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南京体育学院优秀运动员本科学习动机的研究

2016-05-30谢亚雄

科技资讯 2016年15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习动机运动员

摘 要:为提高运动员本科学习的学习动机,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南京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优秀运动员方向)的95名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和水平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他们的学习动机基本属于远景的间接动机,内部动机水平不高且外部动机较为显著;女性运动员内部动机方向性更强、男性运动员外部动机方向性更强;处于退役期的运动员学习目的更为明确。

关键词:运动员 学习动机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5(c)-0122-05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of the undergraduate athletes,use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the types and levels of learning motivation from 95 undergraduate athletes in Nanjing Sport Institut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ir motivation basically belong to indirect motivation,the level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is not very well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 is more significant; Female athlete's intrinsic motivation show a stronger directional,male athletes'external motivation show a stronger directional; The athletes in the retirement period have more clearly learning purposes.

Key Words:Athletes;Learning Motivation;Higher Education

教育学的有关理论指出,非智力因素表现为学习态度。它以动机为核心,在兴趣、情感、意志等因素的作用下推动学习。[1]这就揭示了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重要影响力和维持着人们向着目标前进的坚持程度。事实上动机水平低的人不仅容易在学习活动中容易遇到困难,受低级、错误的间接性动机支配的学生在这种时候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力量,常常半途而废。[2]运动员作为一类特殊的群体,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刻苦训练、奋勇拼搏、为祖国争得一项项荣誉;而在他们退役后,除了金字塔顶端的那一小部分可以享受组织安置这一形式,其他大多数人往往要面临市场化环境的激烈竞争。伴随着人数的膨胀和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化,越来越多的运动员通过本科学习这一方式来逃暂时逃避就业。运动员边练边学的冲突状态无法简单调和,这就使得一些运动员既不想学习,也不想训练。[3]这就需要对他们的本科学习动机进行一个梳理和分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动机的水平,更好地完成训练、学习和生活,为今后的再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此次研究对象为南京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优秀运动员方向)的在读运动员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与水平,3个班合计95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南京体育学院图书馆和南京图书馆,使用中国知网、超星、万方等网络数据库和书籍、汇编材料等检索和收集与学习动机、尤其是成就动机相关的期刊、论文、著作、会议记录和政策法律文件等文献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

此次问卷采用不记名形式,由任课老师随堂发放。共发放问卷95份,回收95份,其中有效问卷92份,有效率约达97%。

1.2.3 逻辑分析法

对南京体育学院运动员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进行研究,并对比不同性别下他们的动机选择情况,为该文的论述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2.4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选项量化赋值,使用JMP10以及Microsoft Excel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为该文的论述提供数据支持。

2 结果与分析

该次问卷调查的有效对象共92人,其中男性42人、女性50人。年龄最大的32岁,最小的18岁,平均年龄21.37岁。分属蹦床、橄榄球、花样游泳、技巧、举重、篮球、排球、拳击、柔道、赛艇、沙滩排球、射击、摔跤、体操、田径、跳水、网球、武术、艺术体操、游泳、羽毛球和自行车这22个项目。

2.1 运动员大学生本科学习动机类型总体情况

(A=就业的需要;B=为了通过考试;C=为了父母、老师、教练等的期望;D=想增长自己有关方面的知识;E=挑战自我的能力;F=与他人更多交流;G=未来更好发展;H=对知识天生的渴求欲;I=学习给自己带来成就感;J=其他)。

图1显示的此次问卷回收的有效份数的运动员大学生本科学习动机类型汇总,其中选择“就业需要”的人最多,有33人;选择“未来更好发展”的次之,有30人;选择“为了通过考试”“为了父母、老师、教练等的期望”和“挑战自我能力”的人数基本持平;除此之外,并没有人选择“与他人更多交流”以及“学习给自己带来成就感”这两个选项。从总体情况来看,这些运动员的本科学习动机主要是集中于学习者的个人前途,比如:就业的需要、需要通过学习来获得有关知识或者仅仅只是为了获得一个文凭;亦或是为了将来能够获得更好发展机会,获取优质的学习和生活等。这些动机都并不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即不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者学习结果的兴趣,因此,这些都属于远景的间接动机,且基本属于高尚、正确的间接性动机,与此同时选择“为了父母、老师、教练等的期望”这一低级且错误的动机人数较少,仅有5人,这也充分说明了这些运动员在学习上更为关心自己的成绩和毕业问题,这样的动机能够有效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并取得好成绩。

