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16-05-30国俊卿
国俊卿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日益增加、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的到来,以及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国内外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使得最近几年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所有这些,都给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这是基于这些,本文在对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有效提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水平、应制定出怎样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措施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校;就业指导;主要问题;对策
一、引言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高等院校就开始实施扩招,这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也使得我国高等教育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从国家相关部门最新统计数据可知,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正以一个庞大的数目(60万左右)在快速增长着,数量如此庞大的高校毕业生所带来的就业问题也就益发明显和严重。为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和应对这种新形势,我国对已有的大学生就业制度进行了改革,基于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导向,制定出由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实施双向选择的一种全新大学生就业制度,这也要求我国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地步入一个全新的阶段。面对这种新形势和新情况,高校应制定出怎样的就业指导措施,以有效满足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需要,就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正是基于此,以下在对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有效提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水平、应制定出怎样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措施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二、关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
1.就业指导体系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在大学生职业规划这一方面,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进行职业规划的学生有30%左右,从大学二年级开始进行职业规划的学生有27%左右,从大学三年级才开始进行职业规划的学生有关29%,而剩下的14%学生,竟然在大学四年级才开始实施自己的职业规划。就就业指导何时开始较为适宜这个问题,有70%左右的学生,希望从大一就开始实施,而且能够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涯;只有小部分学生希望在毕业前予以集中就业指导、平时只要偶尔学习指导即可。当前我国很多高等院校在制定大学生就业指导方案中,其开始时间多与学生开始实施职业规划时间相同,这显然与学生的实际期望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所有这些都表明,很多大学生在实施自身职业规划时还缺乏主动性,需要学校予以足够的指导;而学校在实施就业指导这项工作过程中,其重点多数是放在学生就业前的应急措施上,只注重对学生进行应急性指导,对于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缺乏连续性和长期性。
2.就业指导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从事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还比较低。当前,在我国很多高校,其从事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专职人员,很多是属于行政编制,他们多数是从学校行政部门改行过来的;对于这些人员而言,他们虽然具备一定的有关就业指导的实际经验,但往往缺乏足够的理论基础支持;或者他们虽然拥有一些就业理论经验,但却不具备就业实践经验,致使高校所开展的就业指导工作无法与当前社会实际需要相吻合,因而这些高校从事就业指导的相关人员无法成为高校就业指导领域中的专业人才。此外,从事高校就业指导的这些人员,由于他们在平时还要忙于处理各种事务性工作,很少有固定的时间来为大学生经常性实施有效的就业指导这项工作,因而根本不可能给大学生带来全面完善的有关就业指导上的服务。而对于那些高校兼职辅导员,他们因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繁重,而且也缺乏较为系统的专业培训,因而他们根本就无法通过工作经验的积累来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很多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其专业化和职业化程度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3.已开设的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尚未取得明显的实效。当前,我国很多高等院校,虽然都开设了高校就业指导这门课程,但由于其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均缺乏实用性,再加上所设置的就业指导课程多数是作为学生的公共选修课来设置,其课时数不仅少,而且其开设时间也比较迟,往往是在大四后才实施,因而并未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所使用的教材内容过于陈旧,以纯理论叙述为主,缺乏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知识,跟当前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很多高校都把宣传就业信息和就业政策作为其就业指导的主要教学内容,没有通过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来引导学生与社会和用人单位进行更多的交流和沟通。第二,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时间过迟;很多高校是在大四才开始开设高校就业指导这门课程,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才开展一系列跟学生就业有关各种就业动员会及就业指导讲座等,虽然在为学生更好更快地就业这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开设时间过晚,未能很好地让学生从心理上、思想上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因而无法获得预期的良好效果。
三、关于提高高校就业指导工水平的主要措施分析
1.实施全程教育,努力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实践表明,要使高校毕业生职业选择科学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高校一定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方法,以此来为高校学生提供有效的就业指导服务和所需的职业咨询;具体可从以下这些方面做起:第一,在高校课程体系中融入职业指导,通过职业指导等专题讲座的开展来创建大学生职业指导体系,力争让这个体系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第二,采用人才测评这种方式,依据大学生个体所存在的差异对其能力进行客观评价,有针对性地为高校毕业生开展个性化的职业指导;第三,为让高校毕业生求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拓展,对于那些可利用的社会资源,高校一定要予以充分利用,采用校内校外相互结合的形式来为高校大学生进行最为有效的职业指导。总之,高校一定要应用科学的工作方法来为学生实施全程教育,通过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建设来形成一套具有一定系统性和连续性的高校就业指导体系。
2.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就业指导人员专业化水平。要有效保障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序开展,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高校必须拥有一支力量雄厚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而在当前,我国很多高校普遍存在着就业指导人员配置不足、业务能力较低等问题,因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势在必行。具体可从以下这些方面做起:第一,高校一定要把自身所具有的人力资源丰富这一优势充分利用起来,让那些拥有丰富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基础的人员加入到就业指导队伍中,并做好这些就业指导人员在性别年龄、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合理搭配,以此来促使就业指导队伍结构得到有效优化。第二,为有效提高高校就业指导人员的业务素质、政策水平及工作能力,高校一定要定期、不定期地为这些就业指导人员开展诸如外出进修、内部就业政策理论讲座等多种培训方式,以此来造就一支素质水平高、具有一定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第三,对于就业指导队伍的制度,高校一定要予以有效保障,要把它提高到与建设就业指导队伍和师资队伍的同一高度上。在进行建设高校就业指导队伍过程中,应引入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管理激励考核机制,在此基础上再把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法及考核制度制定出来,确保目标责任到位、激励管理机制健全完善,真正让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走上科学化和有序化的道路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高校就业指导人员业务水平,并有效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
3.细化教育内容,提高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实效。为有效提高高校所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实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渗透以下这几方面的教育:第一,职业道德教育;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就是职业道德,因而做好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这既是保证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前提条件,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在实际当中,可重点做好诸如勤奋、敬业、爱岗、诚信等方面内容的教育。第二,就业心理教育;针对大学生所出现的一系列诸如焦虑、自卑、急躁等心理障碍,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能以健康的心态来完成就业这项工作。第三,就业政策与形势教育;通过这方面教育,帮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有关国家在学生就业方面的政策和形势。第四,就业观教育;通过就业教育,让学生能够做到正确认识自我,合理定位,根据就业市场的变化来及时调整就业目标。总之,在实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有机渗透以上几方面教学内容,可有效提高就业指导课程实效,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综合性的素质和基本能力,而且对于他们今后的成功求职和就业,也都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四、结束语
总之,有效优化和合理配置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这是有效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把以帮助高校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作为其工作宗旨的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就应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以国家最新出台的政策为导向,秉承为国家经济发展做贡献、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意识,与时俱进地深入探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这对于促进我国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冰等.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创新[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12.
[2]周笑妮.独立学院就业形势与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2012.01.
[3]杨伟国.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及其经验借鉴[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