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施工现场管理与桥梁设计方案浅谈
2016-05-30梁华
梁华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公路工程从设计标准到质量要求也在逐渐的增加,因公路工程投资较大,且工序错综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给整个工程带来严重的后果。
关键词:施工管理;钢筋混凝土框架;现浇预应力混凝土;钻孔灌注
1.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公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活动也使公路工程质量的问题日益突出。鉴于公路工程具有投资量大、工期长、协作性高、影响因素复杂等特点,要提高公路施工的质量,就必须在提高技术水平、引进先进设备的基础上,强化施工全过程,特别是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使工程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及成本范围内,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保证公路工程实现优质、快速的建设目标。
2.做好资源配置工作
资源配置的目标是实现施工中人力、设备、材料的动态平衡。要保证公路工程的施工顺利进行,就必须在施工前进行各种资源的计划和合理配置,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组织统一人力、设备、材料与环境,根据工程进度、气候条件等确保材料储备量及储备方式,根据质量要求选定主导机械设备,并保证一定的余量;以生产能力最低的环节作为配置的基础,尽可能实现机械的最佳组合,提高资源利用率;明确机械维护、抢修小组的工作内容,确保机械设备故障的及时排除与定期养护,做好材料的贮存、检验计划,以完好的设备状态和优质充足的原料供应保证工程高效进行;科学计算成本,杜绝投入不足或为赶工而盲目增加投入导致的资源浪费和亏损。
3.进行充分的施工准备
施工现场管理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充分的施工准备是管理好施工现场的基础。作为一个工程项目特别是公路工程其施工工艺复杂各施工工种班组多这要求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务必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施工单位只有通过充分的施工准备才能保障施工过程的连续、协调、均衡和经济。在进行施工准备工作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管理者必须熟悉施工图纸研究施工图纸吃透设计意图澄清图纸中的问题恢复定线和施工放样。对所有控制点进行加密、保护、记录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使相关人员对工程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质量控制、资料整理有全面的了解建立工地试验室并申请临时资质。对施工中拟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取样试验建立相关技术参数的数据库绘制关键工序施工工艺流程图和试验操作规程、质量检查评定、计量支付、设计变更、事故处理等操作管理框图并使图表上墙根据工期要求、技术标准、机械设备能力、材料供应、自然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最佳施工方案完善施工组织设计确保每一分项工程处于受控范围之中。只有解决好技术问题才可以使施工员熟悉施工特性进而共同提高施工水平保证施工的质量。
4.施工场地的设置
本着方便安全施工的原则,在施工场地附近选择一块临时场地用于人员住宿、钢筋加工与堆放、模板及其他材料的堆放与储存以及机械停放等。对于钢筋制作场地均采用砼硬化,堆放钢筋的地方用浆砌红砖或砼支墩将钢筋原材料架空离地面至少30cm高,并用彩条布将钢筋覆盖,防止雨水锈蚀。所有钢筋半成品均应存放在钢筋棚内,并用编号明示。
