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类高校与企业的创新合作平台研究
2016-05-30周蓓
周蓓
摘 要:该文主要介绍了艺术设计类高校校企合作平台的现状,以及江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在构建校企合作平台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在此基础上,对艺术设计类高校校企合作平台的构建有一定的展望,对校企合作平台的研究有一些良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艺术设计 校企合作 高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5(c)-0150-02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艺术设计院校出现学生基本功偏弱、专业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学校教学形式单一、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等问题。 通过对一些艺术专业公司和一线设计公司的市场调研,发现用人单位对艺术设计人员的需求是全方面的,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有较强的设计能力,以及与客户的沟通能力熟悉所在岗位的具体的技术技能,懂得整体设计流程的各项内容的综合性人才,但是长期以来受课堂说教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这种模式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高等教育的培养内容和教学方法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此,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也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应对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
1 高校教育与企业合作的必要性分析
艺术设计类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区别于普通高等院校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艺术设计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培养,要和就业导向紧密衔接,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要高度重视岗位能力培训,而衡量岗位能力培训的核心就是校企合作平台的构建,所以,衡量艺术设计类高校办学的成功关键就是考核它的校企合作平台模式,让这种模式贯穿到整个教学环节中,以期达到理论和实践真正结合的目的。
1.1 合作促进需求共享
对于高等学校来说,通过合作,能够准确洞悉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可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形式以适应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以保证高校培育的人才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的一致性。对于企业来说,通过合作,了解到高校人才的知识结构,可以在人才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特征等方面,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对人才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开发。
1.2 合作实现知识共享
高校在理论知识有着显著的优势,企业在社会实践方面也有着显著的优势,高校通过与企业合作,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发展需求高度匹配,以保证高校教育的时效性。企业通过合作,使实践中的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使理论和实践真正地高度融合。
1.3 合作实现人才共享
高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可以获得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到高校讲课,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实践知识,或委托企业对高校教师进行实践锻炼,以促进高校教育的质量。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委托高校对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再开发,以提升企业人员的理论水平。
2 艺术设计类高校校企合作的现状
通过对江苏省的几所国家级示范艺术设计类院校的调研,发现绝大部分设计类院校都开展了校企合作,也获得一定的成果,有一定的宝贵经验,但在校企合作平台研究上还处于初步阶段,在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上还不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平台体系,没有把企业、行业、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和设计专业的发展体系建设紧密地联系起来。
2.1 缺乏宏观和微观的校企合作体制
长期以来校企合作只是流于表面的单方面意愿,没有政策法律制度的制约,高校设计专业教师教授实践课程,需要参观实践基地,都是靠自己去上门商量讨求,很多时候企业因为和自己无关,或怕影响到自身的经营管理,不愿意接待,教师四处碰壁,常常使实践课无法进行,另一方面,学校方面也没有具体的、量化的考核基准,对专业课程的实践项目如何考核,没有具体到细则,很多时候,老师怕麻烦,学校也没要求,往往使实践课程流于形式。
2.2 缺乏具体的合作方法
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终极目的,操作起来,就要求时间短、成本低、便于实施,但对于高校设计专业来说,由于传统授课的模式限制,再加上学生缺乏实践知识和对项目的深入了解,边学边做,具体操作起来,很难跟上企业的节奏,也许没等做完,早就过了项目的截止时间了。
2.3 缺乏合理的合作形式
目前高校设计专业和企业的合作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企业委托高校参与企业项目开发。由于职责不明确、学生缺少实践能力以及对开发项目缺乏认识和深入地了解,再加上企业对高校课程开设的不了解,往往效果不让人满意;另一种是学生深入企业实习活动,短短的几周,学生实践目的不明确,走马看花,企业对学生的能力、技术水平一概不了解,根本不能委以重任,这样,所谓的专业实习,也是收效甚微[1]。
3 艺术设计类高校与企业的创新合作平台研究
对于高校艺术类专业来说,如何通过校企合作,真正达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相一致,才是根本目的,所以,要摒弃一切急功近利的做法。江苏理工学院与当地企业界紧密联系,从1997年就开始设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改革,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取得丰硕的教学成果,被评为“江苏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工程”实习基地。
3.1 教学模式改革,适应市场变化
实践性、应用性是设计类专业最重要的专业特征,因此,要打破传统的“重艺轻技” 的理念,让学生走出校门,与企业挂钩,把具体真实的案例引进课堂,实行项目教学,让学生全程参与项目的过程,让学生在真干实做中提升综合素质。为此学院连续多年与国家以及当地行业协会,联合举办设计创意比赛,如,刘海粟大师赛、2016届青年建筑师大赛等,从设计、制作均有学生与商家共同参与,企业对产生良好效果的作品给予推广和奖励,在每年的双选会上,设计专业的就业率达到97%。
3.2 通过校企合作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
学院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形成以项目教学为主要途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校一方面引进项目教学,设置专业比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引入科研研究课题,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能力。教师自己的课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或直接引入课堂教学,带领学生走向社会田野,一起调研,收集资料,分析数据,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学生辅助教师完成课题。多年来,学生参与校企合作主持的国家、省、市级课题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有序救助导引系统研究》《江苏建设节约型社会研究——以产品包装的低碳化设计为例》等,有学生参与到项目课题的研究、考察、设计、评估整个阶段,全面提升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锻炼学生的科研研究能力。由学生撰写的论文还被评为“全国科研成果一等奖”[2]。
4 结语
艺术高校如何实施校企合作,让校企合作不是流于形式,需要我们长期探索,只有遵循“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校企合作模式,挖掘自身潜力,加强与各企业、研究单位的有效互动,才能真正做到艺术与技术、理论与实践、专业与职业的结合。
参考文献
[1]孙蔚.以协同创新为核心的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装饰,2013(11):129-130.
[2]薛生辉,高志强,张艳.“校企联合、项目教学”,实现人才与市场对接[J].装饰,2014(9):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