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创造快乐数学课堂

2016-05-30冀鹏宇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6期
关键词:创造快乐数学课堂

冀鹏宇

【摘要】数学课程是一门深奥而有趣的课程,然而现阶段学生厌学数学现象很严重。反思我们的数学教学,的确存在诸多弊端:组织形式死板,教学过程乏味,教师指手画脚等等。因此,重审我们的教学,重组教学过程是必要的。让学生“乐学”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创造 快乐 数学课堂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课程本应是学校教育中内容最丰富、最有情趣的课程之一,但遗憾的是现在有不少学生感到数学乏味而难学。伴随着知识的增加和能力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逐渐衰减,于是数学成了学生的负担,逐渐讨厌数学、冷淡数学课。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不得不反思教学过程、研究教学策略,创造快乐数学课堂,使数学课不再枯燥下去。

一、设计导语,唤醒学生

从心理学角度看,一堂课的开始,学生普遍存在着一种对未知的渴望,这种渴望情绪既强烈又短暂,教师应抓住这一良好契机,设法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唤起求知欲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索取。教学中若能运用生动活泼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方法,通过趣味性、新颖性、好奇性、挑战性的导入,寻求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找准教学知识的切入点,就能把学生的数学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控到最佳状态,诱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从而使学生愿意接近数学,为数学所感,为数学所动,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以便尽快进入学习的角色。

精心设计导语,在教学中能起到组织教学、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作用,同时它也能促使学生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索,实现由“要我学数学”到“我要学数学”、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从根本上减轻学数学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和负担,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会认知数学、学会应用数学、学会创造数学。

二、营造情境,感染学生

从生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是不应伴随任何心理负担的。学生以学为乐的心理状态,除了自身的素质外,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环境的熏陶。课堂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质疑、比较、判断、选择及分析、综合、概括的场所,只有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教师应通过自己和蔼的态度,有感召力、鼓动性的语言,亲切的眼光表现出对学生的期待、信任和鼓励,从而使学生产生对老师 信任和热爱,并会由喜欢老师进而热爱数学学习。

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是引起学生兴趣的直接因素,从学生实际出发分析、挖掘数学知识的有趣因素,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刺激学生的求知欲,特别是在引出知识的背景上,人为地创造一种渴求学习新知识的气氛,能提高教学效率。当然,课堂上能否驾驭知识是学习气氛热烈和谐的基础,只有教师拥有丰富的数学信息和完善的表达能力,才能做到幽默的讲解、巧妙的点拨、灵活的搭桥、和霭的启发,用良好的精神状态、平等的教育理念感染学生。

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生的兴趣为着眼点,鼓舞学生,使之产生学习的内驱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放活学生的嘴巴和大脑,鼓励质疑问难,鼓励独到见解,鼓励与众不同,鼓励标新立异,鼓励超越自我。新知识让学生发现,思想方法让学生归纳,问题让学生探究,合作伙伴让学生选择。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资料、总结规律、发现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自我反思、自主探究或小组讨论,让学生的各种观点在争论中碰撞比较,在讨论中澄清。

三、创造成功,激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学生都希望周围人对自己的尊重,向往师长对自己的肯定和赞扬,成功会给学生带来喜悦,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行为习惯等实际出发设计问题,以激起他们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成功,使其在各自已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和发展。相反,如果学生经常地体验过多过强的失败,会使他们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学习意志消沉,甚至自暴自弃,进而产生严重的厌学心理,丧失学习兴趣。

设计进行要以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为出发点,而且要对同一学习内容要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尝试机会,设计适当的“困难性”题目,让学生思考、探究、讨论,不断激发思考的兴趣,挑战自己的智力和能力,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困难而得到答案,品尝到攻克难题的艰辛,感受数学的乐趣,体验学习的成功,分享成功的愉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借助媒体,吸引学生

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计算和图形处理功能,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具体与抽象、直观与逻辑等矛盾,跟踪记录学习过程,并对大量资料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如在教学函数图像时,可编制程序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由图形经过象位、周期、振幅等动态变化得到图像的整合过程,给学生以直观形象。同时要适当地和一贯地让学生使用计算机帮助理解数学概念、寻求解题方法、模拟知识形成过程。探讨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经验。

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传统媒体的关系,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数学知识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再配以教师抑扬顿挫的点拨、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在优美的情境中体验、领会、把握数学,使信息的传递与接受变成一种精神享受,使学生在得到愉悦和满足的同时学习数学知识、开发数学智力、陶冶情操,数学不再枯燥、乏味了。

总之,教师在快乐数学课堂中是主导者,学生是快乐数学课堂的主体,只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一种平等、友好、合作、竞争的情境、一种令学生学而不厌、流连忘返的气氛,加上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有目的地组织、引导、开启、鼓励、辅助,不断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着眼学生心灵的愉悦和满足,学生就会“乐学”数学。

猜你喜欢

创造快乐数学课堂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