2.1.1 运动员总体的学习内部与外部动机情况

从统计结果来看,这些运动员本科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均值分别为2.73和1.80。根据有关概念,在4分为满分的选项赋值情况下,学习动机的总体情况较为良好。对内、外部学习动机进行对比可以发现,该省运动员在学习的内、外部动机的离散程度上十分接近,这一结果能够较为充分说明该省运动员整体上对内外部动机的认知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一方面他们自身对于学习表现出有较高的需要和兴趣。这些需要和兴趣会使得这些运动员认真对待学习这件事情,注意对知识的积累和学习方法的掌握,有利于他们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另一方面,这些运动员受到外界的奖励、惩罚、荣誉等方面对他们影响不大,说明这一类的刺激强化效果不佳。(如表1)

2.1.2 运动员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征

(1)学习的内部动机水平不高。

依据统计数据,在合计19人,仅占总人数的20.65%的人中,他们的学习动机主要表现为“增长自己有关方面的知识”这一选项,有13人,超过了这类人总数的2/3还多,具有极强指向性与一致性。与之相对,并没有人选择“学习给自己带来成就感”这一选项。从总体看,这些运动员的内部动机水平偏低。虽然他们的总体内部动机水平有2.73的均值,在满分为4分的情况下算是一个不错的数值,但实际上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仍然是流于表面,虽然表现出了对学习的兴趣,却给自己设定了较为轻易达到的目标,对外表现为成就动机水平偏低。与此同时,内部动机对个体的创造性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拥有较高学习动机的个体通常会积极主动对当前的情境以及拥有的知识与经验进行联系和拓展,产生一些的可能,而这也正是竞技体育,甚至体育运动的本质特征与要求。

(2)学习的外部动机水平显著。

依据统计数据,在合计73人,约占总人数79.35%的人中,发现他们的学习动机主要集中于“就业需要”和“未来更好发展”这两个选项上,合计有63人,约占总人数的68.48%。因此,虽然他们的总体外部动机水平只有1.80的均值,在满分为4分的情况下相对较低,但是这些运动员中的绝大部分能够较为清楚的明确学习的目的,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业成绩来获得与之相适应的工作和社会地位,外部动机水平十分显著,这与就业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脱不开关系。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每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年均毕业生人数超过了400万人,而年均新增白领岗位的需求数仅为350万人左右。2015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749万人,如此庞大的高校毕业生队伍带来了巨大就业压力,这就获得一个本科文凭,获取更多机会的就业机会成为了由于长时间训练导致综合竞争力薄弱的运动员的主要学习目标之一。

另外需要着重指出的是,高校培养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运动员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训练能力,这也是该模式的显著特征所在。[4]而从实际看,运动员从报名准入到具体学习,最后直到毕业离校的全过程中处处都充斥着与之相违背的地方。高水平的运动员入学可以降低学习标准;学习与训练竞赛发生冲突时学习要为训练竞赛让路;为了运动成绩,运动员的资格造假;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可以代替文化课的学分等措施的实质,都与大学育人为本的本质相违背。[5]以南京体育学院的招生为例,获得全国前三名成绩的运动员可以免试入学,无法达到这一标准的运动员虽然必须通过单招文化考试,但是也可以享受降分录取的待遇,通常是根据招收人数进行划线,因此,对于很多运动员来说,并无所谓他们的成绩高低,只要过线即可,这实质上会对他们的动机水平造成很大影响。这一措施对于帮助运动员接受本科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也是对运动员的极度不负责任,更是高校教育教学资源的一种滥用。

(3)成就动机水平较低。

通过问卷附属的AMS成就动机量表的统计结果显示,这92人中有39人的MA值大于0,表现出力求成功的动机,这类人肯冒风险,也喜欢尝试新事物,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竞争中获胜,和运动员这一特殊身份的动机要求相吻合。运动员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刻苦训练、奋勇拼搏、历经一次次的比赛,为祖国争得一项项荣誉。因此从实际来说,这一群体是当前所有职业中,最容易也是最频繁接受竞争压力的群体之一,成就动机对于他们心态的维持、竞赛水平的发挥以及竞技成绩的创造都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这就需要运动员有极强的成就动机,才能在一次次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而这也会逐渐成为他们的一种做事风格倾向,不仅影响他们的运动成绩,也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通常表现为遇事积极主动,愿意承担责任,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坚持到底。而另一方面也有32人的MA值小于0,表现出避免失败的动机,这并不符合运动员应有的成就动机水平,这类人通常不愿意面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也往往不喜欢和他人去竞争,这不仅不符合竞技体育基本特征的要求,更是会使其在生活和学习中失去很多良好的机会,不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还有21人的MA值=0,这类人容易受到情绪波动的影响,在高成就动机和低成就动机之间摇摆,十分不稳定,同样也不利于生活和学习,更不利于他们创造优秀的运动成绩。因此,就汇总的数据显示,这些运动员的总体成就动机水平偏低,且力求成功和避免失败两种倾向的人数基本相等,总体差异不大。

