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分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2016-05-30杨国海渠陆陆

科技资讯 2016年15期
关键词:实践改革教学模式

杨国海 渠陆陆

摘 要:“化学分离”是该校化学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实用性较强,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不能适应新时期对化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为了提高化学分离课程的教学质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课程组教师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该文分析了课程现状,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良好,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关键词:化学分离 教学模式 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5(c)-0115-02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高校课程教学改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使高校教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化学分离”是该校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敬文书院化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必修课,经过多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化学分离是分析化学领域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分析化学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逐步树立严格的“量”的概念[1],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夯实的基础,有利于将来从事化学相关研究和工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结合该校特点进行了化学分离的教学改革。

1 “化学分离”课程教学现状

该校“化学分离”课程教学,目前主要采用“课堂讲解+课后作业”的教学模式,教师讲授占用了大部分甚至全部的课堂时间,缺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至于大部分学生不能及时有效地消化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内容。同时,学生在课后复习或练习遇到疑难问题时,由于不能及时得到教师、同学的帮助,事倍功半,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这种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影响学习积极性。

“化学分离”课程一般在大二、大三学生中开设,这个阶段的学生,其认知水平、学习态度和习惯都已逐渐表现出较大的个性差异。而现行的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时间和地点都是相对统一的,难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降低[2],课程反馈不够好。

(2)课堂讲授内容偏多,影响学习效果。

目前每节课时间是40分钟,通常教师会在课堂40分钟内讲解多个知识点,内容偏多,在课堂小结时发现学生只能记得最后讲到的知识点内容,而对于之前大部分的内容印象十分模糊,结果是学习效率较低,效果较差。

(3)学生参与较少,影响质疑、创新能力的发展。

在现行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组织都是由教师主观决定,学生被动地学习、作业、考试,缺乏自主活动,久而久之会产生依赖性、惰性,抑制其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2 “化学分离”课程采用的改革措施

现行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化学分离”课程的特点,无法满足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化学专业人才的要求,不利于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根据课程特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及创新思想理念进行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依托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针对现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化学分离”课程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1)改革教学模式,实现课堂“中心”转变。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在以往的教学中,为了力求教学进度,教师总是“一言堂”,虽然表面上课程内容一一讲授完成,但是学生的接受和理解情况参差不齐,导致课堂气氛沉闷[3]。针对以上问题,化学分离课程组采用互动-问答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讲课过程中会时不时地提出问题,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并点名请学生回答。为了方便提问以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课程开始时就熟记全班学生的姓名,在课堂上能准确地喊出大部分甚至全部学生的名字,这种做法对学生具有很好的心理暗示作用,一方面让他们觉得被重视;另一方面,会无形中促使他们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另外,经常在课上布置与当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或讨论题目,这样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学生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巩固;而通过对特定话题的讨论交流,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通过这样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学生会在课堂过程中积极思考,并且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相对较牢固,不会轻易遗忘,从而实现对化学分离知识的掌握。

(2)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化学分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际生活工作中与分离相关的实例很多,而这门课程对分离进行了专业、系统的讲解,结合实例进行方法的讲解分析,会使内容不至于枯燥无味,并且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因此,在课程的讲授上,选取有代表价值的分离实验项目贯穿理论介绍的始终。例如:在讲授离子交换分离法的章节中,利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工作交换容量的测量实验,提问需要对树脂进行怎样的前处理,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后面的学习。在接下来的课程学习中,逐渐引导学生寻找答案。通过与实际相联系的实验项目导出所学的课程内容,学生会对理论知识更有兴趣,在阶段性的课堂学习之后,能够主动运用理论知识解释心中的疑问,自己的学习动力也得到提升。在此基础上,还鼓励学生自行查阅最新的高水平文献,并进行课堂汇报,通过互相讨论及教师的解释讲解,学生深入了解现代分离方法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3)优化课程内容,充分发挥自学优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每进行一次教学大纲的完善,都会有新的知识体系被加入进来,课程的知识内容不断增多,而改革后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课堂时间大大减少,教师对授课时间及授课内容的安排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鉴于此,在教学中科学地规划教学内容,针对不同性质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讲授,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简单易学的内容通过学生自学的方式完成。例如:讲完每一种具体的化学分离方法的基础知识之后,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将分离方法应用的相关内容布置给学生自学,并且对学生可能不好理解的地方事先解释清楚。对于学生自学的效果,通过在课堂上“学生汇报讨论+教师讲解”的方式检查,并且帮助学生对自学内容进一步加深。通过这一改进措施,使得教学重点内容突出,并且结合学生自学,既减少了学生学习的压力,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效果。

(4)重视习题作业,分析教学反馈信息。

“化学分离”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和熟悉基本的分离理论和方法,了解分离方法和相关分离分析仪器的联用,还要能结合具体应用需求,设计分离过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除了在课程讲授上要求学生掌握分离方法理论,还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习题作业,并通过认真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学生在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课堂上重点讲解,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知识。对于发散型习题,首先听取学生对问题的不同见解,通过讨论解释,对问题给出不同的答案,同时积极衍生相关题型,真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化学分离”课程的教学质量,课程组教师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教学反馈良好,取得了初步成果。会继续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不断进行化学分离、分析化学相关的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为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化学)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邱海燕,张世红,罗米娜,等.分析化学教学改革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11(5):68-71.

[2] 刘小晶,钟琦,张剑平.翻转课堂模式在“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8):105-109.

[3] 李静红,孙旭辉,于海辉.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3,33(4):105-109.

猜你喜欢

实践改革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改革创新(二)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