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英语专业分级教学现实问题与解决策略

2016-05-30罗谚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9期
关键词:分级教学英语专业应用型

罗谚

摘要: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生源较广,学生入学英语能力水平差异较大,给传统自然分班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挑战且教学效果不佳。分级教学是缓解这一现状的有效模式,但需要在学生心理引导和动机激励、教师培训与协调、分层定级的科学系统性、课程和现代网络技术手段建设四个方面做好系统的设计并切实地贯彻执行。

关键词:应用型;分级教学;英语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218-03

一、引言

1999年在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指导下,国内高校纷纷扩招,推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快速转变。但逐年急剧扩大的招生人数导致了高等教育质量下降,各专业都面临着极大挑战。以英语专业为例,《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对英语专业学生在语音、语法、词汇、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工具书使用和文化素养方面都有翔实的入学要求。然而在专业摸底测试及日常教学中不难发现,能达到这一基本入学要求的普通高校英語专业学生的比例并不高。以最能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写作能力为例,大纲要求“能根据提示,在20分钟内写出100个单词左右的短文,无严重语法错误,意义表达清楚;能改写课文内容;能书写简单的书信、便条和通知等应用文,格式和行文无严重错误,书写规范。”[1]但相当部分的学生习作往往出现较多的中式英语翻译和表达,以及较多的基本语法错误。大纲还指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要多开展以任务为中心、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然而这样的要求往往因为学生专业水平的差异使这种尝试陷入尴尬。教师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式都无法兼顾基础不同的学生。结果是,基础较好的尖子生“吃不饱”,进而产生消极抵触的情绪,乃至被环境同化,最终进步越来越小。而基础较差的学生由于自信心受挫,课堂上普遍出现假装听懂而又不愿提问,课堂下又没有自觉主动性来学习弥补。长期以往强化了他们厌学的情绪乃至放弃英语。尽管许多英语教师都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实际教学效果依然不尽人意。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其生源来源广泛,学生学业差异所带来的课堂教学顾此失彼的矛盾也较为突出。要提高听力、口语和写作能力的运用水平,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是极为必要的。在这种情况下,分级教学作为一种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的重视和讨论,并在一定范围内运作起来。

二、分级教学理论基础

分级教学的理论支持来自美国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的“i+1”理论(1985)。其中,i是指与语言习得者语言水平相当的语言输入,即这种输入为习得者已有的语言知识;i+1是指高于学习者语言水平一个级别的语言输入,这是最易接受的语言输入。如果语言输入远高于语言学习者的语言水平,或者接近甚至是低于语言学习者现有的水平,学习者就会感觉太过困难或太过容易,这都不符合语言习得的最佳条件。只有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的输入才是“可理解性输入”,被视为教师所应提供给学习者的最佳语言输入。显而易见,在当前自然分班的现实环境下,想兼顾各学习个体的可理解性输入并使学习成效最大化实在是不切实际。由此,重视和尊重学生语言水平的差异化并分而化之是语言教学的有效手段。“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求,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2]。这就要求教育者要了解学生的差异需求,将其分为不同层次,实行不同的目标教学。所涉及的学习目标、授课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式都应有相应不同,以达到在相同时段内学习效果最大化的目的。此外,习得过程中情感因素尤其是动机、自信心和焦虑感三方面对于学习的效果影响甚大。教师应该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可持续性的积极动机,树立并保持长久的自信心并努力消除焦虑给学习者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分级教学实践与问题