2.2 不同性别运动员学习动机水平对比

根据表2显示,男性运动员的内部动机均值2.60,小于女性运动员的内部动机均值2.83;但是在离散程度上,女性运动员0.625的标准差,要高于男性运动员的0.592,这说明女性运动员的内部动机水平要高于男性运动员,但是男性运动员内部动机水平的差异性要略小于女性运动员。另一方面,女性运动员的内部动机均值高于总体均值2.73,说明相比男性运动员,女性运动员在内在的需要或喜好方面显示出较强方向性。男性运动员的外部动机均值1.89,高于女性运动员的外部动机均值1.72;但是在离散程度上,男性运动员0.610的标准差,要低于女性运动员的0.632,这说明男性运动员的外部动机水平要高于女性运动员,且男性运动员外部动机水平的差异性要略小于女性运动员。另一方面,男性运动员的外部动机均值高于总体均值1.80,说明相比女性运动员,男性运动员在面对外在的环境、社会要求等方面显示出较强的方向性。

成就动机方面,女性运动员相比男性运动员更多表现出力求成功的动机,其46.00%的比例也超过总体42.39%的比例,这可能与女性群体相对弱势有关,因此,女性在学习中往往会比男性付出更多的行动和努力,也会更加在意自己的成绩,她们更加渴望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与此同时女性运动员相比男性运动员也更多的表现出避免失败的动机,其36.00%的比例同样也超过了总体34.78%的比例。这可能和女性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较差, 容易焦虑有关。女性运动员在应用退役策略的时候,采用回避的应对方式更为突出。[6]也可能与我国长期以往的教育和传媒造成的宣传偏向有关。我国的广告中,介绍消费品的广告大多选用女性主角,女性极频繁地出现在化妆品、药品、服装、家具、食品等生活消费品的广告上, 而生产用品广告、公益广告则更多选用男性主角。广告中更多地甚至不相干地展示女性的姿容,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暗示女性只要美丽、性感就足够了。[5]这些长期的影响都会影响女性群体的成就动机水平。(如表3)

2.3 不同运动生涯阶段运动员的学习动机水平对比

根据表4显示,已经退役的运动员的内部动机均值最高,达到了3.04,转换期的运动员的内部动机均值2.92次之,在役运动员的内部动机均值最低。而不论是已经退役的还是处于转换期的运动员的内部动机均值均超过了2.73这一总体均值,因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运动员学习的内部动机水平和他们所处的运动生涯阶段有密切联系,随着运动员逐渐离开竞技舞台的程度而变高。在离散程度上,转换期0.547的标准差最小,同时也要小于0.619的总体标准差,这说明转换期运动员的内部动机水平的差异性相对最小。而已经退役的运动员的标准差高达0.783,为所有分类中最高,这也符合退役后多样化选择带来的高认知偏差现象。因此综合来看,处于退役期的运动员的学习目标更为明确,在自身内在需要以及喜好方面显示出较强方向性。外部动机方面,已经退役的运动员的外部动机均值最低,只有1.67,转换期的运动员的外部动机均值有1.69,和已经退役的运动员不相上下,在役运动员的外部动机均值最高,达到了1.83,同时也超过了1.80这一总体均值。在离散程度上,转换期0.530的标准差最小,同时也要小于0.624的总体标准差,这说明转换期运动员无论是在内部动机水平,还是外部动机水平上都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体现了较为明确的方向性。而在役运动员0.641的标准差超过了总体0.624的数值,这说明在役运动员更期望通过学习获得外部激励,而并不是关注学习这一行为本身,这也与其长期从事运动训练和部分项目外部奖励的滥用等行为脱不开干系。长期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改变了运动员的生活方式,使其对运动员这一职业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 然而这种“认同”在促进其职业发展的同时也会减少对于其他社会角色的认可。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对于自己运动员这一职业的高度认同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于文化学习的认知。

处于退役期的运动员由于即将退役,迫切需要完成角色转化,而通常这样的角色转换的跨度较大,只有较少的人能够留在原来的专业队工作,运动员想要获得与适应新身份,就必须形成对新角色的认知、理解新角色的行为规范,养成新角色的行为模式和习惯。相比于在役运动员更多关注外部激励与他人的期望,即将退役和已经退役的运动员更多需要考虑的是自身,他们通常更看重自身的能力与发展,因此,体现出高内部动机而低外部动机的情况。

