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奢侈品中艺术性

2016-05-30李东阳

艺术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奢侈品个性化

摘 要:奢侈品进入艺术馆、展览馆是一种现代现象。对此现象,现有的研究以外延性分析为主,缺乏对奢侈品的本体性研究,不能直面奢侈品中的形式美感价值。本文试图在设计物功能、物感、意义价值三维坐标下正面打量奢侈品,分析其价值构成,凸显奢侈品所具有的感性力量。并以艺术的广泛性内涵与艺术现代性为切入点,论证奢侈品的艺术性以及奢侈品进入美术馆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关键词:奢侈品;形式美感;个性化;感性主体

1 饱有争议的艺术馆新客

近年来,奢侈品进入博物馆、美术馆展览的现象屡见不鲜,并受到很多公众的持续追捧。对于这种现象人们的态度褒贬不一:肯定、质疑、否定、批评等。而关于奢侈品能否进入美术馆,进入美术馆是否具备合法性,以及奢侈品是否可已属于艺术等相关的争议也此起彼伏、莫衷一是。

事实上,中国已成为全球奢侈品消费大国(据贝恩公司发布的《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中国在2010年海外奢侈品消费累计达到500亿美元,事实上已成为世界奢侈品消费第一大国。[1]人们对奢侈品的追求有增无减,虽然近些年奢侈品市场一直被唱衰,但2015年中国奢侈品市场总容量仍将达到2552亿美元。[2]但是,近几年,很多人对奢侈品进入艺术展览馆进行展览表示质疑与不满。并且,对奢侈品展览引起的公众追捧(甚至追捧程度超过艺术品展览),表示不解与诧异。

目前,关于奢侈品①的研究多属于一种外延式研究,如奢侈品概念研究、奢侈品消费心理研究、奢侈品文化研究等,多是以社会批判、文化批判、心理批判等方式为主。甚至出现以道德或社会伦理价值,对奢侈品及奢侈品消费进行口诛笔伐,[3]而真正对奢侈品进行本体性研究的论述却比较稀少。

以上情况表明,一方面奢侈品的确具有打动人心的品质,无论是柜台上的奢侈品还是艺术馆中的奢侈品,很多人对它们都有很高的热情。但是,人们对艺术和艺术性的内涵理解过于狭隘,对奢侈品中的艺术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再加上人们对奢侈品的偏见又阻碍了对奢侈品的正面打量与研究。

实际上,奢侈品进入艺术馆是一种现代审美现象,它与现代民主政治(普遍有效的公民身份、自由审美的权利)、市场经济(自由市场与全球化)、文化等方面密不可分。[4]而对奢侈品进入艺术展览馆的争议,则涉及对艺术内涵的理解以及传统美学在现代的转型。

奢侈品的艺术性,即奢侈品中的感性力量或审美价值,要对此进行论述,我们就必须对美学进行重新认识。因为传统美学强调的是一种艺术的或美学的自律,强调审美的纯粹性,按照传统美学的原则,为功用性而设计的商品是不可能具备审美价值或艺术性的。但是,不可置疑的是,消费社会下的众多商品,尤其是奢侈品,是存在着摄人心魄的感性冲击力量,而这种感性力量对人的击中,正是艺术的力量。

回到美学最初定义上,“美学(Aesthetics)原本是来自古希腊词‘aesthésis,原意是‘感觉的领悟,因而美学应该定位于包括人与世界之间的所有感觉联系。简言之,即整个感性世界的感知互动领域。这样,物美学就包括了物对于人与其世界关系形塑的所有方面,它不仅关涉视觉,也关涉听觉、触觉以及整个身体、氛围等等的调节与互动。”[5]所以说,只要是能够同人的多维度感性进行互动的设计物或人造物,都是具有审美价值的。

