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问题设计提高教学实效
2016-05-30黄慧
黄慧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中老师通过设置探究问题来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已经成为当前政治课教学中的常见现象,问题设计也成为教学成功与否的前提和关键。只有问题设计立足课堂、结合时代气息、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才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打造成出一节具有灵动气息的课堂,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思考并努力探索,不断优化问题设计,切实提高課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问题设计应强调生活性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问题设计生活性就要求教师善于利用生活实例,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种现实而又有吸引力的探究问题。这种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的探究问题能引导学生真正回归到生活之中,能“使学生很容易‘入戏,很容易被‘激活,很容易被‘感化。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就水到渠成了”。
如在教学《生活与哲学》“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这一教学难点时,教师很容易采用一些高大上的材料,再设计几个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来分析“系统的基本特征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导致探究活动的实际效果差强人意,学生理解也不到位。针对这种现象,我选择了超市购物这一充满生活情趣的实例,首先设计了一个接地气的教学情境:这个周未如果要到超市购物,你打算买些什么呢?这时候学生会七嘴八舌地说出他们“心仪”的商品,笔者选择性地把学生说到的商品写到了黑板上,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又写了一些诸如:牛奶、抽纸、香肠等商品,然后提出问题:如何把这些所有的商品装到一个购物袋里,并保证商品完好无损?问题一经提出,瞬间引爆课堂,学生争先恐后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在学生分析并解决这个问题时,无形中就在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种立足学生生活的情境设问拉近了课程与学生、理论与生活的距离,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
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利用生活中点滴实例来设置教学情境和问题,这样才能增添学生对政治学习的新鲜感和亲近感,真正体现政治教学源于生活、回归生活且能指导实践的作用。
二、问题设计华丽转身为实践活动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说:“我们怎样学习比我们学习什么重要得多。” 对于一定的教学内容,是把它作为知识传递给学生,还是让学生通过体验获得成长的经验,这是设计教学活动的根本取向问题。同时,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也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尝试把单纯的教学问题设计为学生的实践活动,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把教学因素与活动因素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实践活动为教学内容服务,让学生动起来,使讲堂变为学堂,让教师变成导师,化学生苦学为乐学。
如仍在教学《生活与哲学》“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这一教学难点时,我采用学生小实验:压不破的鸡蛋。我给学生准备了实验材料:四枚鸡蛋,一块木板,几本大小厚薄不同的书和一大团橡皮泥。并提出要求:怎样把以上实验材料组合在一起,使这四枚鸡蛋承受更大的重量而不会压破,同时结构最稳定?因为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了这种让学生耳目一新的方式,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立刻热烈讨论、提方案并积极要求上台用实践来展示并证明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及其科学性。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我适时地抛出了以下问题:从这一实验活动中,你能分析出系统具有哪些特征吗?你能从系统的特征中得出什么哲学启示呢?成功地完成这个实验要运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呢?
把单纯的教学问题设计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把实践经验和结果上升为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在活泼愉快的情绪中,在增进兴趣的条件下,较自然的进行学习,师生之间实现“少费力,收获大,印象深”的教学效果。
三、问题设计要有递度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坚持适度性原则,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对度的把握是做好事情的关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不例外。难易适中、注重梯度的探究问题能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率高起来。把握探究问题的梯度,即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此及彼、逐步升级,让学生像爬楼梯一样,一步一个台阶,最终到达思维顶层。
四、问题设计要有趣味性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还如乐之者。”孔子在这里强调了乐学的得要性。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也表明:人有了愉快的心情,就会满怀激情地渴求知识。苏霍姆林斯基则进一步指出:“课堂教学应成为欢乐愉快的认识活动。”然而,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相对较强、较为抽象的学科,很多学生往往将其看成一门枯燥的课程,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就应采取一些手段让学生了解思想政治这门功课的特点和实际价值,来展览政治课的魅力,其中有趣的问题设计就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问题设计有法,而无定法,作为新课程深入推进下的政治老师,只有不断实践,积极探索,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