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思维在品牌营销中的运用

2016-05-30李德轩

艺术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小米用户产品

摘 要: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传统的营销手段已无法跟上当今市场消费节奏。企业需要学会将互联网思维融入自己的营销手段中,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成功打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品牌营销

0 引言

当今,由于互联网科技在人们生活中的点滴渗透,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品牌的营销模式也因科技的发展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许多企业仍按照以往固有的思維来设计并营销自己的产品,却发现自己的产品逐渐地失去了市场。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传统的营销手段与战略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变化了。人们对于企业产品的认知与选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新形势下的严峻挑战,企业应该学会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打造品牌,构造属于自己的营销战略。跟上时代的脚步,抓住消费者的“味蕾”。

1 用互联网思维打造出一个成功的品牌

1.1 互联网营销的本质与营销的手段

何为营销?互联网营销和传统营销有什么不同?传统的营销是营造氛围,使用的是卖方语言,即我有什么,我就卖什么。传统营销的效率较低,原因在于卖家在吹捧自己产品特点的同时,并没有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只是单方面的传输信息而没有互动的过程。除非是产品的设计理念恰巧迎合了某位用户,否则这款产品只是卖家单方的思维,并没有很强的市场适应能力。互联网营销实际上是一种创新的营销方式,等于“营消”,也就是营造氛围的同时,转化思维方式,站在客户的立场和角度来描述产品和服务。当卖方尝试使用买方语言来介绍产品时,才更有可能、更有机会找到买方的需求。通过买方的需求来展开话题,使双方能有观点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两个人互动交流中能产生共鸣,往往是一个人说的话、做的事迎合了对方的需求点和关注点,即站在了对方的角度来思考。

例如,我们经常听到广告中说的,海尔挂烫机杀菌力强、储水量大、稳定性强等,这些都是卖方语言。如果转换为买方语言来传播,可以把杀菌功能变为广告重点。人们常常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自己比别人强,那么就需要让潜在客户感觉到他比别人强。你要学会让潜在客户自己发现答案。因为直接给答案的营销,消费者会确定你是在做广告,而不乐意接受你传递的信息。客户更喜欢通过别人的信息,自己做出判断。

企业的根本是赚钱,营销本质就是“眼球经济”,要不断地冲击目标客户,抢占客户。潜在客户听得多、看得多,自然就会产生一种认知。有一则广告是“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消费者大脑皮层已经对脑白金形成了强烈认知,当别人提起某一个物品的时候,你会条件反射地说出一句话,这就是硬广告。当然软广告也有眼球经济,但是软广告运用了突出故事的迂回策略。企业在网上用时间营销炒作活动的时候,一定想把它曝光、快速传播。事件营销中直接做硬广告肯定没有效果,因为事件营销本事不是一个人能做出来的,而是让潜在客户参与到你的营销中,事件才能火起来。如果只是卖方单方面地为自己“唱戏”是形不成事件的,最多是广告传播广告。一则广告不能吸引眼球的话,也就意味公司在亏损。

比如苹果公司的一则广告是由一张张漂亮的图片构成的,我们在路牌上、网上都能看到。这些图片没有直接说苹果手机多好,而是让大家欣赏高质量高像素的图片。图片上只是简洁地写道:“用iPone6拍摄”。因为这已经说明了iPone6的拍照效果有多棒了。当客户看到广告时,想到我能用一部手机拍出如此动人的图片时,自然会对这款手机感兴趣,从而潜在用户就很有可能变为真实用户。而这也正是用买家语言进行营销的特点所在。

互联网营销的重点就是转化思维,从买方的角度来呈现产品的内容,充分认识到用户需要什么,从而增加互动性,让客户更易于接受产品,使得真正实现从营销到“营消”的转变。

1.2 对互联网思维的认识和理解

对于互联网思维,有很多专业的解释。最早提出互联网思维的是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他认为企业家们今后要有互联网思维,可能有些人从事的行业不是互联网领域,但你的思维方式要逐渐从互联网的角度去想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观念已经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了。但“互联网思维”这个词也演变成多个不同的解释。那么从专业角度来概括说,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但是从每个人的角度来说,对互联网的思维的认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实际上,互联网思维主要是从以下两个角度来说的,一个是产品,一个是用户。也就是要把产品做到极致,而且符合用户的需求。

以小米为例,雷军曾经说过,把握战略点,把握时机,要远远超过战术。小米之所以成功,正是因为恰当地运用了互联网思维。

“小米模式”诠释互联网思维:

小米,这个2011年杀进“红海”的手机厂商,用短短的4年时间将销售额从一年5亿元提升至半年300亿元。

支撑这张惊人成绩单的,是小米依托互联网实施的各种创新。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说道:“我们是一家手机公司,但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这几年发展迅速并且极具竞争力。”“互联网是一种思维,是一种考虑未来的方法。”