奢侈品作为一种商品进入艺术馆,是生活世界与艺术世界之间界限不断模糊的重要体现。实际上,生活世界与艺术世界之间经历了几大阶段。在原始社会或古代社会,艺术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并不存在截然的分离。生活世界与艺术世界的分离是一种现代现象,其标志就是生活与艺术边界的修建,以及有关这一界限观念与知识的传播。而在当代审美文化中,艺术与生活的二元分离规划了两种基本的结构秩序:第一是以纯粹的艺术品为活动区域的审美文化。第二是以具有审美意味的非艺术品为载体,以一般生活世界为活动区域的审美文化。[6]而奢侈品作为非纯粹艺术品进入艺术馆,正是体现了艺术与生活界限的逐渐模糊,也反映了审美从自律到“日常生活审美化”。[7]

另外,作为设计物的奢侈品要具有艺术性或审美价值,除了物品本身的感性力量,还取决于社会的审美“惯例”。“正如乔治·迪基的‘惯例所示,艺术惯例中最重要的是审美态度的习俗。只要有了為业界认同的审美态度,就会有社会普遍的审美期待。只要物是人造物,它就可以被称为‘艺术”。[5]

当奢侈品在美术馆被展览,人们与奢侈品之间功能性的使用关系,转化为一种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由于这种关系的转化,导致了物的外观形式与人的感觉直接的遭遇,这是一种人的本能感觉与物的形式之间一种遭遇,是物品本身的外观形式所具有的感性力量或感性冲击力对人的击中。同时,它也打破了日常生活与艺术之间的界限,冲击了这种艺术界限之上的传统艺术体制,解放了人们的艺术创作力,扩大了人们审美活动的范围。

2 奢侈品价值构成

奢侈是一个形容词,可以指代奢侈品,也可以指某一种服务或体验。奢侈的重要特征是稀缺性,如当时间不再自由支配,少量可供支配的时间也可成为一种奢侈。奢侈品的基本特征是稀缺、非日常、赏心悦目、昂贵、高符号价值。[8]

奢侈品的几大特征按照设计物价值的三维坐标[9](功能、意义及物感)划分,奢侈品选用的稀缺材料及工艺是形成其功能性及形式美感的基础。材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殊肌理,以及基于功能之上的外观形式设计,都体现了奢侈品在物感层面的开启,即奢侈品的审美价值维度。而基于功能与形式基础上的文化感、身份符号、格调氛围等意义价值,是奢侈品价值中的意义维度。

很多奢侈品选择鳄鱼皮、蜥蜴皮、鸵鸟皮、鱼皮、蟒蛇皮以及碳纤维、玻璃纤维、水晶、黄金、钻石、珠宝等稀有或贵重材质,这些材质的选择除了功能性的考虑,还关涉到奢侈品价值中的物感与意义。也就是说,奢侈品中的功能、物感与意义三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并且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例如,高级皮具选用的鳄鱼皮材料,在功能层面增强皮具的耐磨性,增加皮具的使用寿命,同时鳄鱼皮所呈现出的特殊纹路以及随着使用时间、使用方式的不同,而形成的特殊光泽和独特意义体验,又是奢侈品的形式美感层面与意义层面的体现。另外,由于鳄鱼皮的稀缺性,导致了制作成本与销售价格的上升,为奢侈品营销中身份符号与文化价值的开启提供了条件。

总之,在功能和物感基础上追求意义的最大化是奢侈品的主要特征,而物感与功能则使意义开启与扩展成为可能。

3 奢侈品是一种个性化的意义设计

个性化的自我凸显是人类的天性。传统社会,人的各种审美追求,让位于形而上学的神学或礼教道德,在进入现代以来,让普遍平等的公民身份成为现代社会奠基的基石,人们不再听从他者而审美,而是追去个人化、自由化的审美。与此同时,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随着商品大量的生产,商品景观成为当今世界的基本景观,我们被包围在商品的丛林中。但是,消费社会下,工业化复制生产的商品开始大面积地同质化、均质化,导致人们企图在商品中追求个性化审美的愿望落空,而奢侈品因其所具有的高符号价值、优良的功能品质,而成为标榜个性、突出塑造自我意义的绝佳物。

