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黛玉的琴声与命运

2016-05-30张玲

西江文艺 2016年20期
关键词:琴声林黛玉红楼梦

张玲

【摘要】:《紅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清代流行一句话:“开卷不谈《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可见,当时读《红楼梦》已经成为了文人圈中的一种风尚,并且认为读《红楼梦》能够体现读书人的审美情趣。这与书中诗词歌赋、书画琴棋,无所不包分不开,更为重要的是书中的这些词赋和琴声都不是孤立突兀地排列,而是与书中人物的命运、性格息息相关。

【关键词】:《红楼梦》;林黛玉;琴声;命运

《红楼梦》开篇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列出了各人的判词,以及各人写的诗。判词和诗都是与人物的性格命运有着深切的联系。《红楼梦》第七十回写到初春时节,大观园中的群芳又诗兴大发,于是找到宝玉一起商量。宝玉去后,大家正在看黛玉填的《桃花行》一词。这是一首歌行体的诗,形式自由。 这是继《葬花吟》之后,黛玉的又一首顾“花”自怜的诗作。书中说“宝玉看了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宝琴玩笑着说是自己作的,宝玉不信。宝钗还以杜甫诗风格多样来证明《桃花行》确为宝琴所作,笑道:“固然如此说,但我知道姐姐断不许妹妹有此伤悼语句,妹妹虽有此才,是断不肯作的。比不得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 《桃花行》确实充满了哀音。宝玉并不称赞,是因为他早已看穿了这“哀音”,再也说不出称赞的话了。这首诗出现在第七十回,已经离荣府败亡和黛玉夭折不远了。“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就是明显的预言。只待“一声杜宇春归尽”,大观园中的群芳都将以不同的方式憔悴,而最早凋零的就是黛玉。

这些都是书中的文化元素,其中音乐又是这些文化元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薛宝钗爱听戏,随口背出的戏文就让贾宝玉悟了;贾母爱听戏,甚至表达过一种对小农阶级思想局限的嘲讽。但是真正让音乐和命运紧密相连的还是林黛玉。

林黛玉的才学几乎达到了女儿的极点。她写诗在大观园里无人能及,话出口都是带各种双关。所以看她调侃刘姥姥,讥讽贾宝玉和薛宝钗,实在过瘾。然而,她的命运其实并不顺畅,父母离开地早,没有最亲密的关爱,更让她无法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她的才情其实是展示存在感的唯一方式。然而诗人总是敏感的。在人前,她把这份敏感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带来好的作品的同时尚且会被李纨和探春评在薛宝钗之后。在人后,诗人的敏感就一发不可收拾,所以我们看到了《葬花吟》,以及林黛玉的琴声。

《红楼梦》第八十七回,众人来看林黛玉,因一阵花香南方北方迁徙的话题,后来见到以前贾宝玉送自己的手帕,又想起两个人的旧事。因此不免伤感,抚起琴来。此时,她和宝玉的感情其实渐入佳境,两人相处已经非常和睦,没有了拌嘴。但是心意相通之后其实是更大的阻碍:父母已经不在,没有人给黛玉做主。而就在前三回,读者已经看到大人们隐约在商量宝钗和宝玉的婚事了。这时候黛玉的琴声就显得更让人心疼。而这一段是通过宝玉和妙玉写的:

二人走至潇湘馆外,在山子石坐着静听,甚觉音调清切.只听得低吟道:风萧萧兮秋气深,美人千里兮独沉吟.望故乡兮何处,倚栏杆兮涕沾襟.

歇了一回,听得又吟道山迢迢兮水长,照轩窗兮明月光.耿耿不寐兮银河渺茫, 罗衫怯怯兮风露凉.

又歇了一歇.妙玉道:“刚才`侵'字韵是第一叠,如今`阳'字韵是第二叠了.咱们再听。”里边又吟道:子之遭兮不自由,予之遇兮多烦忧.之子与我兮心焉相投,思古人兮俾无尤.

妙玉道:“这又是一拍.何忧思之深也!"宝玉道:“我虽不懂得,但听他音调,也觉得过悲了。”里头又调了一回弦.妙玉道:“君弦太高了,与无射律只怕不配呢。”里边又吟道:

人生斯世兮如轻尘,天上人间兮感夙因.感夙因兮不可オ,素心如何天上月.

妙玉听了,呀然失色道:“如何忽作变徵之声?音韵可裂金石矣.只是太過。”宝玉道:“太过便怎么?"妙玉道:“恐不能持久。”正议论时,听得君弦蹦的一声断了.妙玉站起来连忙就走.宝玉道:“怎么样?"妙玉道:“日后自知,你也不必多说。”

因为前面提过宝玉不懂琴,所以便安排了妙玉来做解说。里面涉及一些中国古代音律和音韵的名词,可以看出,在专业人士眼中,音乐并不是纯个性化的东西,而是有某些模式是对应一类具体的情感。很有意思的是,就在前面一点点,林黛玉还在向贾宝玉抱怨没有知音。而这里,妙玉一下就听出了她的琴意,一句“只是太过”便做出了评价,而“恐不能持久”则成为清楚的预言,日后果然应验。“太过”其实正是林黛玉清晰的写照。绽放才华的时候太过,不大考虑别人的感受,因此人际关系不好,成为日常不舒心的一个缘由;忧思太过,后来以至于经常睡不好觉,心理的阴郁影响到身体的健康。

看起来似乎林黛玉有足够的理由抑郁,但凡事就怕对比。《红楼梦》里面还有个人也是父母双亡,甚至寄住在亲戚家还要辛苦地做针线活,但是她活得就相对豁达。没错,就是“英豪阔大宽宏量”的史湘云。她在叔叔家过得并不开心,从荣国府回去的时候会抹眼泪。但是出场从来都是非常开朗活泼,“是真名士自风流”。虽然偶尔也会有择席之病,但她总体上还是用世间万物来排遣自己的孤独悲愁,是向外的。而薛宝钗跟林黛玉未必没有可比的地方。她能懂林黛玉的所有小心思,说明才学并不在林之下。虽然,家里的矛盾让她也受了打击,她终于能够理解林黛。但是她相对来说抑制住自己的天性,处处按照世俗社会对自己的要求行事,也因此得到大家的一致赞赏。可以说,史湘云把注意力向外化解自己的哀伤,薛宝钗则是屈就自己去迎合社会。这样看起来似乎她们比林黛玉更高一筹,她们懂得适可而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道理。但是笔者认为林黛玉并非不知道自己性格有问题,她在评琴的时候对古人调和心性的用意很明白。但她已经看透了史湘云和薛宝钗努力摆脱的虚幻,于是干脆放任自己天性,直接走向了终点。而薛宝钗和史湘云的悲剧也证明林黛玉是对的。这就是为什么《红楼梦》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悲剧。

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曹雪芹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高手,林黛玉的琴声与她命运是息息相关的,《红楼梦》中林黛玉的琴声预示着她的命运。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M]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年第2版.

[2]温宝麟.红楼梦中人物形象分析及心理阐释 [J] 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3]崔耀华.否定群雄解红楼[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板.

[4]邸瑞平.红楼独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8月第1版,

猜你喜欢

琴声林黛玉红楼梦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林黛玉该不该吃五香大头菜
永远的琴声
永远的琴声
永远的琴声
别样解读《红楼梦》
林黛玉眼中的“大”和“小”——《林黛玉进贾府》建筑居室的探究
琴声记得他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