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效度研究综述

2016-05-30聂建中贾樱

教育界·下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研究方法概念意义

聂建中 贾樱

【摘 要】认知效度,前身为理论效度,相比于其他效度(内容效度、预测效度、表面效度、后果效度等),是语言评价领域研究相对较少的一种。自Weir 2005年提出社会——认知效验框架后逐渐受到关注,尽管国内研究较少,但其重要性不可忽视。本文简要介绍了认知效度的概念意义、研究方法及所涉及的语言技能的一般认知过程。

【关键词】认知效度 概念 意义 研究方法 认知过程

一、概念及意义

效度是对语言测试的根本要求之一,基于其基础性,对于效度的研究自其提出以来得到不断发展。并不是说一项测试有或没有效度,而是指根据测试分数做出的推论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受试者的语言能力及水平。认知效度是效度研究中较少谈论的一种,但其具有纲领性意义。

认知效度在教育测量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可用于测量科学、逻辑思维推理,测量其他形式的高级推理;可以用于评价概念图示或者是作为一种评价自我报告的工具来评价课堂内容的精熟度。也有研究者探究医疗诊断测试时的认知过程,及其对做决定的帮助。Snow, Corno, Jackson在1996年建立了其在能力测试方面的效验框架。

作为Weir2005年社会——认知效验框架的一部分,认知效度最初以理论效度之名被引入中国。

随着社会——认知效验框架的不断改进,认知效度逐渐取代了理论效度。作为结构效度的一个方面,它关注测试的认知要求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体现目标语境的认知要求,一般可以从两方面收集认知效度的证据:一是测试前;二是测试后的数据收集。Weir指出,过去的研究几乎忽略了认知效度非数据方面的证据,大多是在测试后收集数据,通过数据分析的方法,以一种因果颠倒的顺序进行效度验证的,例如通过因子分析法分析测试分数,建立所测量构念的本质。他对此法提出质疑:怀疑所分析的数据是否有可能受到测试形式、内容及设计测试时假设的影响,认为仅仅依靠测试结果来追溯导致这个结果的过程的方式有一定的危险性。对此,他认为有必要在测试设计前,将理论联系到具体测试中,作为一个补充方法来效验关于所要评价的构念本质的外部经验性证据。也就是说,测试设计前要清楚地明白将要测量什么(即所要测量的构念)。

认知效度在语言测试领域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在学习方面,根据测试分数预测受试者是否适合大学阶段、研究生阶段及更高阶段的学习研究,例如雅思学术类考试;在工作方面,预测受试者能否完成所在领域,例如商务、医药卫生、教育教学、旅游业等的工作任务;在生活方面,它会影响到移民计划,例如雅思培训类考试。起初,诸如此类的测试主要在语言技能方面对考生提出不同要求,而语言技能通常以一种表象呈现时并不足以全面展示受试者在语言知识方面是否达到标准水平,只有思维维度的认知过程可以普遍反映言语行为是否达到目标语境的要求。如果测试所引起的认知过程与真实语境所需要的认知过程存在较大差异,那么测试的预测力就应受到质疑。

二、研究方法

目前对于认知效度有两个衡量标准:一方面是以预测效度为标准,对比受试者(即非本族语者)在测试及非测试环境下完成某个任务的认知过程,考查测试任务是否可以预测其真实语言能力;另一方面是以本族语者的认知过程为标准,经过长期的经验性调查模式化本族语者的认知过程,将受试者(非本族语者)在测试环境下完成某个任务的认知过程与本族语者在真实环境中的认知过程做对比。

根据衡量标准的不同,有两种方法可以探究认知效度。(一)模型化技能本身,即学习者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行为。这就需要了解目标行为所要求的认知过程。通常来讲,语言的接受性技能大致有五个认知阶段:输入解码——词汇搜寻——语法解析——意义构建——语篇构建。产出性技能的认知阶段有:概念化——组织——语法编码——词汇编码——音系/图像编码——执行——监控。(二)研究受试者的行为,比如通过口头汇报,可以具体了解受试者的行为与真实语境中行为的相似度,包括其在考试时的思维、行为情况,即做了什么,怎样做的。

