断地充实全球化方面的教学内容,增强时代感与应用性,强化外语应用能力,把国际文化知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土人情融入到课程内容,突出国际经济、贸易、法律和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精神,提升学生参与国际交往、国际竞争的能力。
3.3 模拟“一带一路”,创建虚拟仿真教学平台
在知识经济时代,网络信息的推广和普及,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教学上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满趣味的课堂。教师在上课前,要借助网络,充分收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习俗、宗教等,对沿线国进一步模拟,将之载入PPT,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图片中“漫步”,增强学生对当地文化的获得感和体验感,培养学生涉外适应能力[7]。学生素质建设除了该专业的理论知识外,还要通过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宗教艺术等多方面知识。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与学生建立学习平台,随时了解学生所需,及时向学生提供信息,为学生答疑解惑,特别是“一带一路”中最新的文化习俗、政策等,及时向学生灌输,也为学生提供启示性问题,启发学生利用网络查找;也可结合“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一些热点、难点、亮点等问题,并将之形成案例大家进行讨论和分析,既可以弥补教学中的缺陷,又加强了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
3.4 搭建实训(习)平台,加强动手实践能力培养
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在这方面的培养,加强校外实习和校内实训等环节的锻炼,改进实习实训的内容和模式以及考核方式。重点推行“产学研合作”模式,根据学生学习的目的、动机、方向,有针对性地主动出击,寻找合作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吸引企业来校教学,鼓励学生去企业锻炼,全方位扩宽企业参与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进而使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学校可以把实习、实训基地放在涉及“一带一路”业务的企业,让学生感受“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国际商务特点,“实践出真知”,从而把书本知识进一步消化。除此之外,学校应积极主动联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华的外资企业或公司,对学生实行“工学交替、半工半读”教学形式或采取企业共同开发教学管理系统。因此,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之际,高校要为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开拓创新与企业合作办学的路子,为培养“一带一路”国际商务人才提供必要的环境与土壤。
3.5 提高“双师型”队伍比例,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双师型”师资力量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的队伍,双师型教师比例越高,师资力量就越强,因而“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关系着教学质量,也是学生是否学得东西的保证。第一,“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商务的教师队伍要进一步优化,引进有丰富实战经验和理论水平较高的企业人士加入教师队伍,提高师资力量,优化师资结构。第二,要抓好合理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等师资队伍的梯队建设,根据梯队建设目标,每年选派一定比例教师下到涉及“一带一路”国际商务业务的企业进行锻炼,掌握具体业务流程,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背景,获取市场信息和人才市场需求。同时学校应制定措施鼓励国际商务教师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华的外资企业、合资企业进行跨文化的交流与学习,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以适应学校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 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One Belt,OneRoad”:China's Great Leap Outward[Z].London: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2015.
[2] 赵敬书.用现代教学手段不断推进教学改革[J].中国科技信息,2005(1):152.
[3] 沈王仙子.基于就业为导向的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科技资讯,2010(16):208.
[4] 周谷平,阚阅.“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支撑与教育路径[J].教育研究,2015(10):4-9.
[5] 王咏梅.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制约因素与对策[J].现代大学教育,2012(5):108-111.
[6] 阎海燕,徐波.“走出去”战略中的国际商务人才需求与培养[J].科技管理研究,2007(3):166-167.
[7] 顾骁南.一带一路”人才需求与商务英语教学改革[J].经济研究导刊,2015(20):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