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熔炉》中现实主义风格的塑造
2016-05-30黄妙丹
黄妙丹
摘 要:近十几年来,韩国以真实故事为题材而改编的电影,如《杀人回忆》《熔炉》等逐渐发展成为本土电影中极具影响力的一部分,并不断进军国际市场,获得广泛好评。这类影片往往通过弱势群体描述困苦和书写现实的同时,来映射历史,关照生活,思索未来。影片《熔炉》更是凭借片中对现实的客观刻画与现实关怀的展现,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起了社会大众对残障人士以及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关注,政府也对相关法律进行了修改与完善。
关键词:现实主义;电影题材;电影结构
电影作为一门艺术,之所以能够受到大众的追捧,除了其刺激的视听冲击、绚丽的猎奇情节之外,更重要的是它立足于现实生活,能够引起社会关注,满足大众需求。所谓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来的电影在吸引大众注意力、拉近与银幕之下观众的距离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类故事由于贴近生活,反映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故事,因而能够直入社会敏感话题,将层层浓雾之下的社会现实黑暗面,赤裸裸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1 现实性题材突显社会问题意识
2005年韩国光州一所聋哑学校的老师检举该校校长与一众老师狼狈为奸,性侵学生,而这种恶行持续了4年之久。虽然事件曝光之后警方展开了相关调查,但因当时的法律条例等等原因,那些残暴的施虐者们并未得到相应的惩罚,仍继续在学校执教。韩国作家孔枝泳便以此为蓝本创作了小说《熔炉》,而影片《熔炉》也是由此改编而来。
为了展示出影片的真实性,导演客观还原了聋哑学生被性侵等血腥粗暴的场景,在案件审理的法庭戏中也安排了真正的聋哑人作为听审团。影片中导演对案件的开庭审理进行了浓墨渲染,表现出了以校长为首的特权阶级如何通过利益诱惑来进行案件疏通,最后获得轻判的不公黑幕。这种以权谋私的状况深刻揭示了当代社会现实的黑暗面,展现出了弱势群体在特权阶级压迫下的无力与辛酸。
对困苦的特别关注是历史悠久的现实主义传统。这部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来的电影,具有深刻的“社会问题意识”,它以慈爱学校为介,书写了处于特权压迫之下的社会弱势群体的困苦与不幸,批判了社会的不公现象,呼吁大众对这类人群的关注,并提倡社会制度的完善。影片在上映之后便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韩国相关政府对案件进行了重审,其国会也针对电影中所反映的性暴力犯罪通过了《性暴力犯罪处罚特别法部分修订法律案》,又称“熔炉法”。
2 利益构建的权利王国照应现实
“权利”一词属于法学范畴,指法律赋予公民满足其欲望的一种力量。与权利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还有义务。这两者是相互对应的关系,你拥有多少权利,便履行相应义务。在当代社会,总有一些人在利益的诱惑与驱使下,利用自身权利构建了一个十分稳定的网状结构。在这种网状结构中,有着利益联系的人们成为结构中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他们能够以履行义务的最小化为基础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影片《熔炉》便将这样一个在现实生活中不难遇见的由利益而构建起的权利王国搬上银幕,展现在观众眼前。
2.1 权利体系的建立
(1)金字塔式的慈爱学校内部权力体系。影片《熔炉》中的权利王国是围绕慈爱学校来构建的。在慈爱学校中,位于权利顶层的便是校长李江锡。公众眼中的他是一位关注弱势群体,乐于帮助残疾儿童,为雾津市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慈善家。而谦逊面具之下的他却极为自我与自恋,办公室中那幅被放在中心位置的、并被他强调为“是金教授为我亲自画”的自画像便是其特权的象征。正是这种“善人”“君子”的光芒遮掩了这位“基督教徒”在学校所犯下的累累恶行。位于权利第二层的是校长的妹妹宿舍指导老师尹慈爱以及校长的双胞胎弟弟行政室长李江富。这两位服从于校长的命令,是校长的特权发言人与命令执行者。他们的血缘关系促使了他们有命运共同体般的紧密关系。位于权利体系下层的便是教师朴保贤与保卫处的吴正植。教师朴保贤因为有着和校长、行政室长同样的癖好,因此被校长视为一个利益群体的人,而学校保卫处的警卫吴正植因要靠其职业来维持生计,便以沉默为代价来获取利益。由此可见,慈爱学校是以利益为纽带而建立的金字塔式的权利体系。它具有三角形一般的稳定性,有着明确的分工与等级。正是这种体系结构使其特权能够得到最大化。
(2)外围关系组成的网状特权体系。为了维护慈爱学校中权力体系的稳定、实现特权最大化,寻找更多的利益同盟者是必不可少的。而与这个内部权力体系最早捆绑在一起的便是警厅的张警官。这位穿着随意、满脸正义的警官以其职务的便利来换取金钱。当校长等人的恶行被公之于众时,便是他为其献计让其获得官司胜利的一线生机。而校长等特权阶层所聘请的拥有“前官礼遇”待遇的黄宇识律师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其权力体系的同盟者。之后通过关系疏通、利益诱惑,姜仁浩所请的律师以及案件的法官等都成为特权体系下的一员。这些通过外围关系而组成的网状特权体系,让其权利在空间和度量上都得到最大化。
2.2 特权下的三重反抗
正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影片共阐述了三重反抗。第一重反抗来自于处于特权体系下受苦的聋哑孩子们。因为身体、精神的残疾使他们無法像正常人一样向大众大声地表达自己的不满。在一个封闭的特权环境中,孩子们知道就算有人明白他们的处境也不会伸出援助之手,甚至是同流合污。而他们的抵抗,招来的也只是更加残暴的殴打。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能做出的最大勇气的反抗便是自杀。但自杀对于这种丑恶环境的净化起不到任何作用。第二重反抗来自特权体系“后备军”姜仁浩老师。姜仁浩这位曾经被校长看好并准备“收归麾下”的“后备军”,在发现宁静学校浓雾之下的真相后,冒着自己原本就不安的生活变得更糟的风险,向以学校为介的特权怪物提出了反抗与挑战。当他的母亲在法院找到他,质疑他所做的一切时,他说道,“孩子遇到这种事的时候,我也在现场,但却无能为力”。第三重反抗来自媒体与法律。雾津人权维护中心的徐友真在得知孩子们的凄惨状况后与姜仁浩在第一时间结成同盟,寻找相关机构对事件进行调查,但这些机构无一例外的采取了沉默放任或相互推脱的态度。而事件之所以被调查,依靠的是大众媒体的力量。
3 结论
《熔炉》这部以现实事件为蓝本,讲述发生在聋哑学校的儿童性侵事件的电影,以其浓重的现实主义风格在大众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影片中,各处都是现实生活的剪影,是人们生活的浓缩:生活在特权体系阴影下底层人群的痛苦与艰辛;为了利益而运用职务便利来谋取私利的“人民公仆”;面对罪恶而“明哲保身”的知情人与冷漠的旁观者;不顾自身困苦处境而为弱势群体挺身而出呼吁社会正义的热心之士等等。正是这些生活缩影的存在让这部影片能够轻而易举地敲开观众的心扉。而影片中所包含的如弱势群体人权的维护、利益驱使下的权权相护等社会问题,更在当今社会中投入了一颗重弹,引发了极为广泛的社会关注。
参考文献:
[1] 郭宁.熔炉——无声的呐喊[J].大众电影,2012(01):52.
[2] 沈义贞.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研究[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