认知过程调查问卷可以帮助获取受试者的口头报告,此类问卷大多根据不同技能的认知过程具体设计。受试者及环境两变量都会影响到同一认知过程的精细度,进而影响到认知效度。

三、四种技能的认知过程

语言测试中认知效度的研究,必然涉及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认知过程,而认知过程又与对技能本身的本质认识密切相关。对此,不同学者各有其独到认识。这些过程在具体实施中或多或少会受到测试步骤、测试方法、测试题型等的影响,也会有许多的循环往复,故并非是单向的线性过程,但同一种技能的主要过程大体还是一致的。

听力的认知过程大体包括:目标设定(评估相应的语言任务情况,包括在任务开始前评估自己的知识水平、内外部可及资源及当时条件的限制)——视/听觉输入——解码/词汇搜寻(搜寻合适的词汇,并与相应的声学信号相匹配,成功后相应的声学信号会转化成意义单位;不成功时相应的声学信号会以一种类似回声的声音回荡在听者脑中与转化成的意义单位一起等待进一步处理)——形式合成(应用语法知识拼凑上一步中等待处理的声音及意义单位,结合语言语篇、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构建更大的意义单位,或者在大脑中形成相关内容的画面形象)——监控(听者在任务中需要不断核查自己的行为表现的有效性)。(Weir,2005)

阅读涉及的认知过程有:目标设定(确定阅读目的,选择达到此目标的最合适的阅读方法,例如精读或泛读,默读或朗读等)——视觉输入(目标文本)——词汇识别(将视觉输入的词汇与头脑内已存储的拼写形式进行匹配、关联)——词汇提取/词汇通达(按照事物类别等关联、排列、检索对应单词)——句子结构解析(依照语法知识解析句子成分)——确立命题意义(理解字面意思)——推断(推测所要表达的观点)——构建心智模型(结合新、旧信息,已有情景语境,丰富正在处理的命题的意义)——内部构建文本结构(阅读者自己内部简要构建有条理的文本意义结构)。

说的认知过程大致有: 概念化(利用相关知识,包括发言的具体情景语境、背景知识、已谈论内容等确立表达意图,遴选可实现此意图的相关信息,并将所要表达的信息排序)——言语生成(包括两部分:语法编码及音系编码。语法编码旨在利用句法结构及相关词汇构建句法上有意义的、可被理解的句子;音系编码是指将之前的抽象输出以音位的形式体现)——语音预演(即内部言语,说话者本身内部模拟,预想言辞怎样发音)——发声(即通过发声器官执行上一步的语音计划)——自我监控(说话者在表达前后都需留心表达信息的准确性、流畅性、适切性及逻辑性)。

写作的认知过程是:目标设定(确定写作目的)——主题及体裁确定(文章主要关于什么,以何种体裁呈现)——整体规划(收集观点,了解在体裁、读者群等方面的要求及限制)——组织(将观点分类,并安排以适当顺序呈现;判断所列观点间的关系,如并列、递进、因果等)——微观规划(主要关注即将着笔的部分要写什么、写作目的、怎样写)——翻译(将设想命题转化成通顺、连贯的语言)——监察(时常留心检查所写内容的拼写、发音、句法等)——评估与修正(联系上下文,修改不满意、不合适的地方)。

四、结语

认知过程作为认知效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很难直接测量的,而引出认知过程的媒介,例如调查问卷、口头汇报等又并非面面俱到地覆盖所有的细节过程,而且后期收集、转写、整理也较为耗时、耗力。此外,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也没有统一的调查、汇报模式,所以得到的结论通常是归纳性而非结论性的。

而我们国内对于认知效度的研究尚未普遍展开,研究队伍有待壮大,方向及具体研究课题也有待加深。但鉴于其对于语言测试设计方面的重要意义,未来研究者可以考虑利用更科学的方式,例如认知语言学及大脑科学方面的知识,提供更为客观的证据,来开发新的研究路径。

【参考文献】

[1]Snow, R.E., Corno, L. & Jackson, 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affective and conative functions [M], in D.C. Berliner & R.C. Calfee, eds.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Macmillan,1996:243–310.

[2]Weir, C. J., Language Testing and Validation[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修旭东.英语写作测试中“理论效度”的理论依据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11).

猜你喜欢

研究方法概念意义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幾樣概念店
关于“学案导学,分层互动”教学模式中学情的研究
谈谈翻译史的研究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