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主义教学论探析
2016-05-30楚东杰
楚东杰
摘要:布鲁纳用认知心理学派的理论来指导教育改革工作,并对教学论领域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颇具时代特色和有一定科学性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其观点主要包括:任何学科都可以用适合儿童的方式及早地教给儿童;学生应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强调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发现;重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其教学理论的核心就是构建人的心理結构。
关键词:结构主义;教学论;主要观点;评价;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179-02
一、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成为了推动美国教育改革的催化剂。美国于1958年颁布了《国防教育法》,拨巨款加强了对科学家等技术人才的培养。1959年底,美国于马萨诸塞州的伍兹霍尔召开了由35位科学家、心理学家、历史学家、教育实践家参加的会议,布鲁纳任大会主席,对1957年前后美国国内开展的各种类型的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的评价。会上,布鲁纳阐明了自己对教育理论的独到见解和学校课程改革的大胆设想。他把教育的重点由经验改造转移到智力发展,并且具体探索了从课程到方法的一系列促进智力发展、培养优秀人才的有效途径。改革的重点集中在: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上。
二、结构主义教学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结构主义教学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杰罗姆·西摩·布鲁纳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长期任教于哈佛大学。布鲁纳于1960年参与创办了“哈佛大学认知研究中心”,并担任该中心主任(1961—1972),曾前往牛津大学任教(1972—1978),退休后担任纽约大学的研究教授至今。布鲁纳一生笔耕不辍,著作宏富,《教育过程》、《教学论探讨》、《教育的适合性》被认为是他的教育代表作。布鲁纳因对教育做出杰出贡献而闻名于世,他宣称:“任何学科以一定的知识的正当形式,能有效地教给处于任何发展时期的任何儿童。”这在美国乃至全世界引起了一场课程改革运动。
三、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主要观点
(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精英
结构主义课程与教学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苏美争霸世界的背景下产生的,它热衷于追求教育的卓越性,追求教育能培养大量的社会精英,特别是培养大批科技精英。
(二)任何知识都可以用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儿童
布鲁纳提出这个论断的目的是要把学生学习高深科学知识的时间提前。他认为,过去美国学校以“过分困难”为理由,把许多重要学科的教学推迟了,从而浪费了宝贵的岁月。
他认为,自然科学、数学的基本观念和文学的基本课题,要掌握它们并有效的加以运用,都不能只靠一次学习就达到目的,而必须通过反复学习,通过在越来越复杂的形式中加以运用,不断地加深理解,逐渐掌握。就是说,应该将比较高深的科学知识让学生从低年级起就开始学习,以后随着年级的升高,还要多次反复学习,逐渐加深理解,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它。但这不是说一开始就让低年级学生去学习艰深的公理、概念、公式,而是要用适合学生能力的方式来学习;教什么知识,使用什么教学方法,必须经过慎重的选择。例如,拓朴学和集合论的原理这种高深的现代科学知识,就可以让四年级的学生去学习,但只能是用拓朴学和集合论原理去指导他们做引人入胜的游戏,让他们从游戏中直观地、初步地接触到拓朴学和集合论的原理,这样,以后他们再深入学习这些原理时就不那么陌生、不那么突然了,这就是一种“螺旋式课程”。他主张以螺旋型课程来组织和实施学科的基本结构,通过螺旋型课程,促进儿童对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和掌握。
(三)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
布鲁纳主张,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学科基本的原理、基础的公理和普遍性的主题。学科的结构不是只有单一的模式,故可重组为各种特殊的结构。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教育价值是丰富的,主要表现在四方面:(1)懂得基本结构可以使学科更容易理解。(2)有利于识记,特别有利于意义识记。(3)能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4)可以沟通高级知识与初级知识。
(四)重视培养儿童的直觉思维
直觉是不经过复杂智力操作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速地认知事物的思维活动,它是直接观察而不是间接认识,可经由某种捷径而不循惯常的逻辑法则快速地进行。直觉在生活实践中具有重要价值,也是创造活动的重要特征。逻辑思维是重要的,直觉思维也是重要的。已有的课程与教学,忽视了儿童的直觉思维,所以要格外重视儿童自觉思维的挖掘、运用和培养。直觉与学科基本结构之间,存在辩证关系。直觉有助于理解和把握基本结构,但是直觉好的人可能生来有些特殊,不过只有以牢固的、熟悉的学科知识作为背景或基础,直觉的创造性特征才能有所作为。
(五)提倡发现学习法
布鲁纳教育思想的中心是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为美国培养高水平的科技人才,以适应战后迅猛发展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新形势。
他认为,为了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应大力提倡“发现法”。
