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操控论”视域中豪威尔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翻译冷遇现象

2016-05-30张静如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现实主义

张静如

摘 要:威廉·迪安·豪威尔斯与马克·吐温同为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但是其作品却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遭受了“翻译冷遇”。本文将从操控论视域出发,探讨此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关键词:翻译冷遇;操控论;现实主义

威廉·迪安·豪威尔斯(William Dean Howells,1837–1920年),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著有35部长篇小说,31部剧本,9部短篇小说,数部自传、诗集与批评文集。他与马克·吐温都是美国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作家,经常被同时提起,然而这两位作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却受到了完全不同的翻译待遇,单就马克吐温作品译介情况而言,仅是“张友松所译马克吐温作品达到42部,董衡巽所译达17部”[1],其中一些重要作品不断被重译再版,比如《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重译再版共9次,《汤姆·索亚历险记》达7次,相比之下豪威尔斯的作品却很少得到翻译,事实上只有一部作品在国内翻译出版,这与豪威尔斯作品产出根本不成正比。因此,我们可以说,豪威尔斯在新时期中国遭受了翻译冷遇。本文主要借鉴操控理论,解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操控理论最初是由著名翻译理论家安德烈·勒菲弗尔提出的,他认为翻译活动不仅是单纯的语言文字转换活动,还受到受到意识形态,赞助人,诗学等因素的影响[2]。众所周知,译者在翻译活动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是连接原作和译作的“桥梁”,但译者绝不是单纯的文字“转换器”,还发挥着筛选文本的作用。在筛选文本的过程中,译者会受到一些外界因素,比如意识形态,赞助人,诗学形态等的影响,继而人为地推崇或者过滤一些作品,这样便无形中操纵了翻译活动。豪威尔斯在新时期中国的翻译“冷遇”与此种操纵有直接关系。

一、豪威尔斯的“微笑现实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为核心的文学翻译政策

国家作为最大的赞助团体,与任何时期的主流意识形态都有着密切关系,因此符合国家政治意识形态作品更能得到文学翻译家的青睐。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五、六十年代,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操纵着整个国家的文化政策,当然也包括美国文学在内的外国文学的翻译政策。当时有国家领导人明确提出“无产阶级文学”概念以及 “热心社会主义艺术,反对提倡封资本主义艺术”等要求,在这种政治导向的翻译政策下,译者选择翻译文本也只能在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作品中选择,对于英美等国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学作品翻译,也只是着眼于揭露资本主义黑暗面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对于歌颂资本主义的作品几乎不闻不问。

然而,豪威尔斯提倡“微笑现实主义”,其作品不但对于美国的社会制度倾向于歌颂,而且刻意模糊一些战后美国的真实情况,不加以批判,甚至潜意识里向往资产阶级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同时他本人也认为作家不应该用批判的眼光来剖析美国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各种矛盾,有责任颂扬美国生活中微笑面来教诲人民大众。明显,豪威尔斯的作品精神与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不符,甚至相反,自然就被过滤出翻译文学的视野。

二、豪威尔斯“缺乏深度”的现实主义创作

在勒菲弗尔看来,“诗学”远超出了诗歌的研究范围,延伸至文学手法、题材和人物原型等方面,现实主义文学作为诗学形态的一种,自然有其特点。学者指出“现实主义除了要有真实的细节外,还要在典型的环境中塑造典型的人物”[3],而且“要对生活的各种情况作真实的赤裸裸地描写”[4]。豪威尔斯在作品中没有深刻体现出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只是片面的描写了美国人乐观的事实以及对于道德问题看法,也没有描写劳动者的苦难和资产阶级的罪恶。此外,与同时代的马克·吐温相比,豪威尔斯的作品创作方式比较保守,总是尝试忠实于自己所观察的生活,不像马克·吐温那样敢于大胆地通过讽刺或者夸张透彻的表现人物,此外语言也不够精炼,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豪威尔斯的作品缺乏深度,即使一直致力于创作一些不朽的现实主义角色和故事,但都没成功。综上所述,豪威尔斯的题材选择、人物塑造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作品的质量与译介程度。

三、总结

豪威尔斯作为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文学家,积极倡导现实主义文学,努力使现实主义学成为美国文学主流文学,并且大力扶持文学新人,为美国文学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这都在国内得到一致肯定。但是国内对他的研究只是针对个别作品,他的作品也始终在中国没有被大量翻译,遭受了“翻译冷遇”,而且就现状来看,国内对于豪威尔斯极其作品的研究还有很大空白和空间,值得引起学界重视。

参考文献:

[1]唐婕.意识形态操纵下的马克吐温作品译介史[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2):74.

[2]Andre Lefevere, 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M].上海:上海外语学院出版社,2010.

[3]谢应光.中国现实主义诗学形态的迁移[J].社会科学研究,2005,(5):187.

[4]郭丽敏.浅议豪威尔斯在中国的传播[J].丝绸之路,2013,(8):118.

猜你喜欢

现实主义
骄傲的法国现实主义开创者
“建设性”法律现实主义——对卢埃林法律现实主义的另一种解读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新法律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与新中国70年戏曲现代化
现实主义对左拉文艺思想的影响
“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与十七年文学的现代化
新现实主义与中国
后现代语境下的现实主义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