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现代艺术设计的交互性

2016-05-30王禹

艺术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交互性艺术设计受众

摘 要:随着当今社会语境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当代艺术设计中人性化思维与对于受众的情感共鸣的激发变得越来越重要。艺术设计中的“User-Research”用户研究和“Human-Centered Design”以人为中心的研究(简称HCD),成为艺术设计领域的关注点。艺术设计领域中的“交互性”的概念和范畴更加接近“交互”概念的本质——“互相”“彼此”,艺术设计的“交互性”也由此拓展到以受众互动反馈为主体的交流范畴。

关键词:艺术设计;交互性;受众

“交互”作为一个舶来之词,译为“互相”。这一概念在计算机应用中比较广泛,其意思主要为参与活动的对象,可以相互交流,双方面互动。在其他研究领域,“交互性”(英语译为interactive)所定义的范畴与内容较为广泛,在不同的研究范畴交互性的意思也有区别。百度百科对这一概念进行如此解释:交互性主要运用于计算机及多媒体领域。第一,“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简写HCI):是研究关于设计、评价和实现供人们使用的交互计算系统以及有关这些现象进行研究的科学”。[1]第二,“人机界面(Human-Computer Interface,简写HCI):是人与计算机之间传递、交换信息的媒介和对话接口,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英文中,“interactive”的意思是互相作用的,相互影响的。在现代艺术设计领域,艺术设计的“交互性”随着传播学科的概念而引入,最早出现在软件与网页设计领域的“交互性”概念,其核心内容——交流性、相互性在现代艺术设计领域被广泛采用。借助于现代艺术设计语义学对于设计的理解,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体验现代艺术设计的“交互性”——设计“是对符号与符号结构的组织,是‘编码过程,是赋予物以‘意义,使用者则被看做‘解码者,这样,‘意义便从解码者通过‘物到达解码者,设计是‘施语者‘书写者,用户是‘受语者‘阅读者,就如同人们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一样”。[2]实时性参与交互程度与受众的参与意愿和艺术设计的组织程序密切关联。从整个流程上观察艺术设计作品的生成,具有以下发展的路程:艺术作品的设计者通过作品向受众发出消息,并依据受众(接受者)对于消息的接受程度来判断设计效果;受众(接受者)要接受设计者的消息,并通过自身的能动性决定对于消息的接纳程度和反馈意见。通过这样的发出-接纳-反馈路径,设计者要通过作品的“交互性”与受众建立起联系,其联系的层面一方面呈现为物质关系。以作为物质关系的艺术设计作品手表为例,艺术设计者在创作时首先要从人机工程学角度把握作品表带与使用者手腕、作品指针与使用者眼睛角度等元素的匹配程度,使用者也就是受众通过使用过程中的行为互动与作为物质的设计作品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另一层面是精神关系,它是劳力士?还是欧米茄?还是上海?是国外的?还是本土的?这些要素使其在精神层面与受众(接受者)建立起不同的联系和不同的对应意义,这种意义、价值与情感切合了视觉炫耀性消费对于消费者的身份认定,是精神层面的。

因而,广义上的艺术设计过程的完结应理解为:当“施语者”“编码”赋予的“意义”被“受语者”接收并加以反饋,那么整个艺术设计流程才能称得上大功告成。设计的“交互性”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不仅能左右艺术设计本体的功能性,更能够拓展设计的外延。例如,艺术设计的人本——注重人的感受的交流;艺术设计的观念与文化——注重精神表达的交流、注重艺术设计的本土文化表达与交流;艺术设计的生态与发展——注重与大自然交流与表达、注重与未来生活的交流等。由此可见,“交互性”在现代艺术设计及其表达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现代艺术设计的“交互性”表达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艺术设计的参与性和体验性

现代艺术设计参与性和体验性需求核心在于,在艺术设计规划中为受众预留参与性体验的符号和空间,其参与性体验的符号和空间具体为:

1.1 感觉参与体验

在《收买感官,信仰品牌》中马汀·林斯壮曾言:“借由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理解品牌,甚至可以直接决定消费者潜意识的购买行为”。[3]在艺术设计领域中,设计者的作品与受众感觉、参与体验感触交流的越多,其作品与受众越容易建立起亲密的联系,就越能够赢得受众的认可,其艺术设计的价值与艺术设计中所呈现出来的受众的感觉参与体验多少有着直接联系。因而,以视听体验、触感体验、味感体验为主打的参与性体验符号是当下艺术设计“交互性”表达不容忽视的部分。

1.2 互动参与体验

以受众体验为中心,并与受众在交互产品设计预期上达成广泛一致成为艺术设计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户体验成为艺术设计的中心要素。吴卓浩曾在中国交互设计体验日活动中提到:当下我们正处在一个与用户一起做设计的新时代,这昭示了现代艺术设计要注重受众的互动参与体验,而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和发展为艺术设计打造参与性体验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直接参与让受众充分领略到沟通感和互动感,成为艺术设计的积极回馈和参与者。例如,越来越多的参与性互动橱窗展示设计、博物馆与展馆中的互动体验展示设计等。因而,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实现受众与艺术设计作品的充分互动和沟通交流,更能充分实现艺术设计的“交互性”表达。

