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行动研究

2016-05-30沈红霞

亚太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沈红霞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教学方式得到较大转变。改革的逐渐深入,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内容,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本文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课堂教学;初中语文;小组合作;教学策略

一、引言

小组合作学习是教育改革后的主流教学模式之一,越来越被重视起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其主要目的是要促使初中生能够熟练掌握语言基本能力,提升交际水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和合作参与能力。

二、初中语文小组合作教学的误区

(一)教学过于形式化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未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简单地将前后排或同排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并以此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过于形式化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无从下手,同时由于频繁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间一长,学生就产生厌恶感。教学形式上的热闹,无法保证积极的教学效果,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无法发挥其作用。

(二)学生参与度不高

部分学校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经过精心设计,同时也主抓实践和落实,但是还存在学生参与度不高的现象。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要求学生就课程内容组织分组讨论,学习活跃分子保持较高的发言率,而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则在浑水摸鱼,部分学生缺乏思考,以至于小组合作学习失去最初的意义。

(三)学习放任自流化

在初中语文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却无法切实落实自身职责,让学生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由于学生知识结构存在差异,无法在缺乏教师指导情况下完成自主学习,只有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才能实施有效学习。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小组建设及优势

(一)思想上要对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侧重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进行信息传递,缺少学生之间的交流,而小组间的合作学习,恰恰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不仅可以使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以优带差;更可以增加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二)合作学习小组建立要合理

一般的合作学习,每组以4-6人为宜。学生分组以混杂分组最好,由于学生与不是很熟悉的同学一起学习讨论,因不同观点的提出和整合,会提高学生作业的质量和思维的多样性;使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之间合作的学习的技能;和较生疏的人在一起会约束自己,纪律会变好。

(三)小组活动时要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记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内容,汇报员可由口才较好的学生担任,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四)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自然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之中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语境或情境,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发散性地、创造性地思维。例如,教学九年级语文《古诗三首》伊始,便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导入新课,很新颖,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他们参与的热情;在朗读环节中,配放背景音乐,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小组练读比赛,以自己创造的方式走进文本;问题探究也是教师精选出来的,通过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理解诗歌的内容和领悟作者的情感。

(五)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1.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学生通过探索交流进行学习,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2.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另外,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3.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体验和感悟。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

4.形成正确的评价,培养良好品质。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参与者表现自我、接受他人、欣赏他人、取长补短。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接受他人的评价。

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行动研究

(一)处理好合作与自主的关系,选准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学习更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只有在认真独立思考后,才能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对文本有更深层次的解读。对于合作学习任务刚布置下去,不便很快地组织学生展开看似热烈的讨论。选准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是有效合作的重要保证。在学生探索有困难,需要帮助时;在意见不一,有必要争论时;当学生举手如林,为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时;当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需要与人分享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这时运用集体的智慧,全班同学都积极行动起来,以好带差,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就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要关注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的参与度

为了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要求小组成员在讨论前,必须先独立思考,写下自己的想法,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主发言人代表发言,主发言人循环产生,组内成交替进行,决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演变成“好学生讲,差学生听”的小组模式。例如在教学《公输》一文时,有意识地布置自学生词,让同桌学生交流,再在此基础上说出重点词语的意思,可以适当比赛,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同桌间相互练习既可以增加练习机会,又培养每个学生互助互学、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教师设置争论性问题,激起认知冲突

为了让学生更快地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多运用设置争论性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这种方法可使学生少走弯路,使其能系统完整地掌握初中语文学科知识。它的优点是学生可以很快地继承前人积累的知识,摒弃传统教育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传统教育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重视学习的结论而忽视学习的过程,重理论掌握而轻实践操作,重接受而少创新。形象地说是注重给学生“鱼”,而没有授予学生“渔”。课堂学习中缺少教与学的互动,学习注重对知识的记忆,忽视对能力的培养,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思维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学生感到教师所讲的、课本上所记录的一切都是正确的,必然的。例如,在《中国石拱桥》的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赵州桥和卢沟桥之间有什么不一样的背景,两座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分别有什么样的价值借鉴。这样就可以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提出一些创新性的想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寻根究底”的习惯

对初中语文知识进行练习,通过这些练习,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在实际练习中,学习运用语言的方法。当学生对教师介绍的材料有了感性认识,并且已基本理解后,教师就应要求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并通过练习逐步把它们转化为能力。教师能否详细了解并熟练地操作练习技能,是关系到教学中能否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关键性问题。因此,教师只有掌握练习技能,在实际教学中,才能恰当地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有机会不断重复练习,并在练习特定的语言结构时,在不知不觉中加以吸收,并掌握所学语言,从而达到练习的目的。学生初中语文学习成绩的高低是由考试中标准化答案来判定的,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运作简单、管理容易、能达到公平和整齐划一。但在这种评价体系下,为追求高分,教师在教学中以标准答案为第一准绳,不敢让学生越出一步,导致学生思维的僵化、模式化,在学习过程中放弃了自我的主见,逐渐失去了自我,在学习中只能全面接受别人的观点,失去了质疑精神,成为知识的容器。例如,在《中国石拱桥》课程教学中,教师提出“石拱桥的优点、为什么桥是拱形、拱形的特点、拱形桥的承受能力”等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总结,沟通,从中达到举一反三,让学生从中自己总结问题,以点带面,扩展课堂知识内容。

