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几何直观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6-05-30钟春伟
钟春伟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第一次将“几何直观”作为核心理念提出。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不能恰当地借助几何直观,明晰数量关系。总的来说,主要有三种表现:利用几何直观解决问题的意识较弱;利用几何直观解决问题的经验积累不足;对几何直观图背后的数学本质理解不到位。
关键词:几何直观;解决问题;意识;经验;本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8-0279-02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第一次将“几何直观”作为核心理念提出:“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不能恰当地借助几何直观,明晰数量关系。
如:东升小学六年级(02)班男孩人数比女孩人数多25%,女孩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
学生练习后,反馈:
生1:我没办法。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女孩人数是单位“1”。
师:你判断得非常准确,有没有办法找出女孩人数和总人数的关系呢?
生1:(挠头):我没办法……
生2:我是画图,可是我画不好……
师:我们可以把女孩人数看作单位“1”,男孩人数比女孩多25%,就是1+25%=125%,也就可以把男孩看作是1.25,……
生3:啊?人怎么可能1.25个?
……
很明显,有部分学生利用几何直观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极弱的,相信这样的学生也不会是个例。我们绝不能简单地将这种现象归因为学生的基础问题、智力问题,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三位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1.“没办法”这类学生,问题在于利用几何直观解决问题的意识较弱。借助线段图等几何直观方式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我们在教学中也经常使用几何直观进行分析,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不习惯运用?这是因为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他们没有体会到几何直观的优势所在,导致了他们利用几何直观解决问题的意识较弱。
2.“画不好”这类学生,问题在于利用几何直观解决问题的经验积累不足。反观我们的教学,可以发现许多教师只是偶尔呈现几何直观的相关材料,学生能即时产生有效结果就草草了事,重结果而轻过程。很多时候我们很少会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学习材料,供学生经常性地利用几何直观解决问题,造成經验的积累不足,长此以往,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自然就不会用直观的图形语言来分析问题。
3.“人怎么可能1.25个”这类学生,问题在于对几何直观图背后的数学本质理解不到位。由于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不深刻,无法顺利提取相关的储备知识,对数的认识还不能从具体数量过渡到对关系的考虑上,所以对这类没有具体数量的计算显得力不从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的日常教学出现了问题,就得在日常教学中去解决,针对几何直观意识薄弱、经验积累不足、本质理解不到位,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加以改进。
一、学为中心,培养意识
众所周知,只有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相统一的教学活动才是有效的教学,学为中心,以学定教,教师的教只有紧紧地贴合学生的学,方能有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看到问题后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应该从何去分析。在这种迫切的需要与深度的困惑下,教师适时介入,更能让学生深切体会几何直观对理解和分析问题的价值,从而培养他们借助几何直观理解和分析问题的意识。例如一位老师在执教《小数乘法》时出了一道出租车的计价问题:
钟老师从八都镇打车到学校25公里,总共要付多少元?(龙泉市出租车收费标准:起步里程3公里,起步价8.00元。3公里后,每公里1.50元。超出15公里以上部分每公里1.80元)
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理解收费标准。然后集体反馈得出:起步里程3公里,起步价8.00元就是0~3公里(包括3公里),无论走多少,都收10元钱。3公里~15公里(超出3公里,包括15公里)这一部分路程,每公里收费是1.50元。15公里以上(不包括15公里),每公里收费是1.80元。要分三种情况考虑。
师:看了这道题,你有什么感觉?
生:太麻烦了,都记不住!
师:那怎么办呢?怎么看着就不那么麻烦了? 生(异口同声):画图。
经过操作很多学生绘制了示意图。(基本上分为三段并标上了各段的单价)
二、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史宁中教授指出:“直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验的积累其功能可能逐渐加强。”由此,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就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更加直接的目标和追求。拥有丰富的几何活动经验并且善于思考的人,他的几何直观更有可能达到更高的水平。但我们要明白,“几何直观”并不仅仅与“几何”相关,在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活动领域都应该抓住契机,有意识地渗透在日常的教学环节中。比如,在《有余数除法》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的含义,一位老师采取了以下环节:
师:请大家观察这种摆法,15盆花,每组摆6盆,摆了2组还余3盆,现在假如再增加1盆花,16盆,摆的结果会怎样呢?
请大家闭眼想一想,然后画一画,看看想的和画的是否一样,并用式子表示。
反馈:
16÷6=2(组)……4(盆)。
师:再增加2盆呢? 生:18÷6=3(组) 师:为什么不是2(组)……6(盆)?
你看图上明明是2组余6盆么。
生:因为这个6盆又可以摆成一组了。
教师将6盆圈为1组。
师:猜猜陈老师接下来打算摆多少盆花?
生:19盆,每组摆6盆,摆成3组还余1盆。
师:(出示一片花)现在有这么多的花,每组摆6盆,假如摆到最后花会多出来,可能会多出几盆呢?
生1:可能会多30盆。
生2:不对的。30盆的话,那还可以再摆成好几组了。
生3:可能会多2盆。
生4:可能会是1盆、2盆、3盆、4盆、5盆。
师:6盆为什么不行?
生:6盆就可以再摆一组。……
上面这个环节,通过直观图的操作丰富了学生的活动经验,使几何直观真正成为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形成数学知识的有效中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余数和除数间的关系。由此可见,几何直观经验的积累藏身于各个领域,应抓住契机,尽可能增加学生几何直观经验的积累,从而提升学生的能力。
三、理解至上,直击本质
教师不应只局限于形式化的表达,应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認识,否则会将有血有肉的数学思维活动淹没在“枯燥的形式化海洋里”。如:有的年轻教师在执教乘法分配律这一内容时,受功利性驱使,而不顾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写出几个等式,而后组织学生发现规律、近而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教学片断:
师:同一个问题我们常常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咱们来试一试。
课件出示:乒乓社团的李老师到商店购买一些乒乓球,他打算买这样白色的6筒,黄色的4筒,每筒为8只装。李老师一共购买了多少只乒乓球?
(学生尝试解决)。
师:谁来介绍你的解决方法。
生:(6+4)×8和6×8+4×8。(教师板书)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1:6×8+4×8就是先算白色的要买多少只再加上黄色的要买多少只,也就是算6个8加上4个8。
师:教师课件出示两种图(第一种6个8白色加4个8黄色,分开;第二种10个8)
师:这两个算式虽然不一样,但都在算10个8是多少,所以结果是一样的,看来这两种方法都能解决这一问题,在数学上,我们就可以用“=”把相等的两个算式连起来,变成一个等式。
板书:10个8 6个8 4个8 (6+4)×8=6×8+4×8 ……
师:同学们,黑板上出现了这么多有趣的等式,仔细观察,你们觉得这样的等式还有吗?谁来说一说。
生举例:(11+9)×8=11×8+9×8(45+55)×6=45×6+55×6
25×(40+4)=25×40+25×4 ……
师:这样的等式说得完吗?
生:说不完。
师:你能不能找到一个万能等式,能够代表所有的像这样的等式?
生1:(★+●)×■=★×■+●×■。
生2:(你+我)×他=你×他+我×他。
……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能用图形、文字来表示这样的等式,在数学中,我们通常用字母来表示这样的规律:(a+b)×c=a×c+b×c,它叫作乘法分配律。
总之,几何直观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让我们的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开启智慧的宝库,突破理解的难点,培养理性的品质。只有让学生在图形和问题之间自由翱翔,才能帮助学生实现对数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加强利用几何直观解决问题的意识,增加几何直观解决问题的经验积累,注重几何直观背后的数学本质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