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

2016-05-30李欣

亚太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策略

李欣

摘 要: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渐凸显,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较晚,各方面发展仍不完善,大多数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几乎不开展,这使得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得到预防,导致心理问题产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而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开展,本文将给出较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法。

关键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059-02

我国教育重视智力的开发,忽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特别是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不利于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在生理、心理上都会发生很多巨大的变化,他们需要倾诉、沟通,希望有人引导、理解他们,解决他们的问题,他们一般都不愿意和家长沟通,家长若对这一时期的孩子采用了不科学的教育方法,将会加重孩子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学校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帮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但是,绝大多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几乎不开展;或者只是简单的开展一些相关活动,但没有面向全体学生;设立了心理咨询中心等类似部门,但多流于形式,形同虚设,没有学生咨询,都不能起到预防或消除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作用,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若不能得到及时妥善地解决,将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在中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学生心理特点及问题

中学生生理快速发展,已接近成人,但是心理上他们一方面想被认同为一个成人,试图心理断乳,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社会阅历不足,经济不能独立,所以不得不继续依赖父母,还是儿童的角色,因此他们感到内心矛盾,对父母的管束具有逆反心理,认为父母不了解他们,和他们有代沟,不愿和他们交流。中学生认知发生变化,怀疑权威,喜欢独立思考问题,但动手能力差,智力与经验成长不同步,往往会使他们的才能不能得到充足的发挥,而感到束手无策等等。他们心理上的变化如果不能解决,可能会演变成心理问题,常见的有:

(一)学习问题:学生没有健康的心理,会导致学习效率低、厌学、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等。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也会出现问题。因此学生会选择逃避现实,不学习爱看小说,迷恋网络寻找成就感。

(二)情绪问题:喜怒无常,情绪起伏大,情绪失控,还有抑郁、忧虑、焦虑等。让学生了解情绪,学会控制情绪,防止消极情绪,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

(三)社会交往问题:与父母、老师、同学的人际关系问题,男女交往困扰。中学生对自己的容貌越来越重视,并且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学生社会交往出现问题会造成自信心不足、孤独。

(四)自我困惑问题:中学阶段,学生生理会发生明显变化,进入性成熟阶段,然而大多数学生都对这突然发生的变化感到好奇与困惑,甚至不安和恐惧。出现早恋,对性敏感等。再者中学生正处于埃里克森社会发展阶段中的自我同一性建立的重要时期,中学生会对于“我是谁”这个问题产生困惑,开始追寻自我同一性,青少年如果能够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他就能够很好接纳自己,并对未来有规划,充满信心。另外他们对升学与择业也有困惑。

(五)中学生要面子,意志薄弱、心理承受力低、抗挫折能力差。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及存在问题

(一)学校给学生心理疏导和宣泄的场所稀少,因此在学校很有必要建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宣泄室和团体辅导室。学校心理咨询室针对的是心理有困惑,主动前来的学生,是将个体心理辅导与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的重要手段,心理咨询室的理念是助人自助,学校心理辅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还可以促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全面的发展,但要防止其医学化的倾向,一些学校虽然设立这些心理场所,但是是为了应付检查,形式主义严重[1],这些场所并没有很好的开发利用起来,而且有些心理咨询室不具有良好的工作条件,比如面积不达标,设施布置不符合心理咨询室的要求等等。再者专职心理教师缺乏,专业化不够,胜任力有待研究,但随着心理学专业毕业人数的增多,以及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程度的逐渐加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得到更多的支持。此外还可以建设校园心理文化,学校广播、宣传栏、黑板报、讲座、杂志、情景剧等都可以用于普及和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让在学生课外活动中就能了解心理知识,并运用心理知识调试自己的心理。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家长、家庭。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应该提前告诉他们即将到来生理变化,使他们有心理准备,减轻他们的困惑与不安,并且家长们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呵护和关注,不要轻易责备孩子,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并且对孩子如何与他人交往作出指导。配合学校进行教育,及时与老师沟通。

(三)在教师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具有示范作用,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学生,如果教师的心理都不健康,所教育的学生心理也会存在隐患,若教师心理阳光积极则会感染给学生,带给他们阳光自信。另外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自身的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所有老师共同的责任。

(四)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体系,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建设成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但需要我们注意的是中学生课业负担重,课时有限,如果把心理健康课程当做一门正规学科,系统讲述,必然增加学生课业负担,而且心理健康教育不应是心理学基础知识的教育,不宜采用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授课方式也不宜单调乏味。应以体验式教学、活动式教学、情景式教学为主,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各个方面进行积极的疏通和辅导。

(五)将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学科教学中。学科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主动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发挥学科教学中的心理辅导功能,既能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也能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充分利用开发课程资源,进行课程整合优化教学,既符合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也标志着新课改实践的深入和发展。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曾说教育要心理学化。

学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各种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绝大部分都在课堂中完成,所以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的[2]。

(六)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对学生的情况最了解,也能最快发现学生变化,采取措施,班主任能够营造班级健康和谐的心理氛围感染高中生,有目的、有計划的组织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班主任积极配合心理教育工作,设立心理委员、联络员,也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的开展。此外班主任若能在班级管理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平时人性化管理,关爱学生,可以让学生少走心理误区。

(七)高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急剧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3]。环境有熏陶的作用,为青少年营造一个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可以很好的预防学生的心理问题。

(八)我国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较晚,虽然在2002年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但很少有地方根据中央指导文件,制定本地区的心理健康指导规划,这使得心理健康教育雷声大雨点小,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力度不够,并且易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地区不平衡。再者国家并未对心理课程开设做出明确要求,对心理健康教师的教师资格认定等等也未做出明确规范,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方向不明确。而且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往往以德育——思想政治教育代替,缺乏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学校如果能对学生进行定期心理健康测量和评估,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采取措施帮助他们。也可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记录学生心理成长历程。

(九)使人们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教育观念滞后,会错误认为心理健康教育针对的是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甚至是患有精神疾病的学生,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关注人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或者片面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为提高学业成绩服务的。

三、总结与展望

中学生处于心理问题多发期,会发生很多心理变化,如果没有人疏导他们,他们可能会出现内心冲突和焦虑导致心理不健康,不利于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学校、教师应该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借助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健全人格。将智力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不仅有利于提高升学率,还有助于学生发展。此外独生子女、农村留守儿童、贫困生、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值得我们重视。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俞国良,王永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2002,07:70-73.

[2]王奎.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王攀.中学建设心理咨询室的思考[J].校园心理,2010,04:279-280.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在多解中学创新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