(五)在激励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观摩课中,为调动大家合作学习的兴趣,对全班同学说到:“本节课表现好的同学,老师将会为你所在的小组加一颗星,加满四颗星,将会收获意外的惊喜哟!”原本不经意间想到的一个激励方法,顿时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一堂课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课后更有不少的同学围着要意外的惊喜,在满足学生要求的同时,每个人奖励小小的礼物。可见,合理、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既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畅所欲言,又能让他们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快乐。当然,评价不仅限于课堂,也不仅局限组内,它也可以在组间,它应该贯穿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全过程。

(六)保持饱满状态,留有充足时间,保证合作实效

首先,在自探环节中要预留给每位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教师往往认为这部分时间是浪费,害怕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不能完成,于是就剥夺了学生的思考时间,不管有没有讨论结果便匆匆收场,这种思想是完全错误的。学生的思考过程就是他能力提高、知识内化的过程,只有充分思考,再小组交流,才能有效沟通、知记深刻、升华到位。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没有形成初步的理论纲系,看似活跃的课堂气氛必然造成学生思想的不专注,同时那些思维敏捷、言语流利的同学往往垄断了发言权,使反应较慢,羞于开口、表达能力较差的同学考虑不成熟,只听不言,甚是有些同学产生了放弃发言机会的想法。这样的小组交流活动看似山花烂漫、行云流水,其实却背离了小组合作的初衷。所以,要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其次,课堂要保证讨论的质量。语文教学大部分时间是阅读课教学,教师除把关键的语文知识、技法点拨给同学们以外,大部分时间要让学生通过讨论、摩擦、碰撞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主权”回归势必打破教师预先的设计,但教师不必因此着急,只有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了火花,学生的智慧在合作中得到了展现,合作学习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讨论时间十分重要。

在教《变色龙》一课时就采用学生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进行教学。找多名学生分角色朗读之后,默读课文,小组合作,集体探究:小说的主人公?此人的特点是什么?警官奥楚篾洛夫一共变化了几次?变化的原因和内容?怎样处理狗咬人事件?狗的主人是谁?奥楚篾洛夫始终不变的思想和行为?等等。通过探究,变色龙的形象已在学生心目中扎下根。学生会记住这印象深刻的一课。这样一来,课堂效果就很明显了。

(七)运用素材指导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要学会主动学习,就必须学会创新,就需要从丰富的感性材料中获得基础,如果仅仅是从教材中去创新,学生是很难下手实践的。因此,在小组教学中要为学生架桥搭梯,通过一定的感性材料引导,让学生自己学会获取信息。首先是选择有价值的素材,其次要细分素材的重难点来进行讨论,再者要组织设计能展开讨论的内容,引导学生实现有效的讨论。课堂小组讨论如果执行得不好,很容易出现冷场或跑偏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设计的讨论议题必须富有知识结构和思维内涵,同时难度尽量适中。此外,在课堂小组讨论的实践中,经常发现一些优秀学生表现主动,中等生偶有见解,而剩下的则大多沉默不语。因此,教师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融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逐步培养其创新意识。

(八)注重调控激活学习思维,满足学生创新需求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成员都是相互依赖、相互帮助,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由传统对学生个人的表扬发展为面向小组的整体性表扬,他们更多以团队的形式出现后,才能品尝到学习的乐趣,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自主性。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集体表扬和鼓励,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满足学生创新学习需求。因此,教师需要适时进行宏观调控,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如果能够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共同探讨,这将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角色转换,适时要走下讲台,与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引导者。

五、结语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共同承担学习任务,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莉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行动研究报告[D].南京师范大学,2011.

[2]蒋晓美.同课异构研究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之思考[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1,(5):217-218.

[3]叶颖青.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有效的组织与调控[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0,(4):78-80

[4]刘小燕.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0.

[5]邓运宏,杨爱华,杨卫红等.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报告[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22(2):92-95

[6]王振涛,刘钊.浅谈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J].读写算(教研版),2014,(1):180-180.

[7]舒金波.论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与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1,(14):24-25.

(作者单位:浙江桐乡市崇德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作文评改“五步曲”
PBL与小组合作教学法在流行病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