奢侈品极力强调材质的稀有性,以及基于材质与功能的形式美感,这是因为,稀有、昂贵材料的选用。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材料本身所具有的属性,能够满足奢侈品对特殊功能的追求,如碳纤维所具有高强度与低重量,是满足超级跑车极速、坚固、轻量要求的不二之选。除了功能性上的考虑,这些材料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稀有(有些鳄鱼属于国际濒危保护动物,在世界范围内,其数量极其稀少),而有些材料则需要复杂的加工制作工艺,这就造成了奢侈品材料的稀少昂贵的属性,这些属性决定了奢侈品的数量的有限性(比如很多限量品)。这就使得这些奢侈品只能被少数一部分人所拥有,这样就导致了奢侈品在意义层面上具有代表某种身份、地位以及独特性的特征。而这些特征正是现代人所孜孜追求的,因为这种独特性满足了那些奢侈品消费人群对个性化风格、氛围、情调的要求。

除了材质、设计、功能,很多奢侈品还完全保留或部分保留着一个特征,就是手工制作技艺。同工业化机器生产相比,手工艺显然是一种效率相对低下的制作工艺。但是,在工业化、标准化、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具有手工痕迹的物品被认为带有一种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独特性光晕(意义体验)。这种光晕被商家反复述说成一种品牌神话,并被人们接受。基于对个性化以及独特性意义的追求,即使在增加制作成本与制作周期的情况下,奢侈品仍保留一部分手工工艺,况且,奢侈品不同于一般的大批量制作工业制品,奢侈品的奢侈性及价格反而会随着制作成本与时间的增加而提高。

人们对个性化的追求,在消费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在消费社会商品同质化日趋严重的情况下,人们对个性、氛围、意义的追求更加迫切,另一方面,消费社会及商品的内在逻辑,也使得商品成为人们重新划分身份的工具。对于后者,主要是因为,在消费社会,虽然消费关系成为人们各种社会关系的奠基性关系,并且消费社会的运行逻辑是一种自由、自愿买卖交换。但是,商品之间因功能、美感、意义等价值的差异而引起的巨大价格差异,会造成一个令人无奈的后果:在人与物,人与人关系层面上,人们会因购买、使用、拥有商品之间的差异,来划分人与之间的身份阶级差异,商品在某种层面上开始成为人们自由划分身份、阶级的工具。奢侈品在这方面更是如此,这也是大众抨击奢侈品的原因之一。

但是,我们不能因奢侈品的身份符号指向与划分,而否定奢侈品对现代人意义体验的价值。因为,身份的指向与划分只是意义体验的一种。更重要的是,我们对奢侈品的期待与向往、无法得到而引起的不安与失望,以及拥有之后的愉悦与畅想。这些感觉与情绪是对感性主体的肯定,是对主体的整体性存在的肯定,是内在感性生命时紧时缓的流淌。

奢侈品,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一种物质需求或身份与地位的追逐,而是对奢侈品所具有的形式美感与意义的追求,从而体现了现代人对感性力量的需求,对自我个性化、时尚化的追求,对格调氛围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有这些都体现了我们内在生命、内在感觉的流动与绵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奢侈品的感性力量对于我们现代人有一种生命本体论的价值与意义。

4 “物感”[9]开启下的艺术性

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奢侈品的生产者、销售者,还是奢侈品的消费者、研究者,他们在肯定奢侈品时总是喜欢以艺术之名,将奢侈品中的艺术价值模糊笼统地称赞为艺术感、文化感、品质感、高贵感、设计感等。但是,关于奢侈品中的艺术性具体如何体现,人们却语焉不详,相关的论述也显得泛化不清,缺乏力度。

实际上,消费社会时代的奢侈品,除了完善的功能性、极高的符号价值以外,其摄人心魄的形式美感也是构成奢侈品奢侈性的重要物质性品质,这种品质同时也是奢侈品艺术性的根本来源。在设计物的价值坐标中,所谓打动人心的形式美感,实际上是就奢侈品在物感层面的创新与开启,也就是对新感觉的肯定与创造,这种创造代表了人类感觉的新锐度与敏感度。

