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真实项目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研究

2016-05-30曾晨曦

科技风 2016年14期
关键词:高职学生工匠精神

曾晨曦

摘 要:在2016年的全国两会上,“工匠精神”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为学生注入“工匠精神”,培养新时代的工匠型人才,正成为各个高职院校的努力方向。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已受到普遍关注。本研究通过探索性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基于工匠精神的内涵,提出了要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进行高度融合,通过把真实项目引入高职课堂,并改变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改变考核评价的方式来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可操作性,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培养工匠型人才的实践水平。

关键词:工匠精神;真实项目;高职学生

一、研究背景

“工匠精神”就是专注敬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至臻完美[ 1 ]。美国经济学家亚力克·福奇认为:“工匠精神永远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从历史上看,工匠们是一群不拘一格,依靠纯粹的意志和拼搏的劲头,做出了改变世界的发明创新的人。”[ 2 ]

在2016年的全国两会上,“工匠精神”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为学生注入“工匠精神”,培养新时代的工匠型人才,正成为各个高职院校的努力方向。在“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的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要扛起传承工匠精神、培养工匠型人才的重任,培养出具有“现代工匠”精神的“职业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在我国的职业教育领域,尤其是高职教育,对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江苏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的王丽媛认为:在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是企业、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3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的王新宇提出:结合专业教学实践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方法,并探讨了通过开展实训周和校企合作,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 4 ] 但是,目前对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性研究还不够,因此,本研究通过探索性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从教学理念的转变等4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基于真实项目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方法及可行性。

二、转变教学理念

多年来形成的优先保证就业和满足糊口营生的办学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很多职业院校对“传技”和“育人”关系的把握出现了偏差[ 5 ]。理念决定行动,高职院校要培养工匠型的人才,就要在教学中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进行高度融合。

提高职业技能,能让学生对作品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了解清楚,这是作品质量能够精益求精的前提保证;培养职业精神,是培养学生的思想认识、责任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让学生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作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融入到每一个环节。这种教学理念,恰恰和“工匠精神”的内涵不谋而合。

三、将真实项目引入课堂教学

传统的高职课堂教学使用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或者是虚拟情境下的项目教学,这些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但是对于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存在不足。

将真实项目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及时了解企业在技术上的新标准和新要求,提高教学水平;学生通过真实项目的锤炼,既可以提高职业技术技能的水平,又能培养职业精神,缩短和简化了学生从学生身份到职业角色的转变过程,是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手段。

四、改变课堂教学的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真实项目后,可以改变课堂教学的方法,使用翻转课堂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成为了学习过程的中心。他们需要在实际的参与活动中通过完成真实的任务来建构知识[ 6 ]。在课堂外,学生需要组成团队进行每周的项目工作;在课堂上,学生则以团队为单位进行项目汇报,老师在课堂上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中,学生成为了真正的“职业人”,他们要和真实的企业客户进行商业谈判,签订商业合同,要按企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项目工作。通过这种真实的项目实践,促进了学生职业态度的转变,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责任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成为具备“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

五、改变考核评价的方式

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使用试卷或者是对项目成果进行单一评价。在引入真实项目的课程中,改变了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注重评价的多元性,强化过程性评价,弱化了结果评价,把评价的反馈作为提高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依据之一。

项目的评价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过程评价的主体是老师和学生,结果评价的主体是真实项目的企业客户。评价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因此每次评价都会有反馈,也会要求学生根据反馈进行作品修改以达到目标。在不断的反馈和修改中,学生的职业技能逐步得到提升,更养成了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不仅要把项目作品质量从60%提高到99%,更要从99%提高到99.9%,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教学效果。

基于真实项目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精神,进一步缩短和简化了学生从学生身份到职业角色的转变过程,为其他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方法上提供了借鉴,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培养工匠型人才的实践水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圣来.我们为什么需要工匠精神[N].文汇报,2016(4).

[2] Taylor G. THE TINKERERS: The Amateurs, DIYers, and Inventors Who Make America Great[J].Booklist,2013:3.

[3] 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 2014(22):66-69.

[4] 王新宇."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 2016(2).

[5] 王寿斌. 职业教育要注重培养"工匠精神"[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2016(3).

[6]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 30(4):46-51.

猜你喜欢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