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舞蹈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
2016-05-30范巍巍
范巍巍
【摘要】:舞蹈的真实看似节取自生活的真实,却决不雷同,它是对于生活认知的升华,而精神层面的认知是对艺术最大的认可。是为艺术源于生活,却也高于生活。
一、生活的真实与哲学的真实
我们日常生活里的一举一动,现实世界里的一草一木,理性存在的一事一物,構成了我们生活中最真实的部分。因为一切都是可触碰的,是真实发生过的,它是客观存在于我们每个平凡个体身边的事实,小到柴米油盐酱醋茶,大到治国平家齐天下,皆是一个人要经历的真实。
生命不息,发展不息。万事万物都在随时变换自己的面孔。从儿时的邯郸学步,模仿长辈的一言一行,幻想自己成为小时候敬仰的父母到长大的志在千里,抗拒长辈的言传身教,拒绝一切已成定局的闭棺盖论。不同的年纪,截然不同的生活,却是同样一个本来真实的自己。
当人作为灵长目人科人属的物种,更是每时每刻在不同的人物面前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却依旧是在还原生活的真实。如同在朋友面前,人们可以是因为喜欢容忍朋友的缺点,因为感动忘掉曾有的不快,因为契合寻求共同的利益;也可以是为了自己所求背叛朋友,为了自己周全陷害朋友,为了自己好过欺骗朋友,可无论人表现得再善变,也体现着这个个体每一面真实的自己,每一个细微琐碎的细节堆砌构造成了我们真实的生活。
二、舞蹈的本质
舞蹈艺术是自我意识的体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是最原始直接的语言。
2.1艺术作品的本质是艺术典型个性与社会现实共性的高度统一;
西方文艺史发展的道路上,“模仿说”一直颇具影响力。这种观点认为舞蹈艺术实则是对现实的模仿,在发展与演变之后,更有甚者认为舞蹈艺术是对特定人物社会生活的再现。
如对于巴金老先生的作品《家》中的典型人物梅,舞蹈《家?梅表姐》就是一个很好的刻画人物的例子。作为旧封建社会荼毒的产物,她失去了憧憬的爱情,连自己的生命也未能得到善待。在舞蹈《梅表姐》中,至始至终梅都在苦苦的思念相守等待着高觉新的到来。过程中的所有喜悲她一人独受,所有苦难她一人承担,仿佛傲立于世界之外,却又逃不出这冰冷的铁囚,黑暗冰冷的周遭随时可以把她侵蚀,将她的生命窒息在悄无声息的卑微里。
梅作为一个艺术形象,她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特点,同时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她既是一个个体,又是一个整体,本身即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一个完整的有生气的人,她拥有源自于社会中三教九流各层人士的投射到她身上的影子所彰显出的生命力,因此她不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在这部舞蹈作品中,编导集中地体现了这个艺术典型的人物特点,塑造出了一个经典形象,以其呼之欲出的舞蹈形式深刻地揭露出封建社会荼毒下普通百姓生活的残酷严峻与命运多舛,从有形的肢体表现形式延伸贯穿到无限的普遍真理。舞蹈艺术中的人物形象只得依存内容的高度来支撑,二者须统一在一个整体,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作品。在舞蹈艺术欣赏中,直接作用于欣赏着感官的式艺术形式,但艺术形式之所以能有感动人,影响人,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表达形式生动鲜明地体现深刻的思想内容。
艺术作品的本质是情感的表现方式;
作为舞蹈艺术美的体现,不仅仅包含了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从而刻画人物的一面,同时也凝聚着舞蹈编导,艺术家们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就认为艺术起源于传达感情的需要。他曾说:“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于是在自己心里重新唤起这种感情,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把它表达出来……这就是艺术的起源。”