5.施工组织机构人员安排
桥梁桩基的施工任务由项目部统筹安排,项目部安排一名分管领导亲自抓,相关业务部门配合,项目部统一管理,保证各種作业人员人人有证。人员材料机械需按时进场,对相关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做好施工技术交底,材料需经检测合格方可进场,施工机械做好进场前与施工过程中的保养工作,保证在施工期间不因机械原因有碍施工进度和质量保证。
6.施工方案设计
平整场地,场地平整,清除杂物,钻机就位处平整夯实,同时对施工用泥浆池位置,动力供应,砂、石料场、拌和楼位置,钢筋加工专用及施工便道作统一安排。保证施工现场“四通一平。”场地处理,地表处理支架范围内的地面绝大部分为原有公路地面,条件较好,满足要求,外的范围,进行碾压加固处理,压实度需达到90%以上,并作2%的横坡,然后浇15cm厚砼,砼要求必须振捣密实。排水沟布置,在支架范围外两侧设置排水沟,将雨水与养生水等引入排水沟。防止雨水浸泡地基避免支架产生不均匀沉降。
7.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工艺
(1)成孔
埋设护筒,根据准确桩位埋设护筒,采用人工挖埋法埋设,护筒用8mm厚钢板制作,护筒内径宜比桩径大200mm~400mm,桩为陆上桩,采用直接开挖基坑并埋设钢护筒。为避免筒底悬空,护筒底端的埋置尽可能深入到不透水层粘性土内1~1.5m,护筒四周回填粘性土并夯实,确保护筒位置的准确及稳定,护筒的顶端高出地面30cm。
(2)准备泥浆池
采用钻孔泥浆护壁,以保持孔壁在钻进过程中不坍塌。在墩位附近开挖泥浆池,一个区段内共用。为充分利用泥浆,防止泥浆污染环境,抽出的泥浆通过沉淀池沉淀后重复使用。泥浆采用搅拌机拌制,现场试验检测泥浆指标。拌和好的泥浆以流动性好,悬浮力强为准,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规范及施工要求。为保证不间断施工,按实际需浆量准备足够的粘土,粘土的性能应满足要求。
(3)钻机就位
根据桩位放样埋设的护桩在钢护筒上划出十字线定出桩中心,调整钻机位置,使钻头对准桩中心,并准确调平,其中心位置和水平误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钻机支承处加固,钻机平稳。并且钻头直径不小于桩基设计直径。
(4)钻孔
桩基础根据地质情况,选用冲击钻钻孔;桩的钻孔应在中距5m内的任何桩的砼灌筑完成后24小时才能开始,以避免干扰邻桩砼的凝固。钻机就位并经测量检查无误后开始钻进,开钻时采用小冲程低速钻进,待泥浆经调浆合格后可根据地质状况加快进尺,在钻进过程中随时检查钻碴以探明地质情况,并根据不同的地层情况调整泥浆比重及进尺速度。整个钻进过程中,始终保持孔内水位高于地下水位,并低于护筒顶面0.3米以防溢出,掏渣后及时补浆。钻孔时对成孔的孔位、孔深、孔径及倾斜度等各项指标进行检查,及时调整。钻孔应连续施工,不得中断时间过长。
(5)护壁
钻孔护壁采用泥浆护壁的形式。选用粘土造浆,其具有相对密度低、粘度低、含砂量少失水量少、泥皮薄、稳定性强、固壁能力高等优点。施工前可制作一活动泥浆池,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选择不同的泥浆比重。各机长认真执行钻探操作规程,根据地层情况及时调整泥浆性能,保证成孔速度和质量,施工中随着孔深的增加向孔内及时、连续地补充泥浆,维持护筒内应有的水头,防止孔壁坍塌。灌注过程中,开挖泥浆沟,使孔内泥浆返回泥浆池,防止泥浆外溢。
8.钢筋笼制作及吊放
钢筋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并应满足设计文件的要求。钢筋外观要求无裂纹、起皮、锈坑、死弯及油污等。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外观检查合格后每批应按要求抽取试样,分别作拉、弯复查试验,如有一项不合格,则加倍取样,如仍有一项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钢筋笼采用加工场统一加工,自制双轮拖车通过现场便道运到桩位。桩基主钢筋笼各段之间主筋采用机械接头连接,接头交错布置。钢筋笼利用29.4T汽车吊起吊安装。为保证钢筋笼吊装安装时不变形,钢筋骨架在加工时设置强劲的十字内撑架,防止钢筋骨架在运输和就位时变形,并设置板凳平台。钢筋笼吊装时采用两吊点起吊,先把钢筋笼吊竖直后,再检查是否有弯曲变形并加以纠正。钢筋笼骨架进入孔口后,将其扶正徐徐下放,严禁摆动碰撞孔壁。当最后一道加劲筛接近孔口时,在主筋上均匀焊上6个吊环,并用6根钢丝绳把钢筋笼固定在板凳平台上,再吊起第2节钢筋笼同第一节对接,接头对接好后再吊起刚筋笼、取掉板凳平台上的钢丝绳下放骨架,如此循环,直至把钢筋笼骨架下放至设计标高,钢筋笼顶部通过钢筋与护筒口焊接相连并用型钢把钢筋笼固定定位于孔位中心,以预防钢筋笼在砼灌注过程中上浮。