分级教学在高等学校英语教学中的施行早有实践,1999年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明确提出:由于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学生入学水平等各方面存在着差异,即使在同一学校的学生入学水平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坚持分类要求,因材施教。[3]关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研究论文也多有论述。新修订的英语专业大纲虽然没有旗帜鲜明地提出这一主张,但是也强调了教师要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并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张燕燕(1989)较早阐述了英语专业分级教学的实践管理工作和成效,指出它“优于学年制,比学分制更能适应当时英语教学的特点和需要”[4]。王谋清(2007)、史民英(2008)立足于各自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现状,阐述了英语专业分级教学系统设计、实施策略及过程管理,论述了分级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取得的成效。[5,6]辛声(2012)研究了分级教学对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和自我认同变化的影响,随后辛声(2013)以入学分班考试成绩、综合英语I-III和专四成绩对英语专业学生在分级教学模式下基础阶段的学习成绩进行历时性跟踪分析,验证了分级教学对于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对分级教学的态度进行的问卷调查则显示,学生对分级教学总体评价较好,但对实施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教法、教师水平、动态管理制度等持保留和批评的态度,显示此种教学模式仍有待完善[7-9]。程华明(2015)所述学业导师制的设计、施行和利弊,则是这一方向上的有益探讨[10]。

具体而言,实施分级教学的院校往往根据学业水平考核的方式将学生分为两到三个层(A/B/C)班。高层级的学生不会因为教师重复讲解而觉得索然无趣,同时由于竞争的出现,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得到很大的激发,促进了英语学习的效率。而教师也可以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重点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同理,教学难度的逐级降低保证了低层级学生在各自语言水平上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同时压力也随之减小。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就可以在不同的起点上分别进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而面对同一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是一个很大的解放和促进,各级教学目标更为明确和实际,教学进度和教学实效更加便于协调。同时由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以及教学活动的难度符合学生实际,课堂活动更容易开展且效果较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教师教学、教研的积极性,较好地提高现时英语教学的质量。

虽然分级教学的好处显而易见,但是具体施行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尽管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看待因材施教,但部分低层级学生难免会产生挫败感,因自尊心受到伤害而渐渐产生消极抵触情绪,个别学生甚至借此放弃英语学习。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开解和释放,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其不利的。部分高层级学生如果不能正确自我定位,会逐渐产生自满心理,学习上不能进一步刻苦上进,以至于在过级考试或参与外部竞争时心理落差过大。其次,在绩效管理的考量下,如何科学评价分级教学中教师的工作量、劳动强度和教学水平是一个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同时,如果不同层级的学生所选用的教材不同,评估的标准势必难以统一,这就为科学评价学生的成绩带来一定的难度。最后,分级教学也会加大校级教务管理的工作量和复杂性,如果教学管理配套和协调工作不能很好地落实,有可能会引起混乱和怨言,从而影响分级教学的顺利开展。

四、分级教学解决策略

针对上述可能出现的问题,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改善和消除其消极因素。

1.通过分级前的教学模式说明会和日常的交流、心理辅导,消除潜在的由于分级教学对学生心理波动造成的影响。分级教学对学业低层级学生最有可能产生的影响在于自尊上的挫败感乃至于自暴自弃的无所谓态度。在教学模式说明会上应该大力强化一种观念,即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且无时不在的,它是一个动态的相对过程。因此存在差异并不可怕、可耻,重要的是认识到差异的实质并能有效地弥补。把自己做到最好,发掘和发挥个人最大的潜力就是成功之路。这种心理上的波动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会反复出现,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和信心,因此教师的持续勉励相当重要,这对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对于高层级的同学,则应注意避免自我认知出现盲目自满和渐至懈怠,教师可以适当提高课堂教学任务的难度和要求,尤其引入相关课外语言资料,通过强化听力、口语、写作等语言能力的较高要求,保持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压力,同样最终实现他们的最大进步。

2.取得分级教学在任课教师中的思想共识,并通过教研的方式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手段、组织方式等,将之付诸实践并持续总结经验以实现这一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无论是哪个层级,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资源的组织者、提供者和开发者。为学生答疑解惑是教师的根本,微信、QQ群、网络课程等新型网络交流平台都是促进这种互动的有效手段。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科学的学习计划并积极跟进其学习进度,确保实现预期目标。这也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并提高利用网络技术条件更好服务于教学的能力。