富有艺术性的奢侈品对人感性的击中,不同于沉思、冥想式地打动入神,也不是一种认知性观看,而是物品形式对人感性主体的瞬间击中。简单地说,在观看的一瞬间,形式能量强有力地命中感性主体,从而产生一种情感的震颤,眼前一亮,心头一闪,这就是形式美感对瞬间主体性的肯定。

这种肯定,是一种非意识、非意义理解的形式直观,是物品形式对生命内在感觉的整体的、瞬间的击中。例如,当我们看到一辆超级跑车,映入眼帘的是车身整体设计的现代品质感:大面积、单质化、一体式的流线造型,锐化光洁的表面,简约至极的车身线条,散发着金属光泽的色彩、低伏的、蓄势待发的前冲感,这些都是汽车自身形式对我们感性的直接沖击。更不用说那些品牌所代表的身份与地位,轻量化的车身、大排量的发动机,以及极低的风阻系数所带来的极速驾驶体验,以及人体工程学为核心的真皮驾驶座椅,混动而富有力量感的排气声浪,昂贵稀有的碳纤维、陶瓷等功能化材质,独一无二手工痕迹……这些视觉性、听觉性、触觉性的品质以及与人身体、氛围的互动,都是作为设计物的奢侈品的审美价值。这种对人具有多重性审美价值与品质的奢侈品,受到人们的追捧,自然也就不足为奇。

当我们在艺术馆观看欣赏这些奢侈品的时候,无论是汽车、皮具还是其他的珠宝、钟表,这些奢侈品本身的肌理与质感直接击中的是我们的感性主体。诸如钟表玻璃下裸露的、单质的,且散发出金属光泽的机械零件,鳄鱼、蜥蜴、鸵鸟等皮具散发着光泽的质粒肌感,晶莹通透的珠宝在灯光下的耀眼亮泽,羊绒、羊驼等服饰质料的单质洁净的柔性触感等,它们都是对我们感性主体的瞬间击中,感性主体在与物品形式遭遇的瞬间中得以肯定,从而引起人们的愉悦、诧异、惊喜和满足

实际上,我们与奢侈品的关系,发生的是一种无中介的审美直呈,既是感性主体对形式的观照,也是形式美感对感性主体的直接锚定与命中。不需要意识、象征、意义或其他中介,而是形式与感性生命之间无中介的直接相撞与碰击,在发生的一瞬间,形式能量以一种超越物理时间的无意识状态直击感性本身。而主体的理性结构,在感性生命与形式相碰撞的瞬间被击溃,在那一刹那间,感性主体被照亮,理性结构则涣散退场。

当然,陈设在艺术馆的奢侈品,除了奢侈品自身艺术性的呈现,灯光、橱窗、周边装置、讲解,以及其他辅助性陈列都一并构成了奢侈品的“剧场性”,在这种环境下,奢侈品的艺术性进一步被凸显。

而反观现实中,很多艺术展览馆展览的艺术则是平庸无奇、技法陈旧、流于观念,甚至是虚假的、哗众取宠的、资本操作的伪艺术——干瘪、苍白或故弄玄虚,根本谈不上对人的触动,毫无现代性品质,完全缺乏感性力量。在这种对比下,具有审美价值或艺术性的奢侈品进入艺术馆是一种具有正面意义的现象。

5 奢侈品中瞬间凸显艺术现代性

如前文所述,奢侈品所具有的高度符号价值,是人们喜欢、购买,拥有奢侈品的重要原因。甚奢侈品符号价值的产生,除了商品及品牌的整体营销策划,也就是在文化设计之外,更重要的是,在物理品质层面,奢侈品产生高度符号价值的原因,还来自于材质、肌理、色彩、设计等因素所形成的功能——美感品质,即设计物的审美品质,反映到现代优秀的商品设计,就是审美或艺术的现代性品质。这种审美品质也触发了人们对奢侈品的热情,“审美将消费导向了一种意义指涉的综合聚光,使人们对奢侈性消费趋之若鹜的程度远远超过了需要艺术和纯粹审美的冲动”。[10]在奢侈品审美品质之上,再加上文化设计及营销,其导致的结果是,在现实生活中,奢侈品所引起的人们的极大追捧与向往,当这些奢侈品出现在艺术馆展览的时候,又使人们对艺术馆中的奢侈品趋之若鹜。