互联网的核心精神是开放、透明、合作,而将这些要点投射到小米的设计、营销、增值服务各个环节,再向上下游延伸,这就是小米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例如,通过与“米粉”不断地互动来优化产品的设计。小米官方论坛在2013年10月29日一天时间里,小米会员就贡献出189176个帖子,内容从“小米note顶配版晒机,几天使用感受值不值得买”到“小米手环大改造”,五花八门。直到现在,小米论坛上每个星期依然会推出一个新的小米手机系统升级公告,而其中功能的更新多半来自“米粉”的畅想和“吐槽”。雷军对此表示“智慧是大家创造的,重要的是有开放的心态,‘从群众中来,和群众一起。”

例如,超高的性价比一直是小米产品的大卖点。雷军多次表明,小米不是靠卖硬件赚钱,而是靠卖软件、构建生态系统赚钱。将自己擅长的内容与应用服务融入硬件设备,以互联网思维做传统产业的基本思路是提升用户黏性,将终端打造成“超级入口”。目前,小米出品的手机端免费即时通信工具“米聊”,用户已突破7000万人。

再例如,走社會化营销道路,靠口碑营销和粉丝经济取胜。那么,如何与社交网络相结合、怎样调动用户的积极性以及如何恰如其分地利用用户的购买欲望?小米推出了小米内部营销手册《参与感》。雷军表示,在小米看来,这些都是可复制的经验,小米希望公开这些经验,帮助传统产业更了解互联网和互联网用户,实现自己的转型升级。

小米2013年开始启动“生态链计划”,目标是将其模式复制到100家企业,通过打通软件、硬件和服务,构建小米手机全产业链,并以此向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新领域进军。截至目前,包括智能路由器、智能摄像头、智能灯泡、智能插座等系列产品已经发布。

同时,小米是一家善于学习的企业,无论是小米产品的迭代升级策略,还是它希望建立产品与用户间的关系,都能看到“苹果”的影子。此外,小米从互联网上学到了一整套吸引眼球、宣传推广的策略,并把这些都“消化”变成自己的一套经验,从而形成了“接地气”的新模式。

互联网思维,无论是从产品层面、营销层面、渠道层面或是运输层面,最需要体现的就是人性思维,用户至上是最根本的理念。继而达到数据驱动运营,基础功能免费,增值服务收费,微创新、快速迭代的目标。

1.3 互联网时代下如何成功打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

在互联网时代,因为网络本身具有快速传播的特性,一个品牌很可能瞬间就爆发出来了。而这样的品牌背后,支撑它的核心往往是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就是人人参与,大家一起完成一件事情。参与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大家形成互动,尤其是买方与卖方的交流。产品的改良升级不是由企业而定的,而是由用户参与决定的,然后企业再根据用户的意见,将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创造出来供用户使用。当产品拥有首批使用者时,企业需要再次广泛收集用户的体验与建议,进而进行新一轮的改良更新。

目前做得比较好的企业,老板大多是产品经理。作为一名产品经理,在产品的初步设计、前期规划等阶段都会参与,产品的设计需要产品经理吸纳更多的“用户”思维方式,即用户需要什么。在互联网的时代,人人都要学会运用用户思维,学会在互联网上用买方语言来解释自己的产品。

如今,很多企业能够把产品做活,能够在短时间引爆产品,是因为他们在产品上做了大量的文章,对品牌做了细致的描述,产品包装非常精致,而且运用讲故事的方法使得自己的品牌具有唯一性。这些企业运用产品的独特性,即产品故事来跟用户进行互动交流。在得到用户的反馈意见后,对产品进行进一步的改良、升级。然后再跟用户进行新一轮的互动交流。那么多次循环下去,这款产品已经从一开始的卖方主导的产品变为了用户为主导的产品,是众人智慧的结晶。它能够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只有集成了大众想法的产品,才是无法被模仿和超越的产品,这样才会赢得用户自发形成的对产品的忠诚度,并愿意成为产品的宣传者、改良者,从而使产品具有活力和长远的发展性。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地打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

2 结语

互联网时代对于每个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今,产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迭代着,品牌间的竞争空前激烈。营销作为一个企业立足的根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发展形态。在传统营销手段愈渐乏力的当今,企业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寻找新的营销方式。品牌的营销应该跟上时代,跟上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变化。学会运用互联网思维,做到客户至上的理念。尝试转换思维,从用户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产品。企业应该想办法多与用户产生互动,在互动中才会有思维的碰撞,从而避免只是单方面的信息传输。一个强大的产品与品牌是用户与企业一同创造的。只有集思广益,从用户的角度和需求对产品进行不断的改良,这个产品才能有更强的适应性,才能立足于偌大的市场屹立不倒。

参考文献:

[1] 中国经济网“小米模式”诠释互联网[N].经济日报,2014-11-30.

作者简介:李德轩,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2014级数媒网络专业本科生。

猜你喜欢

小米用户产品
传递
杜小米的夏天
读《幸福的小米啦:小米啦发脾气》有感
可爱的小米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