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的魅力
2016-05-30张广墅
张广墅
从导演陈凯歌的电影《霸王别姬》,到流行歌手李玟的歌曲《刀马旦》;从扬剧王子李政成夺得梅花奖成为扬州人的骄傲,到网上点击率居高不下的“宫调R&B”《西厢》的流行;从台湾作家白先勇编导的青春版《牡丹亭》轰动半个中国,到叛逆小天王周杰伦捏着嗓子在《霍元甲》中唱京剧……不经意间,戏曲这种艺术形式正悄悄地成为我们的一种娱乐方式。
如果时间可以倒退,我们就可以窥视当年的市井繁华:八仙桌边太师椅,自在闲淡来听戏,楼上楼下乱喧腾,品茶忘归正入迷——不论是真心捧场,还是存心起哄,都营造了一个已经远去的文化天堂。“你穿上凤冠霞衣,我将眉目掩去,大红的幔布扯开了一出折子戏……”浓墨重彩的后面是张什么样的脸,而华丽的戏服里面又缝着怎样的故事。聚散离合,悲喜忧愁,酸甜苦辣,阴晴圆缺;生活里上演的,故事中编纂的都统统搬上来,演绎成有声有色的历史,满足了无数平凡而又不甘平淡的心灵。而戏台上那永远演绎不完的情爱,是咱们心头的梦啊!
“耍花枪,一个后空翻,腰身跟着转,马步扎得稳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老残游记》里王小玉那唱绝四座、余音绕梁的唱技,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每个名角的成长史都可以谱写成一部血泪斑驳的史书,历经千辛万苦最后才练就了这一亮相便惊艳四方的绝活儿。弦索胡琴伴奏下的婉转曲折,倾倒了爷孙几代,风靡了数个王朝。而那如泣如诉、幽咽冷涩、惊心动魄的唱段,则挑战你的声限,勾起我的心事。这哪是人间音响,这分明是域外天籁!
如今,民间仍保留着听戏的娱乐活动,一般多是在秋后或喜庆的时候,在野地里搭个露天戏台,几根电线拢来就是简单的照明,痱子粉刨花油一抹,换张与平时不同的脸孔,便扯开了韵味十足的腔。艰涩难懂的曲词不会吓倒爱好的人群: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板凳上,摇着头听得眼泪汪汪;光屁股的孩子们望着台上那艳丽的绣花袍看花了眼;五大三粗的汉子站在人堆里直叫好;轻声细语的姑娘对那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入了迷……那些登不了大雅之堂的俗曲俚语,则顽强地攫住了观众的心。
正如老歌适合于用黑胶唱片来收藏一样,戏曲还是要在舞台上发扬光大的。泛黄纸张上记载的文字只能作为案头文学,供文人赏玩;再动听的呼吁,如果失去了鲜活的文化载体,也起不到拯救传统的作用。若有心,就请停下匆忙的步伐,找一间戏院,品一壶香茗,和着古老的曲调,放松一下自己的身心吧。
(选自《红苹果阅读:移植记忆不是梦》)
阅读思考
1.文章第一段列举了很多流行戏曲,其作用是什么?
2.阅读文章第二段至第四段,谈谈戏曲的魅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读了本文后,你认为应该如何去拯救如戏曲这样的传统文化,让它们重现当年的繁华?(至少说出一个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