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场与文学的碰撞

2016-05-30田晓李一鸣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方向

田晓 李一鸣

摘 要:市场需要怎样的文学声音?80后作家又是怎样与市场碰撞的?而结果又是怎样的?本文从接受学的角度,根据已有的问卷调查,对不同年龄层次和身份背景的阅读群体在面向80后作家作品的了解程度及倾向喜好加以分析,试着找寻80后作家在市场化的道路。

关键词:市场接受度;沉淀与前行;方向

伴随着中国网络文学的兴起繁荣,身为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80后日渐成熟。而其中从事写作的作家规模日渐扩大,百花齐放,逐渐形成了一个在新时代文学领域颇具影响力的作家群体。这些80后作家个个文风各异:有的笔锋犀利,言语刻薄直指社会的丑陋和黑暗;有的则脱离现实,崇尚魔幻的现实主义;还有的则善于言情,描写青春和成长,贴近生活。在本次面向社会的80后作家作品调查中,调查结果令人吃惊。在著名的80后作家中,韩寒和张嘉佳最受读者喜爱,而李傻傻的支持率最低;在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中,读者对于言情类文本选择率最高,其次是历史;在谈及喜欢80后作品的原因时,年纪相仿有共同语言最为主要,其次是作品个性新颖;在谈到最使读者着迷的80后作品的核心点时,大多数人选择的是故事情节,其次是语言风格;在谈到对于作者是否需要学历或是家学这一点时,绝大多数人的选择都是否定;对于近来的文学作品商业化状况,大多数读者持不支持的态度,其次是无所谓;对于“你阅读80后作家的作品是通过什么途径”,大多数的选择是电子书;而在将来是否会持续关注80后作家的写作方向这个问题上,令人吃惊的是,将近一半的人表示不会。

这些数据无疑是对当今快节奏社会背景下群体阅读的一个反映:文学创作与市场接受呈不对称状况。作家李傻傻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李傻傻, 80后作家,被美国《时代》周刊推举为“80后”实力派五将之首“。调查报告却显示他并不如韩寒和张嘉佳受读者喜爱,甚至排在所列作家的末位。对他了解的人甚少,作品则更不用说。归其原因,是大众对于文本的“易读、有情节”的追求高过“文学价值”,大多数读者最常阅读的是小说而不是严肃文学,阅读的是有故事情节的题材性读物胜过纯粹文学作品。市场显然对于80后作家的文本生产提出了要求。而这样的要求作家们并未后知后觉,只是选择不同。例如郭敬明和张悦然,同样与《新概念》有不解之缘,但郭敬明已成为市场的造金者,张悦然则潜伏在文学领域笔耕不辍。

有论者在肯定了张悦然对80后文学自省的同时,认为80后作家“在稍稍懂事以后,就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删除了集体、经典、传统、责任、使命等一直以来我们的文学传统奉若神明的东西”,于此同时,这些作家应该“延续50后、 60后、 70后作家群体的薪火”、“正视并传承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优良传统”。张悦然也在文章中表达出了对80后文学的惋惜:“这10年中我们其实并没有说出什么”、“我们并没有带来什么新的文学式样或是文学思想”、“整个80后文学看起来很热闹,可其实并没有任何沉淀”。由此可见,张悦然关注的不是市场一时的追捧与喧嚣,而是文学本身的生命力。郭敬明的标签是《小时代》系列电影,而不是《梦里花落知多少》。电影给他的声誉由作品而来,但成名之后的书作在哪里呢?创作的初心已不知所踪。

与郭敬明不同,同样是80后作家,李傻傻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他的作品《红X》被认为是80后作家正式登上文学舞台的标志。2005年,《红X》获“第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提名奖。2005年6月,李傻傻荣登《时代》。

调查结果虽然显示李傻傻的知名度可能不在民间而在专业文学领域,但郭敬明的文学之路也没什么什么错。这个群体带着与生俱来的“市场性”。在前几年,“80后”文学是文学市场的新宠,但凡以青春名义,写几篇文章,就能蹦跶出来。“80后”一词,从诗歌始,于小说领域产生巨大影响,在《萌芽》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推手下风起云涌。最初是以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一批出生于19世纪80年代的青年写作者为代表。他们为文学创作带来了一股清新风气,获得了大量同龄读者的喜爱,成为跨文学界与文化市场的青春偶像。而实际上,相当一部分“80后”的异声被埋没,譬如,那些描写生命历程的复杂题材,那些小范围的成长书写,那些超越同龄人的青春想象。

早在2004年,对“80后”讨论风起云涌之时,中国戏剧出版社曾出版《十少年作家批判书》,对韩寒、郭敬明、张悦然、李傻傻、春树、小饭等10位“80后”作者进行了集体批判,书中22篇批评性文章的作者也都是“80后”。这些批评群体,同样走的是商业运作路线。这样的批评方式虽然切合了“80后”写作中流露出的反叛的个性气质,但却未能给“80后”指出一条正确的途径——无论是对批评者而言,还是对写作者而言。批评与赞美和支持并存。在这个庞大的文学集体中,路途无数,万不可就某一点去指责或者下定义。

“80后”作家的方向性非常重要。选择了文学,可能不能拥有名利双收的美好;选择了市场化,可能不能沉淀学问留下巨作;但也不是没有可能,从批评与自我批评中走出了自己的路,坚持本心又贴近读者。文学人的路还是交给文学人去走,市场固然指导了方向,但路途千千万,读者心中自有最好的哈姆莱特。

参考文献:

[1]赵蓉.“80后”作家与他们的批评者[N].文艺报,2012-04-11.

[2]楚卿.张悦然谈80后文学:我们没有任何沉淀[N].中国艺术报,2014-02-19.

猜你喜欢

方向
2023年组稿方向
方向
青年运动的方向(节选)
2022年组稿方向
2022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如何确定位置与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大自然中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