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方言档案式保护的SWOTT分析
2016-05-30张芳霖汤晓良谢雨菲
张芳霖 汤晓良 谢雨菲
摘要: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得出档案部门开展方言档案式保护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而从方言建档、档案保管和档案开发三个方面提出方言档案式保护的实现策略。
关键词:档案式保护SWOT分析方言
一、我国方言的生存现状及其档案式保护释义
(一)我国方言的生存现状
我国是一个方言大国,方言种类极为丰富,境内有北方、吴、湘、赣、客家、粤、闽七大汉语方言。[1]方言作为语言的变体,是我国语言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许多地方文化(如地方戏曲)都要通过方言来表现。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方言的生存空间不断遭受挤压,其所依存的语言环境极度收缩,导致方言消失速度进一步加快、方言的文化特色不断被冲淡,许多方言面临着使用者越来越少的困境,慢慢进入到了一个“冷消费”的尴尬境地。
(二)方言档案式保护释义
档案式保护的概念在档案学界早已有之,其主要用于研究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体到方言上来说,方言的档案式保护是指档案部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方言以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形式记录下来并形成方言档案,进而通过对这些方言档案的整理、保管、开发与利用来实现方言的保护。[2]
二、方言档案式保护的SWOT分析
(一)Strengths:优势分析
1.档案的属性与方言保护理念契合。档案具有原始记录性的本质属性,对方言采取档案式保护后形成的档案并非凭空捏造,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对方言的原始记录,能够“原汁原味”地呈现方言的语言内涵,避免方言在保护和传承中出现的“失真”现象,这与方言保护的价值取向及理念相同。
2.档案馆具备数字档案长期保存的条件。我国方言档案式保护的内容之一是方言建档,方言建档后产生大量音频、视频等数字档案,其能否长期有效地保存直接关系到整个保护工作的成败。而数字档案的长期保存依赖特定的物理环境,档案馆则具备上述条件,能够有效地保存这些数字档案资源。
(二)Weaknesses:劣势分析
1.资金不足。我国方言的档案式保护工作不仅涉及方言的采集、建档工作,还包括前期的相关调查工作和后期的档案管理工作,因此其投入之大不言而喻。然而作为其实施主体的档案部门,一直被视作“清水衙门”,国家对档案部门的经费投入较低,势必阻碍我国方言的档案式保护工作进程。
2.复合型人才缺乏。我国方言的档案式保护工作涉及档案学、语言学、信息技术学等多个学科。从目前来看,我国档案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知识结构单一的现象,缺少复合型人才。
(三)Opportunities:机会分析
1.保护方言渐受重视。从国家层面看,2008年,国家语委就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项目,旨在保护我国丰富的语言资源和语言文化遗产;2011年,浙江省档案局在全省开展浙江方言语音档案建档工作,以数字形式为浙江方言保存建档。从个人层面看,保护方言日渐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2014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张泓铭提出“保护方言应成为国家文化战略”的提案;2015年7月,著名人士汪涵发起湖南方言调查“响应”计划。
2.信息技术的发展。方言具有的“非物质性”特点,决定了其建档必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转化为“物质性”的音频、视频、图片等档案形式。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方便了方言档案的采集、管理和开发,例如管理和开发,凭借现代的音视频摄录技术可以采集到高保真、高清晰的方言语音。
(四)Threats:威胁分析
