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题: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

2016-05-30彭正海

甘肃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文题背景特征

彭正海

【关键词】 课堂教学;文题;背景; 特征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7—0074—01

多年来,在天天的教学中,和语文课本打交道,每上一篇新的文章,课堂教学重点如何确定,看起来没有什么规律,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在我看来,就是要一切流程遵循文题(文眼)展开。下面就八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为例,解读如下:

首先,文题是叙事的线索。作者的行文主要以这个线索为基准,一方面用它来营造故事的氛围和基调,另一方面它也是故事主人公活动的场所、环境或者寄托心情、感情的载体,甚至是主人公为此奋斗不息的源泉和目标。如《芦花荡》这篇小说课题就提供了故事主人公活动的环境,将本来血腥的战争场面借用这样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典型环境,优美环境淡化了它的惨烈,反衬出我广大人民和敌人进行不断战斗的理由(为保卫美丽的祖国和家乡而不屈不饶地斗争)和智慧(极好地利用芦花荡作为掩护和敌人周旋、对抗)勇敢(神出鬼没地进出敌人的封锁区)的精神品质,再现了一个孤胆英雄的伟大形象。《蜡烛》则是一个象征体,它是特定的意象,是老妇人爱情的象征,是她最宝贵的东西,如今她冒着敌人的炮火将她拿出来,虔诚地点燃在那个红军战士的坟头,那摇曳的烛火便是两国人民战斗友谊的象征,也是红军战士年轻生命的象征,更是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其次,文题是作者刻画人物独特的视角,一个宏观的但很清晰的形象。作者正是通过这样的一个或定格了的画面或似曾相识的形象,甚至是很熟悉的身边人来表达他的丰富且真挚的思想感情。如《背影》一文中作者选择背向的特定角度,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全力抒写父亲的背影,令人拍案叫绝。除了文章开头的点题外,全文共写了三次背影。第一次,作为父亲,在儿子的心目中多么熟悉,他的音容笑貌,无不了如指掌。然而当父亲临别送行时,为儿子买橘子而艰难地在月台上爬上爬下蹒跚的背影,却深深地打动了儿子的心灵,顿时使“我”获得了特殊感受,掉下了激动的眼泪。第二次,离去的背影,犹如电影画面那样慢慢淡出,影愈淡而情愈浓,人愈远而心愈近。第三次,难忘的背影,成为了“我”终身难忘的一个定格画面。这些都是作者情感的积聚。《老王》和《信客》同样具有这样的效果。

第三,文题是作者撰文的起因和背景。任何一个人拿起笔要表情达意往往是被某种东西或者事件所触动,情感积聚之时便需要倾诉,此时撰文就捎带了他浓浓的思想徘徊的印迹。于是,他便有感而发,记录自己因这个由头而生发的各种行为或感情的具体情形,而且文本集中笔墨描述自己行踪触及的见闻感受,意蕴或奔放或含蓄,景物或美丽或壮观,不但舒解了自己的心情,还留给读者更加美妙的生活享受和如何对待人生的思考和认知,真是一举两得。如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一文,是作者回复给好友谢征的一封回信。这篇山水小品,仅用了六十八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可谓尺幅能容千里,片言可役百意。本文的成功,主要表现在如下三方面。

优美的意境。自然景物的绮丽风光,本身就构成优美的意境,作家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以饱和着感情的语言再现它,激起读者审美的兴致,从而形成文学作品的意境。

缜密的结构。本文虽属小品,可是作者仍精心结撰,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当中部分则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殿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先以感叹总括前文,复以名人证实此说。这样,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

凝练的语言。这篇小品语言极富特色,言简意赅,无一句之虚,无一字之冗。本文以四言句为主,很是整饬,最后以长句收束,犹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

第四,文题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所说明的对象,以及说明对象的特征,那么这样的文章更需要围绕文题展开教学。如《中国石拱桥》题目明明白白地交待了所说明的对象;《桥之美》不光点明了说明的对象且一目了然地指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那就是一个“美”字。读者只要擦亮眼睛跟着作者去寻美好了,而且不是看别个,就只是各种各样的桥。这样的文题画面感强,行文自然美不胜收。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以文题为教学的重点和关键,不致于使课堂主体不明确,内容散乱不集中,且知识层面相当清晰,学生听课也思路更加清晰,对于文本的解读更加优化,是真正起到了提纲挈领作用的比较理想的教学模式。编辑:刘於诚

猜你喜欢

文题背景特征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天津护理》2020 年第28 卷文题索引
《中成药》2019年第41卷第1~12期(总第472~483期)总目次 文题分类索引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中成药》2017年第39卷第1~12期(总第448~459期)总目次文题分类索引
抓住特征巧观察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线性代数的应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