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迫切需要改革的成因探析

2016-05-30姚瑞敏

西江文艺 2016年19期
关键词:迫切性小学音乐改革

姚瑞敏

【摘要】:当前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都遵循最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来开展的,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只是作为大纲来作为实践教学活动的引导的,但是就具体的教學活动来讲,课程的开展形式、步骤、与学生的沟通都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小学音乐的开展是一个人感受和学习音乐的重要启蒙和进步阶段,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也不单单是受到音乐教师的影响,因此需要更宏观的考量小学音乐教学成效等多方面的影响因子。

【关键词】:小学音乐;改革;迫切性

第一,小学音乐的教育观念保守。

1、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理解的片面性

小学音乐课程中音乐的欣赏和表达是其主体内涵,因此以音乐为载体的音乐课是开展和实施音乐课程综合教学的基础。小学音乐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引导者,音乐知识是表达的重点,但是其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也必然包含着众多人文的因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把知识的传递作为其唯一的目的,更要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的美好,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引导其学生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对小学音乐内容的探索与求知。音乐是现代素质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早期学生的情商培养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对人成长的全面进步起到了重要的功能。音乐教学不仅仅是理论和音乐表达的教学,更强调的是通过音乐的学习,来激发学生内在的艺术潜能,通过音乐的学习和表达来释放自我的情感,这是音乐本身的内在艺术属性,并不能把它当做一种刻板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深入的理解音乐本身的艺术内涵。小学音乐教学者要主要将视野打开,不能片面话的重视某一个教学重点。而另一方面过渡重视音乐理论的教学可能流失掉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未来的良好音乐素养的养成。在教学活动中要综合不同教学重点的特点和优势,注重师生交流,及时的发现学生的学习动向,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忽视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包含着“授”与“被授”的两方,即教师充当着主体的引导教学方式,学生要根据老师的指引来做出相应的反映和回馈。但是,音乐作为一门创作型学科,一方面需要在音乐文化的修养中来不断的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因此教学对象在一定的层面上来看,更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部分因此传统教育思维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主体地位的思想在小学音乐的教学活动中是不恰当的,在小学音乐的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精神,以小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为教育主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的策划实施来激发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主动性,这种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影响力是及其长远的,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从小学生的心理角度、生理角度以及音乐接收情况出发,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寓教于乐,为小学生营造出一个适宜他们心理特征的放松、自由的音乐学习环境。

第二,小学音乐的教学活动方法陈旧。

1、重师授,轻学生参与

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有着将教师作为主体引导地位的普遍认知,即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按照已有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和套路,使得教学结构上缺乏新意, 课堂感染力不足。这样的学习环境显得死板和沉闷,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探奇和活跃的思想特征,过分的压抑会导致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抵抗,因此要关注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让学生来主观的选择和体验音乐,根据小学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总结他们学习生活的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新的规划,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的教学前置,在学生精力比较充分、注意力比较集中的阶段实施。总体来讲课堂的创新活动要进行预设,教学思路要清晰明确,时间处理得当。

2、重技能,轻音乐审美

新课标规定,小学音乐的学习应该提高小学生音乐素养和屯美能力为主旨,但是就目前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着重于将专业知识的传授作为重点,忽视到了学生自身在技能之外对音乐的感想和表达。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存在这样的现象,老师组织的一些课堂活动,但是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或者学生表达力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这就会打击老师的创新积极性。但是音乐是一门包含理性思维但更具有感性创作的特殊学科,因此可以添加创新类的体验环节,例如欣赏、表演、编创等。

3、重结果,轻愉悦体验

音乐既是用来欣赏和体验美好的艺术文化,同样也是一种发情感的有效方式,音乐的这两种功能是音乐产生的初衷,可以说音乐文化是一种具有高度自由性的艺术文化。小学生作为接触和学习各种事物的最初阶段,其对音乐的认知应该由教师引导到正确的位置。但是在当代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诉求往往超越了这种“自由性”,音乐的表达更多的成为了其教学成果的展示,这种偏差会导致学生在学习音乐上的压抑,而不能更好的感受音乐本身带给人们的那种美好的触动,重视教学结果的教学设计携带了过多的强制性因素,使得将教学活动生硬死板, 很容易造成小学生学习音乐的抵触心理,对未来其音乐学习造成阴影。音乐学习应该是艺术性的、感性的,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主,因此教师应当将音乐教学的真实目的还原到音乐产生的美好初衷,即美好的传递,情感的表达上来。

第三,小学音乐教师能力存在缺陷。

1、对小学生认知能力的判断失误

当前小学音乐教师的选拨都是十分严格的,他们大多来自专业的音乐院校,有着多年的专业音乐技能训练,包括良好的音乐感、较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优良的音乐认知和审美能力,无论在音乐乐器还是歌曲表演、音乐的指挥上都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这些训练的重点将成为他们日后教学实施的基本素养,只有经过专业的训练他们基本能够胜任小学音乐的教学任务,倘若缺失了最基本的专业技能和素养,那么作为教师是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的,基于他们良好的专业素养,他们对于专业知识的认知远远超越了初入学的学习阶段的小学生们对于音乐的认知,因此没有经验的小学音乐教师比較容易从自我角度来审视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这就容易导致教学活动中的结构设置超出了小学生的理解范围和能力水平。

2、教学方法体系的不完善

教学方法是教师将知识传递给学生的方式手法,在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首先在教学准备中,需要音乐教师精心的设计每一堂音乐课,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情感层面都需要教学者进行设计和规划,而在现实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忽略情感或理论中的一部分,使得课程整体构成不完整。另外在教学表达方面,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它可以很好的营造出良好的音乐艺术氛围,但是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对教师在这一方的诉求还不明显。

猜你喜欢

迫切性小学音乐改革
中小学实施职业启蒙教育的迫切性与可行性探析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针对公共图书馆馆员素养的分析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中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