方言档案式保护工作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目前的方言建档主要有语言学视角下和档案学视角下的方言建档,[3]其实施主体为语言部门和档案部门,二者在自身的学科领域下开展方言语音建档工作,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或规范,必然会造成语音采集质量、保存格式、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不利于方言档案的开发、利用和共享。[4]同时,如何保证后人能看懂或听懂前人保存的方言档案是需要注意的问题。语言学认为,语言总处在不断变化之中,[5]比如汉语就有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之分,方言作为语言的特殊形式,自然也是渐变的。在变化着的语言的各个方面中,语音和词汇变化最明显、最经常,[6]而方言的语音建档实际上是将活态的方言固化保存,其一旦固化便只是某一时间段内的方言,超过这个时间段语音或语义可能会发生改变。
三、方言档案式保护的实现策略
(一)方言建档:方言档案式保护的起点
方言的建档过程实际上就是记录和反映语言现象并将其转化为语音档案,[7]主要包括语音采集和整理归档两个方面。首先,制定科学的标准规范来指导方言建档工作。为了使采集到的语音档案既反映语言实态,又满足各方利用需求,标准规范应由档案部门和语言部门共同制定。其次,方言建档除了向国家财政部门争取更多的经费之外,更要积极拓展经费的来源,比如通过与相关商业机构合作来获取资助,也可以寻求社会人士的资助等。同时,档案部门也要积极主动地和其他相关专家合作,建立科学的方言建档联动机制,破解复合人才不足的难题。最后,由于语言自身的渐变性,以及许多方言没有自己的文字,因此必须选择一种成熟的语言(汉语)作为“对冲”语言来描述方言并形成相应的文本。其文本主要包括音标符号和对应的解释文字。为便于利用者能够准确地理解方言档案内涵,档案部门还应将数字语音和文本一同整理归档。
(二)档案保管:方言档案式保护的关键
由于方言档案主要由数字档案构成,因此方言档案的保管归根到底是数字档案的保管问题,具体包括建立方言档案数据库及建立方言档案集成管理系统两个方面。地方档案馆是区域方言档案的保管场所,但同一区域可能存在多种方言,正确的做法是为每种方言建立数据库,统一保存方言档案。由于方言档案的保管期限多为永久保存,所以在存入数据库前必须对方言档案进行技术处理,例如统一方言档案的保存格式,对方言数字档案进行清洗降噪以及元数据加固等。此外,由于区域方言种类的多样性,势必会形成多个方言档案数据库,因此必须建立方言档案集成管理系统来整合区域性的方言档案。集成管理系统的核心理念是“多元一体”,在平衡方言档案“多元性需求”和“一体化需求”的情况下对方言档案进行一体化管理,[8]同时国家档案馆与私人档案馆协同管理,村档案室、社区博物馆等协作共享管理技能和遗产资源,[10]这样的做法都能够提高方言档案的保管水平。
(三)档案开发:方言档案式保护的升级
在方言保护渐受重视的有利环境下,档案部门应积极开发方言档案资源,实现方言从“保存”到“保护”的升级。传统的档案资源开发主要是指档案实体开发,具体包括档案服务、档案编研和档案展览。[9]其中,方言档案服务是指档案馆为方言档案用户提供相应的查询、阅览、摘录和复制服务,[11]同时,档案馆也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档案服务形式,比如通过社交媒体向用户主动推送方言档案信息等;方言档案编研是指档案馆以馆藏的方言档案为基本素材,根据不同主题进行汇编;方言档案展览是指档案部门将馆藏方言档案向外界公开展示的一种活动,主要呈现为录音和录像形式。此外,档案的内涵开发也是资源开发的重要形式,比如档案部门和相关技术部门合作开发方言APP,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方言档案利用需求。
注释及参考文献:
[1]周一农.方言文化与“推普”效益[J].浙江社会科学,1999(2):137-140.
[2]覃凤琴.从“非物质”到“外化物质再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及其价值考察[J].档案与建设,2007(10):19-21.
[3][4][7]赵生辉.方言建档工作的学科关系与协同机制探析[J].档案与建设,2014(6):4-7.
[5][6]李明.语言变化的过程、原因和机制[J].外语研究,2001(1):33-38.
[8]赵生辉.中国少数民族语音电子文件集成管理的体系架构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2(5):56-59.
[9][11]韩英,章军杰.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资源开发[J].档案学通讯,2011(5):72-75.
[10]徐欣云,张震雄,李小敏,杨培玉.档案“泛化”背景下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J].北京档案,2015(5):32-36.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