但是,奢侈品毕竟不是纯艺术品,它是功能性的设计品或商品,它在进入艺术馆之前就具有极高的符号价值,这也是艺术展中的奢侈品吸引公众观看的重要原因。对此,我们不能视而不见。

虽然,我们在对奢侈品的瞬间打量中,隐藏在符号意义之下的物品自身所具有的形式美感,开始打破心物之间的阻隔,物品本身的形式美感或感性力量开始凸显,物不再只是象征身份、地位、财富与权力,而是在感性与形式相遇的瞬间,奢侈品的感性力量得以凸显,也就是对感性瞬间主体性的肯定。但是,我们在对奢侈品打量的时候,无论是卖场中的奢侈品,还是摆放在艺术馆展览的奢侈品,除去“瞬间打量的时刻”,我们在欣赏观看的时候,总是不可避免地受到奢侈品强烈的符号指向影响。其极具辨识性的Logo与品牌本身所具有的极大影响力与吸引力,会先入为主地影响到我们对奢侈品的观照与欣赏。毕竟,奢侈品不是纯艺术品,它无法像纯艺术品那样呈现纯粹的形式或物本身,无法完全排除符号性因素。

因此,奢侈品是带有艺术性的设计品,是形式美感(物感)、功能、意义三个维度流动性组成的设计物。最能体现奢侈品审美价值或艺术价值的时刻,就在于奢侈品形式美感对感性主体的击中的瞬间。

总之,我们分析论证奢侈品进入艺术馆,并引起人们热捧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其实是论证奢侈品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性,也就是其所具有的感性力量。更具体地说,是论证奢侈品的物感或形式美感对人感性的击中。进一步说,是对感性主体的敏感性与开放性的肯定,尤其是对瞬间主体性的肯定,这一点也正是艺术现代性的核心。

注释:①由于奢侈品内涵与外延的复杂多变性,本文所谈的奢侈品,主要是消费社会时代具有极高符号价值的奢侈性商品。

参考文献:

[1] 报告称我国已成世界奢侈品消费第一大国[DB/OL].新华网(人民日报海外版),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8/14/c_123582611.htm . 2012-08-14.

[2] 中国奢侈品消费告别炫耀式时代[DB/OL].新华网(<江苏>新闻<钱江日报>),http://www.js.xinhuanet.com/2016-03/02/c_1118214813.htm . 2016-03-02.

[3] 曲哲涵.拨开大牌奢侈品的珠光幻影,我们更应关注正在扭曲的社会价值取向——生活不等于奢侈品[N].人民日报,2011-1-13(018).

[4] 蒋荣昌.消费社会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形态的转折[D].四川大学博士论文,2003.

[5] 吴兴明.人与物居间性展开的几个维度——简论设计研究的哲学基础[J].文艺理论研究,2014(5):6-15.

[6] 余虹.现代性与当代审美文化的结构[J].江海学刊,2006(05):192-198.

[7] 陶东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化研究的兴起——兼論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浙江社会科学,2002(01):165-171.

[8] 朱明侠,周云.奢侈品的广义定义及其研究框架[J].经济师,2008(7):31-32.

[9] 吴兴明.反省“中国风”——论中国式现代性品质的设计基础[J].文艺研究,2012(10):16-27.

[10] 吴兴明.论解分化作为艺术研究的思想视野——对重建艺术研究思想背景的一个简要考察[J].中外文化与文论,2014(02):20-41.

[11] 让·鲍德里亚(法).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2] 吴兴明.精神价值论——文艺研究的逻辑起点[J].文学评论,1987(02).

作者简介:李东阳,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3级艺术学理论研究生。

猜你喜欢

奢侈品个性化
与奢侈品说不——绘创动物中的“肌理”美
最雅『鼠标垫』,你了解多少?——『文房奢侈品』臂搁欣赏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懒惰是索价极高的奢侈品
第十二届上海国际奢侈品包装展圆满落幕
奢侈品模特为何“冰山脸”
2019上海国际奢侈品包装展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