1.3 情感参与体验

艺术设计者需要通过作品的“交互性”内容设计与受众建立紧密联系,这就需要在作品设计中考虑“情感”层面的要素,并在设计中注重情感共鸣的建构,通过注入情感参与体验激发受众的共鸣心理,使受众在情感参与体验中产生情绪与情感满足进行情感交流与表达。正如ZIBA总裁梭罗·凡史杰所认为的那样,伟大的设计作品在于其能够在人们与其感情间搭建联系的桥梁,设计伟大的作品就是帮助人们建立联系的桥梁的过程。通过在艺术设计作品中建立广泛的情感基础与交流,能够促使受众在使用中增强对设计品牌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像Google、腾讯、百度在界面与首页运用受众对于节假日和传统中国节日的情感关注进行封面内容设计,以民族传统文化建立共同归属感的情感交流,拉近了与受众间的关系和距离。

2 注重与未来的交流

艺术设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致力于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引领和导航,它不仅是对当下生活方式给予的思考,更是对未来生活方式的探求。现代艺术设计与未来交流的核心在于解决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具体表现为:在艺术设计作品中融入创新性要素,进行创新性艺术设计。

创新性艺术设计是以新的设计思维思路,结合艺术设计者的创造能力,运用人类已经掌握的相关科技与技术成果进行构思与创造,设计出符合当下人类生活的新颖、科学、实用的艺术者及作品的设计实践活动。创新性艺术设计来源于人们对于问题和生活的思考,它以人的生活方式为依托,通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人们未来的生活方式,引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这点在查尔斯·伊姆斯(Charles Eames)与蕾·伊姆斯(Ray Eames)的设计作品中显而易见。从长躺椅到多功能的玻璃纤维一次成型座椅,查尔斯·伊姆斯与蕾·伊姆斯的设计改变了20世纪人们“坐”的方式。甚至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伊姆斯所倡导的坐及其方法也就是每个人所遵从的坐的方法。

3 注重与本土文化的交流

现代艺术设计的“交互性”还体现在注重对于文化归属感、认同感的发掘与关注。随着国际设计风格受到受众的质疑与抵制,以强调个性化、民族风和文化认同的艺术设计成为设计的理念。本土文化在不断的积累和沉淀中融入了风格迥异的人文情结,各个地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孕育了特有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表现出了独特的地域和本土化特征,这些鲜明的本土性格、精神和认同是每个人拥有的情感需求。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促使各地区在面对国际文化冲击中更加注重民族本土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从另一角度看,艺术设计即有生命的文化,在视觉文化冲击的时代,艺术设计下的作品更多地通过与受众建立起共鸣区域,在共鸣的交流中实现对视觉本土文化的消费。例如可口可乐从2005年起就在其艺术设计中融入中国回家过年的团圆元素,直至现在在艺术设计中推出新年特辑——“团圆就该这个味儿”“三招搞定三姑六婆春节拷问”等都在艺术设计中既实现了人本的情感因素,又极大地融合了本土文化。因而,在现代艺术设计中通過与本土文化建立有效的“交互性”表达,能使艺术设计凝聚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4 注重与自然生态的交流

现代艺术设计的“交互性”引发了人们对于环境与传承、未来生活进一步发展可能与空间的思考,从而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关注与自然生态的交流,为人类的发展提供进一步的可能。与自然关系的交流源于人们对于未来生存环境的传承思考,其核心出发点基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并引入绿色、生态环保概念和要求,以环境性能作为关注出发点和归宿。正如一句话:“建筑师所创造的世界应该是一个和谐的、尝试用线把生活的过去和将来编织在一起的世界,而用来编织的最基本的经纬,就是人纷繁的情感之线与包括人在内的自然之线”。当下,人类生存竞争下面临的日益恶化的环境及能源缺失越来越引起世界的重视,从而更加促使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注重与自然关系的“交互性”交流,并使其逐渐成为发展趋势和主流原则。

综上所论,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交互性”的设计语言和表达方式具有不可取代的位置,由注重艺术设计的参与性和体验性、注重与未来的交流、注重与本土文化的交流、注重与自然生态的交流建构的现代艺术设计的核心要素成为艺术设计者与受众建立良好关系及广泛联系不可缺少的部分。

参考文献:

[1] 什么是人机界面[DB/OL] . http://info.machine.hc360.com/2009/10/28142868248.shtml . 2009-10-28/2016-2-14.

[2] 唐林涛.设计事理学理论、方法与实践[D].北京:清华大学,2004:72.

[3] 品牌经营要找到品牌的生命力[DB/OL] . http://www.yingsheng.com/pxzx-zjlbd/29863.html . 2009-12-24/2016-2-14.

作者简介:王禹(1984—),重庆垫江人,硕士,就职于云南艺术学院,研究方向:艺术与信息技术。

猜你喜欢

交互性艺术设计受众
《星.云.海》
《花月夜》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互动舞蹈”:中国传统舞蹈与新媒体技术的跨界融合
新媒体语境下艺术传播的发展及城市运用探究
数字化城市公共艺术交互性内涵研究
多媒体技术项目制作实例剖析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