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地方高校为管理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平台的构建与研究

2016-05-30王爱芹杜长冲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17期
关键词:张家港产学研协同

王爱芹 杜长冲

摘 要:以地方高校优势学科为牵头单位构建地方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建立协同技术联盟、企业联盟,通过建立协同管理创新委员会实现地方产学研合作由短期、松散、单项合作向长期、紧密、系统合作的转变。

关键词:地方高校 协同创新 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6(b)-0169-02

政产学研合作是当今发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指政府、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之间为了实现各自的价值目标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而建立起来的合作创新模式。在过去,产学研合作大多是一家企业和一所大学或科研机构的“点对点”的关系,表现为“研究成果——产业化”的线性模式。而随着科技与经济日益一体化,以快速实现知识的转移和利用为特征,由多家企业及多所大学、科研机构形成的网络化、虚拟型产学研协同创新正成为发展趋势。

目前,大多地方高校都确立了服务地方的服务方向,也愈发重视面向地方的科技与人才服务工作。虽然国家已经颁布实施“2011计划”,但是地方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基本采取是“点对点”的合作方式,很少协同其他高校或科研院校进行合作,开展协同创新研究,专门的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创新研究机制等均有待建立。同时由于地方各类机制体制障碍,产学研合作中存在创新资源分散重复、创新效率不高的现象。如何结合地方高校的学科优势发挥地方高校在区域创新中的骨干作用,促进各类力量的协同创新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是急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 地方高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地方高校缺乏与其他高校以及科研院所之间融合的协同创新

以笔者所在地方为例,几所地方高校在优势特色学科上都形成了自己的研究团队和研究成果,但地方高校之间相关学科、专业之间的合作度、融合度不深,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基本是处于“独立进行”的状态,多层次、多高校之间的联合攻关较少,缺乏学科集群和技术创新联盟的建立。

1.2 地方高校缺乏与地方企业融合的协同创新

地方企业在有技术需求后,处于风险、利润、时间等因素基本都与已有相关技术成果的国内高校、名校进行合作,很少在有技术需求后能与地方高校开展联合攻关。同时地方高校虽有自身的优势学科和科研成果,但自身科技工作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科技创新力不足,导致地方高校和地方企业的合作一直处于较低层次的线性合作模式。

1.3 地方高校缺乏与地方经济融合的协同创新

地方高校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经过长期的发展,地方高校在学科专业、科研团队等方面都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具有服务地方经济的地域优势。但是地方高校在产学研合作基本上是单个高校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面对地方同一产业集群中的相关企业技术需求时缺乏协同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的深度与广度还不够。

1.4 地方高校缺乏与地方产学研管理融合的协同创新

产学研协同创新实际是管理创新。在现阶段产学研合作中,地方高校更多是作为参与方与企业进行合作,在产学研合作管理中主体意识较弱。而实际上产学研合作不仅需要技术的创新,还需要管理创新,地方高校拥有大量的管理人才,应该更多地参与到地方产学研的合作管理中,深层次促进协同创新。

2 以地方高校作为管理主体的产学研合作平台的构建与功能拓展

2.1 以地方高校为主体,建立协同管理创新委员会

该委员会吸纳政府相关部门、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的专家和学者,以地方核心高校优势学科、专业为牵头单位组建。以笔者所在船舶与建筑工程学院为例,联合张家港墙体材料改革办公室(政府)、江苏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高校)、沙洲职业工学院(高校)、张家港建筑业协会(行业)、张家港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江苏德丰建设集团(企业)、张家港金港质量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企业)等单位联合组建张家港工程项目协同创新管理委员会,作为各方进行合作交流的中心。依托这种动态联盟的合作模式,建立协同创新平台的管理制度和规则,实现政产学研合作由短期、松散、单项合作向长期、紧密、系统合作的转变。

2.2 以地方高校为主体,建立技术创新联盟

以地方高校为主体的技术创新联盟一是要整合地方高校创新资源,将不同地方高校之间的优势学科进行融合,面向地方需求组建协同创新研究团队,开展技术联合攻关; 二是要利用现代网络体系,将科研成果、专家信息等进行共享;三是做好地方企业与国内外其他高校联系的纽带作用,从而解决不同产业集群的技术需求。

为此,笔者所在学院联合沙洲职业工学院建筑工程系、江苏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等相关单位建立地方技术创新联盟,建立专家信息、科研成果数据库,同时作为地方企业与东南大学、苏州科技学院等国内其他高校联系的纽带,积极地为地方经济服务。

2.3 以行业协会、地方龙头企业为主体,建立协同企业联盟

根据产业特点,以地方龙头企业为主体,以行业协会为引导,建立协同企业联盟。以笔者所在地方为例,以张家港市建筑业协会为引导,由江苏德丰建设集团、江苏城宇建设集团、江苏金厦建设集团等多家建筑企业联合成立张家港建筑企业协同联盟。企业联盟下的产学研合作不再是以单个企业的技术需求为主,而是强调科技创新成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实现行业内协调。

2.4 根据产业特点,建立多元化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网络平台

目前大部分地方产学研网络平台功能设置比较单一,并不适用于各种领域、学科。因此,利用现代网络优势,建立面向地方的多元化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网络平台,由该领域地方核心高校的优势学科人员作为主要管理人员,发挥集成与管理优势,切实推动产业协同创新,实现协同创新资源的合理流通。

以此目的建立的张家港工程项目协同管理创新平台主要面向张家港的工程项目建设领域,更有利于该领域信息的集成与管理以及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开展。

2.5 以地方高校为媒介,完善平台教育培训、咨询、人才派遣等社会服务职能

以地方高校为媒介,聘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对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企业管理、转型升级等问题提供咨询;联合行业协会等开展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咨询业务,发挥社会服务职能;通过博士、教授下企业等人才流动机制,实现高校和地方企业产学研合作的无缝对接。

3 结语

以地方高校的优势专业、学科作为牵头单位,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平台,有利于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管理人才的优势,进行管理创新。通过建立协同管理创新委员会,依托协同技术联盟、企业联盟促进地方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将地方产学研合作进行深度融合,实现长期、系统、紧密的合作,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道先,罗昆.协同创新视角下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实现路径[J].高校教育与管理,2012(6):20-23.

[2] 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2):162-163.

[3] 孙萍,张经纬.市场导向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型及保障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8):17-22.

[4] 何郁冰,张迎春.网络类型与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耦合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2):62-69.

猜你喜欢

张家港产学研协同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张家港高校侨务工作联盟:发挥地方发展智库作用
张家港经开区统筹推进安全与发展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张家港开展千名侨界人士看港城系列活动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