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县高桥镇果蔬主导产业可行性分析

2016-05-30吴光线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18期
关键词:主导产业可行性

吴光线

摘 要:该文主要分析了果蔬产业作为沙县高桥镇主导产业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当前高桥镇果蔬产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营销体系初步建立,专业性强,是沙县区域的优势产业,具有良好的区域优势。因此,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下,果蔬产业适宜作为高桥镇的主导产业。

关键词:主导产业;果蔬产业;可行性;高桥镇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8-0010-03

近年来,沙县高桥镇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果用瓜、蔬菜(以下简称果蔬)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果蔬产业是否可以选择作为高桥镇的农业主导产业,从而大力推广,是当前高桥镇农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高桥镇农业资源概况

1.1 地理及区位 高桥镇位于沙县北部,集镇中心约东经117.77°、北纬26.56°,北靠顺昌县郑坊乡、洋口镇,东接南平市延平区王台镇、沙县青州镇涌溪村,南邻沙县高砂、凤岗镇,西连沙县富口、夏茂镇。

1.2 气候资源 高桥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夏长冬短,春秋平分,年平均气温22.5~28.2℃,最高气温40.1℃,极低气温-7.1℃,≥10℃的活动积温6 135℃。无霜期295d,平均初终霜期分别为12月16日和2月19日。年日照时数为1 900h,7月份最长,2月份最短。年均降水量1 510~1 850mm,夏季降水阶段性特征十分明显,初夏降水明显偏多,盛夏局部出现干旱。

1.3 务农劳力资源 高桥镇共辖14个行政村,至2014年底总人口16 650人,目前高桥镇人口大量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以外出经营小吃为主。在家务农的劳力以中老年人为主,另一部分为有志在农业方面有所作为的本地中青年与外来务农人员。

1.4 耕地资源 高桥镇土地总面积20 292hm2,耕地面积1 413.7hm2,其中交通及操作便利的耕地面积约473.2hm2,主要分布在高桥溪、茂溪、赤溪三条溪河的两岸。

2 高桥镇农业发展现状

2.1 适度规模经营 为了加速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从2007年起高桥镇党委、政府抓住历史机遇,以“依法、规范、自愿、有偿”为原则主动介入土地流转工作,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进程大大加快,现代农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高桥镇共流转耕地1 092.86hm2,流转率77.3%,其中2hm2以上规模流转的耕地占已流转耕地的37.8%。

2.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 伴随着适度规模经营,高桥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目前累计有合作社30家,家庭农场28家,种养大户79户。这些新型主体经市场闯荡的磨练,种植养殖经验日益丰富,栽培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示范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2.3 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2007年来,高桥镇通过向上争取资金与自身投入,实施了土地平整、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累计投入资金2亿多元,农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较低海拔村庄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日益成型。

2.4 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态势良好 通过招商引资与项目带动,高桥镇规划了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园区发展态势良好,有果蔬、食用菌、粮食、花卉苗木、蛋鸡、山羊、休闲山庄7个农业产业。

3 果蔬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可行性分析

3.1 气候环境满足果蔬栽培要求 高桥镇果用瓜种植主要品种为西瓜。西瓜为耐热性植物,喜温不耐寒,要求昼夜较大的温差,生长适温为18~32℃,最适温度为25~30℃,低于13℃生育受阻,低于10℃则完全停止生长。西瓜整个生育期间的积温为2 500~3 000℃,其中从雌花开放到果实成熟的积温为800~1 000℃,两茬积温小于沙县≥10℃的活动积温6 135℃。早春土温上升1℃需5~6d,所以用塑料薄膜覆盖育苗可提前15~20d播种。如果再采用地膜栽培,则效果更好,可于6月中旬采收。西瓜为喜光植物,光照不足时植株徒长,较长的日照时数和光照强度能促进西瓜的生长发育与品质的提高。根据以上西瓜特性与物候资料,高桥镇全镇均满足西瓜栽培条件,种两茬以在低海拔村庄,3—10月为宜。从实地调查来看,从海拔低的官庄村到海拔高的桂岩、上坑村均有西瓜种植。高桥镇蔬菜种植种类丰富,栽培历史悠久,主要种类有根菜类、甘蓝类、茄果类、瓜类、豆类、叶菜类、薯芋类、葱蒜类等,要根据气候地点,做好品种的选择与安排。虽然高桥镇地理、气候环境满足蔬菜、瓜果栽培要求,但要注意极端条件的影响,有条件的可进行设施栽培,如小拱棚地膜覆盖栽培。

3.2 耕地条件有利于高产优质果蔬生产 高桥镇三条主要河流两岸,分布较多的通气性良好、吸热快、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砂质土壤对果蔬生产而言,有多种好处:一是透气性良好、利于根系向纵深发展,可显著提高果蔬的抗旱能力和吸收水平;二是热容量小,白天吸热快,春季回暖早,夜间散热迅速,昼夜温差大,不仅利于果蔬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对矿质肥料的吸收运转,而且还有利于有机营养物质的积累,能提高果实的含糖量,有利于高产优质。

