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之我见
2016-05-30马亮
马亮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的积极的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与知识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合理使用多媒体,提高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提供形象生动、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的学习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融入学科教学,能够使抽象的教学内容生动化、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动画片中车轮的运动,总结圆的特征。在《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节时,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长方体的面以及对应的面、观察相对应的面的形状、比较面的大小,长方体正方体的切割等,在有声有色有动画的多媒课件的帮助下,学生能很容易地总结出长方体的特征。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实现了教学媒介质的飞跃,由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加一张嘴转变为文字、图片、图像、视频与音频相结合,对教学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具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充满趣味性与艺术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欲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化的过程;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联系的途径,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结合过程。比如在上“合并同类项”这一节时。我打破传统的讲、练、评的框框模式,先是准备几张写好单项式的卡片,让学生把含有相同特征卡片放在一起,再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得出同类项的概念。然后再采用“连连看”的方式自己举例,有问题大家讨论、解答。学生的课前参与和课堂讨论,使学生善于思考、分析和变通,提出问题有创新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创新欲。
三、确立学习目的,诱发学习积极性
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要形式,如何听课,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括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因此明确学习目的,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有的放矢,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是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并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例如:学习了“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后,可以让学生量出家中家具的边长,然后求出它的面积;再让学生想办法求出自己座位的面积。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明确学习的意义,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了乐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从而获得优良的成绩。
四、教学手段多样,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等),使二者综台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这样能使学生视、听触角同时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以之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教学方法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是学习各科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许多学生不会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也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他们“打记号”,如:有效数字这一内容不懂,就在这一地方打上自己的记号,以便于在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一内容。
(二)学生听课。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
(三)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的教学游戏;关键处的设疑、恰当的悬念;变静为动的电化教学等等,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
(四)在教学中多开展竞赛,提高学习热情。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
综上所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