在藏族舞蹈《母亲》中,编导张继钢就用了一个无比佝偻的体态诠释了一个母亲的操劳与无私,表达对母亲最真切的思念之情,从而投射到每一位观众对母亲的内心情感世界里,触碰到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引起观众的共鸣,不自觉让所有人陷入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与崇敬当中,同时当人们被舞台上的表演形式吸引,从现实的世界拉回到童年的记忆里,令每个观众的情感认知达到高度统一,形成精神的统一,这大抵就是我认为的舞蹈艺术在表达情感时候的魅力所在吧。在舞蹈艺术的欣赏中,直接作用于台下观众感官的是艺术形式所带來的视觉冲击力,然而,一个个浮夸或丑陋还或许美丽的舞台形象之所以能打动人,影响人,感染人,只是因为这样的舞蹈艺术形式生动鲜活地体现出了编者深刻的精神内涵或对现实世界的自我认知,同时以其相同或不同的方式与经历中的共同点引起观众共鸣,就像是把偌大的世界装在麻雀般大小的舞台上,倒也五脏俱全,百态俱显。编者将内容架之于形式之上,视为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
对于其他艺术作品当中,言情的更是俯拾即是,秦观的爱情“两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李清照的愁思“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艺术作品作为情感的寄托,载体完整地存在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这也是艺术作品的共性之一吧。
三、舞蹈的真实不等同于生活的真实
有人认为舞蹈艺术主要就是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和再现劳动生产的过程;有人认为舞蹈艺术的本身是对仪式的祈祷,对图腾的崇拜,以舞蹈的方式来庆祝或是祭奠。
然在我的观念里认为,舞蹈的真实在于通过艺术形式展现出的独特视角传达着编者的内心诉求或是精神世界以及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社会生活态度,的确,太多的舞蹈作品来源于模仿动物,如杨丽萍老师家喻户晓的《雀之灵》,以拟人的方式再现着孔雀的千姿百态,以其形塑其“灵”,舞蹈中的皎洁仿佛令世界都空无一物,只剩下空灵的孔雀轻脱活现在舞台之上,传达着对孔雀灵气的追求。杨丽萍老师运用自己灵动的身体语言将观众们拉入亦真亦假的世界里,空旷幽深黑暗的舞台上只剩下孤傲冷峻,不食人间烟火,自立净土的神鸟,阐述了其自身对于生命的感触:生命源于自然,纯洁神圣,人生因这样灵动的自然而绚烂多彩,生命不息,追求自然,追求美好,追求灵逸的心也不会停下。
舞蹈表现的形式可以浮夸多样,究其本质,还是在还原生活最原始的面貌,人们最真实的诉求与渴望。哪怕是对一个仪式的再现,也是赋予其祈祷或崇拜的积极意义在作品中,让人们感受到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价值观的最高体现,让生活的真实升华到艺术作品,舞蹈作品里的真实。
由此可见,舞蹈艺术作品的“真实”并不等于生活的真实,而是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通过艺术形式的表达进行提炼与加工,使生活真实升华为艺术真实,也就是化“真”为“美”,生活中的美与丑都经过艺术家主观能动性创造而富有了审美情趣,一个个经典艺术形象的产生,体现了每一部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延续着每一部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发挥着每一部作品独特的影响力。
四、总结:舞蹈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舞蹈的取材大多数来源于生活,艺术人物形象也来源于社会生活中三教九流各式各样的人群,对自然的崇拜敬仰,生活的喜恶好悲,种种的种种终构成了舞蹈艺术作品形成的基础,也只有当舞蹈艺术来源于生活时候,作品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然后从包罗万千的舞台形象中提取自己渴望弥补或依旧缺失的部分。
舞蹈编导们透过这一切社会生活中的表象,创造性地将这些单一、简单的生活行动转化为多样、复杂的舞台行动,用重复的舞台动机,生动的人物形象,浮夸的表现形式展现舞蹈审美哲学性的一面,提示社会现实生活的普遍真理,抒发人们对生命的感慨与精神认知。不可否认的说,舞蹈作品呈现后最终的影响力取决于创作主体与欣赏主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可当舞蹈艺术家们试图创造这些舞蹈作品时已经包含了无数的提炼与浓缩,可谓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一个过程,最终再将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凝聚到舞蹈艺术作品中去,这或许就是舞蹈艺术能够高于生活的原因吧。
一言以蔽之,即舞蹈作品往往来源于生活,却也高于生活,是为艺术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