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灣烏龍茗茶——茶鶴:阿里山茶

2016-05-30吳愛薇

台商 2016年2期
关键词:阿里山山茶台灣

吳愛薇

關於茶的起源(原產地),一直以來有著各方的看法和依據。

目前就茶樹的系統進化的可能性,其被定位為被子植物科,也就是被子植物欄目—五椏果目—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屬—原始山茶亞屬—茶亞屬—茶組—茶系—茶種。

茶樹的起源(原產地)

有幾種起源說:

1.源自大陸——美、法、俄、英專家學者認為,印度的野生茶樹與大陸傳入印度的茶樹同屬中國變種;更根據研究比較,尤其DNA佐證,茶樹的起源(原產地)在大陸。

2.源自印度——英國軍普魯士在印度阿薩姆地區發現了高大的喬木野生大茶樹,因之認為,茶樹的起源(原產地)在印度。

3.源自適者生存——美國學者沃克士主張:「凡是所有適應茶樹生長的環境都是可能的源頭。」

為何在眾說紛紜之下,仍然以大陸是茶的起源地(原產地)的說法占主導呢?因為,事實上,在大陸境內,尤其是雲、貴、川等地發現了許多年代久遠野生大茶樹,更可以以陸羽茶經佐證:「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十尺,其巴山、峽山,有兩人合抱者,伐而摘之。」在在證實大陸是茶的故鄉。

大陸是茶的故鄉,台灣的茶(除台灣原生種野生大茶樹,另述)是源自福建的武夷山、安溪等地區,阿里山的烏龍茶當然也不在話下。

阿里山山脈山區包括阿里山、竹崎、眉山、番路、大埔、中埔……海拔均在1000~2000公尺,青心烏龍品種大多數循河歡山公路,而河歡山茶最富有紀念性意義的當屬由謝東敏將屬於竹崎石採的茶,取名為「阿里山珠露」,一時蔚為風潮,茶愛好者或多或少都十分讚美此茶,固有「綠金」封號。

阿里山烏龍茶因生長在北回歸線約60公里內山區,所以先天便有極佳生長條件,造就它鶴立雞群、聞名世界的知名度。

阿里山之美有5奇:日出、雲海、晚霞、原始森林、林業鐵路(在海波1000~2000公尺),因氣候涼冷,終年雲霧籠罩,日照時間短,所以葉片豐潤、細緻、維生素含量高,固有「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的美贊。因此,阿里山生長出來的茶,則是茶湯翠綠鮮活、滋味甘潤。

阿里山烏龍茶比賽茶的評審標準如下:

香味-香氣:清香撲鼻,飄而不膩,源自茶葉,入口穿鼻,一再而三者為上乘。

滋味:濃厚新鮮無異味,清嗅苦澀非珍品。入口生津富活性,落喉甘滑韻味強。

外觀-形狀:條索緊潔整齊,乾燥充足無焦味,幼枝嫩葉連理,紅梗片末已清除。

色澤:鮮艷墨綠帶麗色,調和清淨不摻雜,金黃紅邊色隱存,銀毫白點硅皮生。

水色-茶湯:橙黃鮮艷隱隱蜜綠,澄清明麗水底光,琥珀金黃非上品,碧綠清翠未純青。

而依上述標準,便是取茶樣3公克放入評鑒杯(140CC)沖入沸騰開水覆蓋,計時5分鐘,將茶水倒入茶碗,然後評比。

武夷山四大名茶之首——大紅袍

武夷山位於福建省崇安縣,有36峰、72岩,溪澗蜿蜒,有九曲、十六洞天美景,其名稱據傳說古早有名武夷君者在此修道成仙,故名。

大紅袍是岩茶的一種,來自於此仙山之中,以天心岩九龍巢出產者最為優質,據考,距今崖上之大紅袍三字是天心寺僧人在1927年刻上去的。

大紅袍的故事流傳於唐開之初,閩南秀才張漢卿進京趕考,住在武夷山大心寺,身體不適,寺內方丈便沖泡大紅袍讓其飲下,第二天,通體舒暢,就於寺內許願,若金榜題名,必來還願。果真,受到神明保佑,張漢卿中了狀元,并被召為駙馬。張漢卿不忘誓言,回到武夷山天心寺還願,又經方丈指點(因九龍巢峭壁險峻)採摘大紅袍之艱巨工作竟是一群經過特殊訓練穿著紅衣的猴子所為,張漢卿歎為觀止,帶著方丈獻給皇上的大紅袍貢品回到京城面聖,皇上大悅。因念猴子穿紅衣採摘的奇妙,於是,皇上就賜名「大紅袍」。

大紅袍前身,古稱「上等臘面」,現今天心岩九龍巢上有六棵大紅袍樹,其採製在歷史上都有記載,連採製時間都有不同,足見其珍貴。

猜你喜欢

阿里山山茶台灣
红山茶
“大陆阿里山”春正浓
阿里山
《山茶梅花图》
「九合一選舉」催生的台灣最大黨
從盧麗安到王炳忠
「台灣競爭力論壇」談台灣競爭力
梦山茶
2014是「台勞」元年?
教学游记散文不妨增添一些趣味——以《阿里山纪行》教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