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留守少年犯罪的现状与预防
2016-05-30任敏华
摘 要:随着现阶段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迁往城市,在农村出现了大批缺乏父母照顾和教育的留守少年。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普遍存在着生活、学习、心理、安全等方面的问题,由此而产生的留守少年犯罪现象也日益增多,这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留守少年犯罪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留守少年犯罪的对策。
关键词:留守少年;犯罪;预防对策
近年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外出的打工族逐渐增多,农村的空巢家庭也越来越多,大多数父母选择了把孩子留给在家的老人或亲戚照管,由此而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少年。所谓留守少年,是指父母长期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农村的14至18岁的孩子。据统计,山西省的留守少年有大约3.82万人。他们由于情感长期缺乏,出现了各个方面的问题,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根据公安部的调查显示: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件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少年”。而留守少年犯罪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已占到犯罪总数的近10%。
一、留守少年犯罪的现状
(一)犯罪类型多为侵犯财产类犯罪
据统计,在留守少年犯罪的案件中,侵犯财产类的犯罪尤为突出。在现代社会中,城乡差别和贫富差距还在不断拉大,而留守少年的家庭条件相对较差,加上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造成监护无力,他们往往得不到正确的管理和引导,容易和同学进行攀比,享受超越自身家庭条件的物质生活。虚荣心逐渐增强的同时,如果没有足够的钱供其挥霍,很容易走向犯罪的道路来满足自己的欲望。经常是从小偷小摸开始的,慢慢地胆大到开始实施盗窃、抢劫,犯罪手段逐步熟练,而且多次犯罪。
(二)团伙化特征突出
留守少年的父母长期不在孩子身边,不能陪伴他们成长,孩子们在生活中更多是和同龄人进行交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十分渴望友情,乐于和他人相处,但是由于心智不成熟,不会辨别益友损友,容易在相互影响中沾染上一些坏习惯。例如:他们经常一起逃学、辍学,吸烟、酗酒,甚至模仿武打片里帮派活动的形式,成帮结伙,称兄道弟,其中只要一个人有犯罪的念头,就很有可能形成共同犯罪。留守少年团伙犯罪中,多数属于一般性结伙犯罪,但不可忽视的是,有相当数量的犯罪团伙向犯罪集团发展。从近几年未成年人团伙犯罪发展趋势看,团伙作案惯做大案要案,一旦团伙加入了“两劳人员”或“惯犯”、“累犯”等成员时,团伙便很快从一般性结伙犯罪发展成有组织的犯罪团伙,甚至成为一种带有黑社会色彩的有组织犯罪集团。①
(三)教育改造的反复性
犯罪的留守少年往往比较容易进行教育改造,原因在于留守少年的思想有较强的可塑性,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且他们犯罪的原因往往是对法律的无知、自身心理异常或是一时冲动,主观恶性不大,容易接受教育和被感化。然而有的留守少年从监管场所出来以后,不仅没有洗心革面、安分守己,反而重新开始犯罪。更令人吃惊的是,他们所采取的犯罪手段和花样不断地进行翻新,危害程度和犯罪性质都有所加重。究其原因,正是留守少年在看守所里受到其他犯人的影响,在相互“学习交流”的过程中,留守少年学习到了更多违法犯罪的方法,思想也受到了一定的错误引导,以至于重返社会后犯罪的模仿特征十分明显,对社会治安造成了更加严重的威胁。
二、预防留守少年犯罪的预防
(一)进行制度改革
预防留守少年犯罪,需要改革现行的不合理制度,注重制度方面的保障。首先,应该改革当今的户籍制度,逐步弱化城乡之间的差距,消除城乡户籍在一定程度上的区别对待,制定出相对合理的迁出迁入政策,让务工人员的孩子在城里上学不再受户籍的限制,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这对预防留守少年犯罪也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其次,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改革当前的学籍管理制度,取消对农民工子女就读的不公平的、歧视性的政策,要采取宽松的政策,积极吸收农民工的子女入学。再次,还应该适当改革各地的中高考和学籍制度,取消对农民工子女就读的不公平的、歧视性的政策,出台异地考试制度,以解决务工人员子女回原籍考试出现的问题。
(二)完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有及其重要的作用,留守少年更加需要从家庭的教育中得到亲情的关爱和行为的指导,而很多外出务工的父母认识不到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孩子造成的巨大影响,所以应该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子女的教育问题。首先,最好父母外出务工时能把孩子带在身边,让他们在务工所在地上学,方便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如果让孩子留守在农村,父母应该指定好监护人,并經常与监护人联系沟通,了解孩子在生活上、学习上有哪些问题和状况,还要抽出时间回家看望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不要把注意力只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要更多地关注他的心理健康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父母还应该经常和孩子的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全方位地关心孩子的成长,即使发现问题也能及时地解决。同时,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因为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父母要改善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教育,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以免适得其反。