3.3 果蔬产业初具规模,营销体系逐步完善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分布在高桥溪、赤溪沿河两岸的果蔬基地因操作方便、土地肥沃渐成规模。目前,规模种植果蔬的耕地面积有153.33hm2,由一批本地中青年人与外来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业主构成的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经营,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高桥镇发展现代农业的领头人。2014年高桥镇成立果蔬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通过强强联合增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对接市场的能力,进行品牌化、集约化、商品化经营,年产西瓜约8 000t,蔬菜约4 500t,产品销往上海、浙江、广东、江西等外省市及本省福州、厦门专业市场和三明周边地区。

3.4 较好的区域优势 304省道、高速公路贯穿高桥镇全境,村村通水泥路,交通非常便利,属沙县半小时经济圈,三明一小时经济圈,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随着沙县城区的扩展,高桥镇渐成为沙县近郊农业圈。

3.5 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选取高桥镇主要栽培农作物常见轮(连)作方式,以双季早稻—双季晚稻连作作为对照(CK),精确到百元,以高桥镇粮食、果蔬种植典型:沙县高桥陆传清家庭农场、沙县高桥新坡野田家庭农场、沙县高桥镇绿缘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调查对象,对2014年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表1)。由表1可知,西瓜—西瓜—莴苣和马铃薯—玉米轮作利润最高,比CK增收39 000元/hm2,增幅236.4%;西瓜—西瓜—花椰菜轮作,比CK增收34 500元/hm2,增幅209.1%,烟草—烟后稻轮作比CK增收6 000元/hm2,增幅36.4%。即使利用冬闲田在双季晚稻收割后种植一季蔬菜如花椰菜,西瓜—西瓜—花椰菜轮作也多增15 000元/hm2,这还不包括整畦等的成本,因为西瓜—西瓜—花椰菜轮作整的畦可三茬利用。

3.6 基于区位商的高桥镇农业产业结构分析 区位商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产业结构分析方法。区位商又称专门化率,其表达式为:[Q=N1A1N0A0]。

以高桥镇作研究部门,沙县作为背景区域,则表达式的含义为:高桥镇农、林、牧、渔业及农业内部主要农作物产值为研究区域某部门产值(N1);高桥镇农林牧渔总产值为研究区域所有部门产值(A1);沙县农、林、牧、渔业及农业内部主要农作物产值为背景区域某部门产值(N0);沙县农林牧渔总产值为背景区域所有部门产值(A0)。区位商大于1,可以认为该产业是地区的专业化部门;区位商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如果区位商小于或等于1,则认为该产业是自给性部门。

利用2014年沙县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产值统计口径为2013年现价值,对高桥镇农林牧渔业及农业内部主要产业的区位商进行计算(表2),分析高桥镇的优势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结果表明,从农、林、牧、渔业来看,高桥镇农业对比林、渔业在沙县不具优势,但接近全县平均水平;高桥镇渔业虽具优势,但在高桥镇农林牧渔产值中比例不大,仅占7%。从农业内部来看,盆景园艺、玉米、马铃薯、稻谷、食用菌的区位商都大于1,尤其盆景园艺、果用瓜产业在沙县表现特别突出,具很强的输出能力,但盆景园艺需较强的文化品味与栽培专业知识,难以短中期大面积推广,而果用瓜产业可作为高桥镇当前发展农业产业的第一选择。从蔬菜产业来看,高桥镇蔬菜需外部输入,但高桥镇蔬菜主要在冬春季集中上市,对外销售,同时也表明蔬菜产业在高桥镇极具发展潜力。

4 结论与讨论

分析表明,沙县高桥镇温、光等气候条件能满足果蔬生长的要求,地力条件能促进果蔬高产优质,说明果蔬可在高桥镇大面积栽培。以2014年高桥镇种植153.33hm2西瓜—西瓜—莴苣为例,年产值2 390万元,可见果蔬产业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当前高桥镇果蔬产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营销体系初步建立,专业化强,是沙县区域的优势产业,具有良好的区域优势。因此,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下,果蔬产业宜作为高桥镇的主导产业。

由于资料来源的不完整及笔者条件所限,本文只是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由于当前较多务农农民条件的限制,而单位面积种植果蔬比种植水稻成本投入更多,及近年稻谷市场单价稳中有升和各种政策补贴,对务农农民接受果蔬产业的意愿,务农农民接受果蔬栽培技术的能力,以及对农民致富的影响等的研究有待深入观察。

猜你喜欢

主导产业可行性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中国设立PSSA的可行性及其分析方法
打造千亿主导产业 争创全国一流园区——国家级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欢迎您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江苏省工业主导产业选择模型
外资流入与资源型区域主导产业升级──以山西为例
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先导区潜在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
主导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