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可持续发展观融入应用型本科高校生物教学中的探讨

2016-05-30邵玉王家庆刘宪敏段庆斌刘一男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9期

邵玉 王家庆 刘宪敏 段庆斌 刘一男

摘要:生物学对学生最有价值的、持续于终生的是培养学生逐步树立起人、自然、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即可持续发展观。高校学生都是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思维和想象力最丰富、最有创造力的年龄段,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融入高校的生物学教学中,将会培养出一批直接对社会产生巨大贡献的、具备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现代素质人才。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观;高校生物教学;现代素质人才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031-02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生态环境破坏加剧的21世纪,教育事业也将面临新的挑战。生物学科与人类生存健康和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是21世纪的主导科学,这一观点已成共识。为了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现代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许多国家在生物课程中都突出了人口、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如何把可持续发展与生物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是培养现代素质人才的最有效途径。高校是我国产出科技成果和科技论文的最主要的机构,高校学生都是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思维和想象力最丰富、最有创造力的年龄段,因此,无论他们毕业后是就业还是继续深造,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融入高校的生物学教学中,都将会培养出一批直接对社会产生巨大贡献的、具备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现代素质人才。

一、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的定义,要求我们必须转换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的传统发展观,确立时代、社会需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要求相符合的文明发展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一)要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诸多社会问题中,最核心的就是人口增长问题,可持续发展观要求人口的发展要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利用相适应。

(二)要树立全新的环境观

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点是环境教育,形成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途径是培养环境意识。人类对自然的过度索取,已经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尖锐冲突。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于要把人从这种冲突中解脱出来成为自然环境中的一员,而不是自然环境的拥有者或统治者,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三)要树立可持续的资源观

人类对环境资源的需要,如同鱼儿离不开水一样,但由于人口的过度增长,环境的破坏以及对资源掠夺式的开发和低效率的使用,使得我们正面临严重的资源危机。树立可持续的资源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要树立可持续的生活质量观

资源与环境是两个不同却又紧密联系的概念,环境之中有资源,资源又包括环境。资源浪费必然会引发环境破坏,环境破坏又不可避免地造成资源的贫乏。人们能否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善待环境,主要取决于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理念。

二、生物教学中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意义

生物学科与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的现代素质的培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生物学科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生物资源,及其独特的研究方法——科学探索,使得它成为帮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的最理想学科。

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思想、塑造人的灵魂的事业,作为科学教育的一个分支,生物教育同样承担着培养人的思想的任务。当前,面对全球愈演愈烈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世界各国积极地制订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意识已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保护自然环境与保持生态平衡是高校课堂中发展教育以及未来教育的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由于生物学科与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如果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纳入伦理、道德等人文教育内容,就能够使学生确立生存意识、发展的环境道德意识和环保意识,从而明白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我们只有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才能在自然中立足,人类社会方能实现可持续发展[2]。

三、生物教学是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要途径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与现代素质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也并非通过某一途径就可以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因此是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培养现代素质人才的主要途径,它便于大规模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当前的可持续发展已从原来的环境、资源保护发展到今天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生物学的课堂教学以其独特性负有重大的责任,这是因为:第一,从生物学科内容来看,生物学中所讲述的生物技术、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生态学等内容,都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生物学科在生态知识、理论的学习、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有着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作用。第二,从生物课堂教学的任务上来看,生物课堂教学的最终任务是传授生物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在生物相关领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生物课堂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出具有可持续潜力的现代高素质人才的任务。课堂教学任务所讲授的生物学知识,均涉及到可持续发展教育及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第三,就教学效果而言,课堂教学包括教师指导,教师精心备课,有计划地收集教学资料并精心地进行加工,运用合理有效的手段和恰当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可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性的知识,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效果。由此可见,课堂教学在培育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现代素质人才方面,有着突出优势[2]。因此,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以课堂为主要途径来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是正确的、可行的。

四、生物教学中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要提升人文精神

当前,农业生产离不开各种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包括作物的遗传育种、医学上的诊断治疗、食品药品的生产等各个领域[3]。生物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我们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大大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但是,由于这样的教育只是单纯的科学教育,而漠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导致人类在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的同时,不得不面对环境污染、资源短缺、道德滑坡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科技其实是一柄双刃剑,既可增强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又可毁坏生态环境,它在帮助人类获得物质利益的同时,又产生了人类与生存环境的矛盾。如果没有价值理性的调控,科技不但不能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反而会阻碍人类文明的进步,甚至會毁灭人类文明。

可持續发展需要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优化。加强人文教育,培育可持续发展意识,使科技与人文紧密结合,是实现这种优化的必要途径。在高校生物教学中,要充分重视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此来培育学生正确的科学观。通过对生物技术发展的历史的讲述与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使学生认识到生物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经济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另一方面,生物技术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但同时造成了环境污染、生态失调等恶果。了解这些,学生能切实地认识到科技是把双刃剑的真正含义,从而增强了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能理性地认识科学,关心社会,关注可持续发展[2]。在纯粹的科学教育日益陷入困境的今天,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提升人文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五、提高教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高校大学生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具备很多教师都不太了解的知识,因此,作为一个高校生物教师,必须经常主动地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使自己不断地超越自我,走上自我完善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以常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生物教师应在掌握广博的生物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紧跟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更新知识,千方百计地收集和了解国内外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提高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并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以便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与之相适应。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手段。教学方法千变万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培养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结合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学会引导,适时给予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引导其学会独立思考,鼓励其积极探究,倡导学生主动体验知识的应用过程,掌握学习方法。注意激发其潜能,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总之,培养现代素质人才、推进可持续发展思想,合理的教学方法将发挥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家庆,李松,邵玉.以整合思维为特色的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辽宁教育,2014,(7):37-38.

[2]欧艳梅.生物教学中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

[3]王家庆,李松,段庆斌,邵玉.构建生命科学实践教学体系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30(9):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