(三)加强学校作用
在这个年龄段的留守少年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所以学校更要加强对留守少年的教育和管理。第一,学校要更多地关注留守少年的心理状况,在学校配设心理学老师和心理咨询室。心理学老师要和各科老师进行配合,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疏导和教育,引导他们走出心理困境,帮助他们健康地成长。第二,学校要加强与留守少年家长的联系,分利用假期开展家长会,和家长及时进行沟通,让家长切实了解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听取合理的教育方法。第三,学校要加强对留守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不应一味地只关注学生的成绩,更要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学校应该多开展道德教育活动,因为在活动中能减少留守少年心里的孤独和寂寞,使其很好地融入集体中,切实感受到生活中的真善美,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同时学校还应多进行法制教育,增强留守少年遵纪守法的意识,例如: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参观少管所等,既让留守少年丰富了法律知识,也敲响了其不能触犯法律的警钟。第四,学校要对留守少年进行爱心帮扶,定期召开留守少年会议,通过正面引导,使学生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难,教育学生认真学习、遵规守纪,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明白父母打工挣钱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
(四)优化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而留守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较低,抵御不良诱惑的自制力也较差,所以,要预防留守少年犯罪必须优化社会环境,减少社会不良风气对其心灵和思想的毒害。首先,政府各部门要严加整顿社会上出现的违法犯罪和有伤风化的现象,确保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稳定的社会治安。其次,要重点整治学校周边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良因素。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是犯罪的高发地,应该禁止一切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其他不适合他们进入的场所要张贴明显标志,各部门应加强对这些娱乐场所的监督力度。而对于在学校周围以学生为主要对象,贩卖不良书籍的小摊贩应当严肃处理,通过净化学校周围环境,还学生一个和谐的生活、学习氛围。
(五)加强留守少年自身修养
第一,留守少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身应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条件,为了整个家庭生活得更美好,他们应当学会感恩,用自己优异的成绩和健康的成长来回报父母。第二,留守少年应该认识到自己的法制观念淡薄,需要努力学习法律知识,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树立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能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第三,留守少年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平常应多参加各种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品行。学会认识自我、控制自我,抵制不良因素的诱惑。更要正确对待自己,不能因为成绩不好,家庭条件不好,就自暴自弃,破罐破摔,对自己丧失信心。在生活中面对挫折时,要学会理智的调控情绪,多向身边的朋友、亲人倾诉,保持健康的心态。
三、结语
总而言之,留守少年的犯罪问题不仅与其自身及其家庭息息相关,还关系到了整个社会的稳定。留守少年是祖国未来的一部分,社会各界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齐抓共管,切实做好留守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妥善地解决留守少年的犯罪问题,以更好的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注释:
①李兰兰,马柳新.《关于农村留守“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思考》.载《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第10期.
②姚树密.《农村留守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及预防》.载《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學报》,2011年01期.
参考文献:
[1]李兰兰,马柳新.《关于农村留守“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思考》,载《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第10期.
[2]胡朝阳,张振乾.《1000万农村留守少年:农民之痛 中国之痛》,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年第4期.
[3]姚树密.《农村留守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及预防》.载《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束钰.《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载《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第22期.
[5]黄新.《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研究》.载《法制与社会》,2008年12期.
作者简介:
任敏华(1988.3~ ),女,山西大学法学院在职法硕研究生,研究方向:司法实务,籍贯:山西省阳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