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策略的探讨
2016-05-30李凤莲
李凤莲
摘要: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剧变给财务分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针对《财务分析》课程的诸多特点及培养目标,必须系统地组织、实施并协调各项教学策略,以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高效,从而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切实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财务分析;教学策略;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136-02
《财务分析》作为各高校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应用领域,其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对企业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也就是要将大量的报表数据转换成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以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随着“互联网+”和工业4.0时代的到来,企业所面临的商业环境与商业模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给财务分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未来的会计师有了更为宽泛和复杂的能力需求。怎样提高《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必须依赖一系列教学策略的展开与配合。
一、教学策略的内涵
教学策略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也是教学研究的热点话题。教学策略是在教學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1]。教学策略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而制定的,对教学行为具有指向性;在选择和制定教学策略时,涉及教学的全过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教学策略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而制定,要使其具有实际价值,必须要有相应的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具有可操作性的特点;不存在能适应一切情况的教学策略,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实施教学策略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教学策略体现在一系列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中。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活动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对教学策略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其实施依赖于一系列教学策略的展开。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教学策略规定和支配教学方法的选择,使教学方法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2]。
二、《财务分析》课程的特点
《财务分析》一般在大学三年级开设,学生己完成大部分的经济学、管理学、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基础性课程的学习。财务分析的逻辑框架如图1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财务分析需要全面收集并获取有用的信息,结合企业、所在行业以及大环境等诸多要素,全面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质量,衡量企业的财务效率,最终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作出预测。由此可以看出,该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都比较强。从理论性来看,财务分析是在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在分析的过程中,除了掌握好会计知识还得掌握好金融、统计、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知识。从实践性来看,《财务分析》是把学到的基础理论应用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技能课程,强调学生对企业实际财务问题的分析与决策能力。从应用性来看,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利益相关者,既包括内部的经营管理者,还包括股东、债权人、政府、客户等诸多分析主体,他们都要依赖于财务分析来帮助自己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三、《财务分析》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
针对《财务分析》课程的诸多特点及培养目标,必须系统地组织、实施并协调各项教学策略,以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高效,从而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1.替代式教学策略。替代式教学策略是一种以教师讲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教师通过语言讲解,辅助以PPT、板书向学生传递信息,指导学生学习。这种教学策略是一种传统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专注于“技术导向型”的教学理念,以传递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的,其宗旨在于解决“what”的问题。在这种教学策略下,《财务分析》课堂充斥着财务分析相关概念、财务分析技术以及财务分析指标的分解计算等各项内容,实施的是一种“占有式”的课堂教学,重知识传递、轻意义追寻,重原理解释、轻生活指引[3]。在某些方面它具有一定的优点,譬如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财务分析》的过程中对这门课程相关的知识点有一个总括的把握,在短期内能够学习许多内容。但这种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无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热情,无法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到课堂中,缺乏应有的自主思考和持续学习能力。
2.产生式教学策略。产生式教学策略下,教学过程是一项双边活动,教师起着一个“导向”的作用,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推进者和辅导者,反对教师权威,倡导互相尊重,保持课堂的开放度、融合度。这种教学策略主要采用启发法与讨论法。启发法下,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能力为目标的方法;讨论法下,教师精心选择和设计问题,学生在群体思考过程中,相互启发,有效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
具体到《财务分析》课程,主要结合启发法与讨论法,采用课程研讨式案例教学,使得教学目标由技术导向型向能力导向型转变。在实施过程中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通过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然后师生共同精选典型案例,讨论、研究、探索,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决策分析能力,提升学生毕业后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4]。KPMG执业会计师陈蓓琪在课堂上给学生提出,未来在财务分析的过程中,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对复杂、动态的交易模式的把握与分析能力,对产业整体性的了解能力,对商业的敏感度,对IFRS的动态修正掌握能力,熟知主管机关各项规范,熟知公司治理的要求和CSR等多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要实现这种学生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必须依赖于产生式教学策略。
3.情境式教学策略。情境式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即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并设计虚拟角色,借助角色扮演引导学生产生代入感,使其不由自主身临其境,更有兴趣主动学习。这一策略更具人性化的特点,注重将课程中的一些基本原理转变为实践演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到《财务分析》课程,一方面,创设问题情境,以“疑”促“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期刊、报刊杂志、电视、网络新闻等傳媒上涉及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重大经济事件带到课堂,作为教材的有效补充,让学生假设自己是这个公司的CEO或潜在的投资者,就这些经济事件对企业的影响以及自己的决策带来的影响发表看法,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课堂中可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辅之以专业相关的视频,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大视野”和宏观意识,了解企业内外部环境所发生的巨大变革,从而在财务分析的过程中有更多面向未来的思考。
4.“本性教学”策略。“本性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老师的个人魅力,凸显个人特色,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共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距离,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满个性的个人魅力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与热情度。好的老师亦师亦友,在教学中将教书与育人充分结合,引发学生对个人发展的系统思考。
《财务分析》这门课程在专业课程中算是难度比较大的,一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给学生讲解枯燥的财务指标就会导致气氛沉闷,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注重自身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的提高,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既要体现自己的专业学术品位,又要符合学生口味,以增强对课堂的整体驾驭能力,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将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的需求层次论、激励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和期望理论等融入教学过程,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个人的创造性。
参考文献:
[1]苏义林.教学策略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1-124.
[2]肖刚.教学策略的内涵及结构分析[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5):49-52.
[3]储德峰.从“占有”走向“生存”:高校课堂教学价值取向嬗变[J].高教探索,2014,(1):110-114.
[4]赵华,袁瑾,田芙蓉.《财务分析》课程研讨式案例教学应用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2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