9.安设导管、储料斗、混凝土灌注
导管用内径Φ300,壁厚4mm的钢管。导管均采用法兰栓接,接头设置用密封胶垫。为保证导管质量,灌注桩基混凝土前,对导管进行水密性和抗拉试验检测,预先试拼、编号,并自上而下标识尺度,确保导管的良好状态。下放导管时小心操作,避免挂碰钢筋笼。导管安装长度建立复核和检查制度,避免因误装而造成断桩。混凝土浇注架用型钢制作,用于支撑悬吊导管,吊挂钢筋笼,上部放置混凝土漏斗。钢筋笼就位经检验合格后,立即下导管、安装漏斗储料斗及隔水栓,导管底部距孔底30-50cm。
(1)灌注水下混凝土
混凝土的拌制:混凝上强度等级应较设计强度提高15%,粗骨料宜用碎石,粒径为4.75~31.5 mm,砂用级配良好的中砂。混凝土的水灰比在0.6以下,水泥用量不大于350kg/m3,含砂率为40%~50%,塌落度为 18~22cm,扩散度为34~38cm。混凝土初凝时间为4~6h。混凝土采用拌和站統一拌和,运输至灌注地点时,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合格后用吊车配料斗灌注。
(2)混凝土灌注
灌注砼前,检测孔底沉渣厚度,大于规范要求时,则采用导管加特制弯管作为吸浆管进行抽浆法再次清孔。水下混凝土施工时先灌入首批封底混凝土,首盘砼的数量满足导管初次埋置深度≥2m的需要。使其有一定的冲击能量,能把泥浆从导管中排出,并能把导管下口埋入混凝土不小于1m深。导管内首批水下混凝土与泥浆用隔水栓隔开,隔水栓预先用8号铁丝悬吊在混凝上漏斗下口,当混凝土装满与隔水栓完全接触后,剪断铁丝,混凝土即在重力作用下顶着隔水栓下沉至孔底,排开泥浆,埋住导管口,完成封底。随着浇注连续进行,及时提拔导管,混凝土浇注应连续逆行,不能停止,中途停歇时间不得超过15min。首批封底混凝土的数量,应保证导管口在混凝土面以下2m深度。水下混凝土一般用钢导管灌注,导管内径为200~350mm,视桩径大小而定。导管使用前应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严禁用压气试压。进行水密试验的水压不应小于孔内水深1.3倍的压力,也不应小于导管壁和焊缝可能承受灌注混凝土时最大内压力P的1.3倍。在整个浇注过程中,导管在混凝土埋深以2~6m为宜,既不能小于1m,也不能大于6m。施工中指派专人负责测量导管埋置深度及管内外混凝土面的高差,及时填写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利用导管内的混凝土的超压力使混凝土的浇筑面逐渐上升,灌注高度应高于设计标高0.5~1.0m,在灌注过程中,当导管内混凝上含有空气时,后续混凝土宜通过溜憎慢慢地注入漏斗和导管,不得将混凝土整斗从上面倾入漏斗内,以免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囊,冲出管节间的橡胶垫而使导管漏水。对灌注过程中的一切故障等情况均要如实记录在案。在灌注将近结束时,在孔内注入适量的水使孔内泥浆稀释,有效排出泥浆,加大导管内外的压力差,保证浇注效果。灌注过程中,经常用测绳检测孔内混凝土面位置,溢流出的泥浆引至适当地点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10.结语:
公路施工现场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进度、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体现着施工单位的项目管理水平和施工能力,是实现工程目标的根本保证。因此,必须从施工开始前着手,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的管理工作,以科学、先进、高效的管理模式为精品公路建设工程保驾护航,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