3 结论与对策

3.1 结论

(1)这些运动员的学习动机基本属于正确的远景间接动机,内动动机水平不高;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业成绩来获得与之相适应的工作和社会地位,外部动机水平十分显著。成就动机方面,表现为较大离散的两极化,力求成功和避免失败倾向的人数几乎相等。

(2)女性运动员内在的需要或喜好方面显示出较强方向性,外在方面通常更依赖他人行动。男性运动员对外在的环境、社会要求等方面显示出较强的方向性。而不论是内部动机还是外部动机的离散程度上,男性运动员都要略低于女性运动员,显现出极强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女性运动员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力求成功的倾向以及避免失败的倾向。

(3)在役运动员更期望通过学习获得外部激励,而并不是关注学习这一行为本身。处于退役期的运动员的学习目标更为明确,自身内在需要以及喜好方面显示出较强方向性。

3.2 提高学习动机的激励对策

3.2.1 要增强运动员学习的内在动机水平

要提高运动员对文化学习的认识水平可以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帮助他们排除那些不正确的学习动机,强化正确的动机,尤其是对处于转换期的运动员进行监控,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心理援助,帮助他们以一个稳定的动机水平迎接学习和生活的挑战。在此过程中也应当注意男女差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一步维持女性的内部动机水平,提高男性运动员内部动机的指向性。

3.2.2 多种方法控制外部动机的水平

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采用适当的外部激励手段维持他们的学习动机,形成多方面联合的监督和压力体系,不要让重视学习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对运动员既要严格要求,也要适当运动表扬,将他们的学习动机水平控制在一个中等的强度上。注意提高运动员的自我效能,针对运动员文化底子较差的问题可以适当调整教材的难易度,从易到难,逐渐提高他们的成就动机水平;还可以采用更加便于他们掌握和理解的方式方来进行教学,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有效积累熟练度,增强他们对学习的自信。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网络课堂、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来延展运动员的学习时间,并强制性进行固定间隔的文化考试,对文化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安排参赛,将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运动成绩挂钩,提高他们对文化学习的重视程度。视运动员的运动技能水平也可以对其进行训练到学习的方法迁移,向自觉掌握训练规律和技巧一样掌握和理解学习的规律和技巧,增强其学习动机水平。在此过程中也应当注意男女差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点控制男性的外部动机水平,维持其外部动机的指向性。

3.2.3 执行更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

运动员学生由于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因此,为了能够更贴近市场需求,他们的培养方案应和普通本科生相区分。据了解,目前高校部分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相背离,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热情不高,造成归属感不强,学习动机水平下降。运动员同样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因此,运动员的本科培养方案应当很好地考虑到其生源构成复杂,运动员之间文化背景差异大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大量的对普通本科生课程体系的直接挪用。[7]只有这样,运动员通过循序渐进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更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水平。而这也是充分考虑了运动员主观能动性的结果。要充分发挥大学生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学校应创设良好的条件,教师(教练)应不断地鼓励、启发和引导学生,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训练,完成各项任务,成为新时代合格的大学生。[8]

4 结语

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历来是我国体育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相比于竞技能力,从小就从事竞技体育训练的运动员在综合文化素质的构成上存在着诸多缺陷,在社会再就业中面临诸多困难,而这一切的根源也指向了运动员自身的学习目的与学习动机。随着我国竞技体育热潮的逐渐降温以及越来越多的运动员选择就读本科,这一问题愈发值得人们重视。该文的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对于运动员学习动机诸多影响的因素尚显不足,对其学习动机的发展变化以及影响仍有进一步深入可能,今后也会对此问题进行关注。

参考文献

[1] 王健.体育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浅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5(2):55-57.

[2] (德)莱因贝格,著.动机心理学[M].王晚蕾,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

[3] 刘斌,孙洪涛,张绍臣.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自主学习能力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8):98-101.

[4] 孔庆波,葛玉珊.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4):48-52.

[5] 虞重干.“体教结合”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J].体育科学,2006,26(6):79-84.

[6] 吴文菊.教育和传媒偏向对女性低成就动机的影响[J].教育科学,2002,18(6):57-59.

[7] 谢亚雄,顾秀萍.对运动训练专业(优秀运动员方向)培养方案目的与规格修订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81-84.

[8] 赵家贵.大学生运动员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5):139-140.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学习动机运动员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