所谓“发现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和帮助下,自己去探索和“发现”事物的规律,去获取知识,成为一个“发现者”。他认为,学生的学习和科学家的研究,从工作性质上来说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他说:“无论在哪里,在知识的尖端也好,在三年级的教室里也好,智力的活动全都一样。一位科学家在他的书桌上或实验室里所做的,一位文学家在写一首诗时所做的,正像从事类似活动而想要获得理解的任何其他人所做的一样,都属于同一类的活动,其间的差别,仅在程度而不在性质。学习物理学的小学生就是个物理学家嘛,而且对他来说,像物理学家那样来学习物理学,比起做别的什么来,较为容易。”
(六)重视教师的作用
布鲁纳十分重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他指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心智成长过程中的榜样,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精神面貌的好坏。如果教师看不到学科的妙处及其威力,就不见得会促进学生感受到这门学科的内在刺激力;如果教师不愿意或不能够表现自己的直觉能力,要他在学生中鼓励直觉,就不大可能有效;如果教师优柔寡断、不敢犯错误,就不能成为一个有希望的、勇敢的模范。
四、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论的时代价值
(一)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贡献与影响
1.积极影响。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对美国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他将认知心理学纳入教育问题的探索,为教育理论的科学化开拓了新路。他关于精选教材、发展智力、发现法教学、螺旋式课程编排等研究,至今仍对西方课程理论产生着影响。(1)在教材编写中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注意把基本原理讲透。(2)注意适当地把原来高年级教学的知识下放到较低年级去,使学生及早接触现代科学知识。(3)在教学方法上,吸收他关于“发现法”和“直觉思维”的主张,注意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等。
2.不足之处。布鲁纳的教育主张也有不足,如他所言的学科结构仍为主观设想,没有客观标准,“发现法”也过于脱离师生水平,教学内容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等,最终导致了“学科结构运动”在实践中的失败。(1)教材过分强调理论化,或“下放”过多,脱离了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造成教材过深、过难、过重,或者教材编得枯燥无味。(2)在教学方法上,他提倡的“发现法”虽有启迪学生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力的一面,但这种方法耗费时间和精力过多,而且一般教师也不容易掌握好,如果使用过多或使用不当,就会影响教学进度,还会影响学生获取系统的知识。
(二)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
布鲁纳的研究注重了学生智力的提高,但却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我们应从中认识到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密切关系。在培养学生智力的同时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教育的作用和质量。布鲁纳强调学生的认知结构在学习中的作用,对教学具有启发意义。
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在今天仍然具有非常可取的现实意义,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有借鉴意义。我国正在探讨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和探究式学习模式类似于发现法,它们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发现启发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同时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善于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依据所提供的材料主动而有兴趣地思考、探索和研究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建构知识的促进者和支持者。
布鲁纳领导的学科结构运动遭遇挫折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他只注重了“科学世界”而忽略了“生活世界”。长期以来,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教育和社会脱节,课程结构不合理,存在着重视教材而忽视学生的经验和活动等不良倾向。我国这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充分借鉴了包括学科结构运动在内的历史上诸多课程改革的得失、经验和教训,提出回归生活的新的课程理念,力图改革课程内容,纠正过分强调学科体系严谨性,过分注重经典知识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参考文献:
[1]布鲁纳.布鲁纳教育文化观[M].宋文里,等,译.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森.解读结构主义教育思想[M].广东教育出版社.
[3]肖川.教育的力量[M].湖南教育出版社.
[4]杨丹.对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再认识[J].现代教育科学,2008,(6):90.
[5]周长杰.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与化学教学[J].新课程研究,2006,(2):17.
[6]李濤.论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论的可持续发展观[J].教学与管理,2003,(12):4.
[7]梁芳,梁云霞,朱琼.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06,(2):55.
[8]胡志刚,沈鸿博.结构主义教学论与课堂教学改革[J].哈尔滨师专学报,1999,(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