3.科学合理实施分层定级,并协调好与教务部门的联系互动。分级教学更适用于基础阶段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训练与强化,而在高年级阶段主要侧重专业方向知识的深入学习。基础阶段学生学业层次的划分可以参考学生高考英语成绩以及入学摸底考试,同时可以考虑在摸底成绩对个人公布后征求学生的个人选级意愿。摸底试卷要能全面考核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水平和具体弱项,以供教师在随后的课程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和补齐短板。试卷设计者应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尤其应了解学生在哪些方面容易犯何种错误,并在试卷中考查和验证。不同层级之间也应允许在教师推荐下,学生以学期为间隔,申请进入上下一级的班级。可以预见的是,这种打破自然班界限的分级教学分班以及它所提倡的流动性,势必会对学校教务部门的系统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因此,取得校教务部门的支持并实现两者之间的沟通协调就显得尤为重要,分级教学设计的系统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是获得支持的重要条件。

4.完善基础阶段课程系统建设,重视挖掘、开发和利用网络教学内容和手段。涉及基础语音、语法和写作的课程可定为核心基础课程,其主要方向应该是摸底考试的测试内容。在这部分表现不好的学生,由教师增设预备级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辅导解决,而不是以固有教材为根本,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进度。表现较好的学生则可快速完成甚至略过这一部分而直接进入正常核心课程的专业学习,或者相应增加难度。无论哪个层级,修完预备级课程即可获得相应学分,区别仅在于完成时间的长短。至于涉及学生评优考核统一标准的问题,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1》为例,高层级学生可以在第一学年安排完成所有16个单元的学习,课堂教学中着重强化学生对相关主题的思辨能力以及口语表达和写作训练;低层级的学生在集中学习预备级课程各项训练和辅导项目后,只学习教材中的部分单元,重点仍然是习得单词、语法基础上的课文理解,兼顾符合其水平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训练。学年末考试则以共同教学的单元为复习范围进行考核,这样就兼顾了考核标准的统一。其他核心考试课程也可参照此种办法安排教学。此外,网络教学也可促进分级教学。网络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而且应该逐步得到加强。教师可以依托微信群和QQ群加强同学生的互动交流,同时学院层面应投入力量建好网络分级教学平台,并安排独立的课时在线或在课堂上解决学生的问题。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在自主学习中心、图书馆网络中心或者宿舍中就可实现,教师的精力可以放在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监督评价环节上。这种模式在实行自然分班,但又想要实现分级教学的情况下较为实际。实行自然分班避免了对教务管理工作的额外影响,但是通过在网上开设不同难度的基础核心课程训练项目,由于学习难度是学生的自主选择,隐私得到了尊重,分级对学困生造成的心理障碍也就迎刃而解了。

五、结语

分级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新办本科院校应用型英语专业侧重于行业需求对于口语、翻译和写作等应用能力的培养,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对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鉴于应用型英语专业招收的生源较为广泛,学生入学时的语言水平差异较大,采用分级教学对于挖掘学生潜力,缩小学生差距,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等都有较好的作用。而如何科学地将学生分级,如何帮助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并有效地监控学生的网络学习,如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外语的能力等方面,还有待在实践操作中根据实际及时总结和积极改进。因此,教学一线的教师还需积极探索,不断反思和总结,以提高学分制和分级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語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张燕燕.英语专业“分级教学”管理工作初探[J].外语界,1989,(2):56-58.

[5]王谋清,张天祥.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实行分级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社科纵横,2007,(3):174-175,178.

[6]史民英,肖铖.西藏大学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实行分级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18-121.

[7]辛声.分级教学对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和自我认同变化的影响[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9-10,45.

[8]辛声.分级教学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实施与效果[J].鸡西大学学报,2013,(8):109-110,128.

[9]辛声.英语专业学生对分级教学的态度调查[J].学理论,2013,(27):296-297

[10]程华明.学业导师制下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分级教学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4):97-99.

猜你喜欢

分级教学英语专业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浅谈完善钢琴分级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构建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