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工程教育课堂改革初步探索

2016-05-30余静蒋一凡

教育界·下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高等工程教育课堂改革改进方法

余静 蒋一凡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高校培养的工程类人才越来越多,但是离“工程强国”还有很大差距,因此,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本文主要探讨了工程教育现状、推动工程教育的重要举措以及工程教育课堂教学的改进方法,主要是笔者从事多年教育的一些发现和感想,旨在加快工程教育改革的步伐。

【关键词】高等工程教育 课堂改革 举措 改进方法

工程教育近年来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规模位列世界第一,是工程教育的人才大国,因此,促进工程人才的全面成长和发展具有很大意义。为了加快中国从“工程大国”向“工程强国”转变的步伐,高等工程教育成为主要推动力量。但是,如今的工程教育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问题。如何调整工学人才培养结构,推进我国的工程教育,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质量工程人才,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一、工程教育的发展现状

伯顿·克拉克的三角理论认为,影响高等教育系统的主要有三种主要力量——学术界、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1]。在中国工程教育中,这三种力量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分科招生人数统计结果显示,工科占了31.39%,遥遥领先于其他学科,而且工科招生人数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导致中国的工程教育规模持续扩大。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显示,1998年工学招生占本科总招生数的比例为41%,而到了2010年下降至33%,其中与制造业相关的工科类专业招生数只占全国总招生数的20%。另外,工程技术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也没有明显提高。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至2015年,全国已建设800个高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目前,国家资助了15000个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和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全国性大学生竞赛活动。同时,国家还建设500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开展CDIO工程教育模范试点。

二、推动工程教育的重要举措

(一)师资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培养出一流的教师队伍,教育水平才会有质的飞跃。

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前提。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必须具备很高的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学习教育法、教育心理学全面提升自己。学校可以每周对教师队伍进行政治教育培养,同时要求教师做好定量笔记并对其进行定期检查。

精研业务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关键。当今是个信息膨胀时代,教师要不断更新补充知识。教师之间可以通过相互交流切磋自己的专业领域来加强继续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全员开展网络培训和远程继续教育培训,提高教师课堂质量。科研是促进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教师应该时刻加强研究,提升自身资质水平。

建立激励机制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保证。学校应该对做出特殊贡献的教师给予特殊的奖励,比如对科研做出贡献的教师、在教学上得到好评的教师等,在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竞争力。每年评选出一批骨干教师,带他们外出培训,从而使学校的教育质量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二)学生队伍建设

在思想上,首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现在大多数学生思想消极,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等,而且工程行业竞争激烈,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挫败的心理,这就需要及时对其灌输正确的思想。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活。”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他们了解社会、接受社会,勇敢面对困难,积极面对自己的人生。当然,哪里有竞争哪里就会有机会,学生要学会积极面对各种挑战。

在学习上,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如何学会工程类的科目。工科实践性强,理论知识复杂难懂,需要不断将知识渗入到学生头脑中,由浅入深,反复强化,同时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要加强与社会企业的联系,邀请名人或企业家到学校开展讲座,为学生提供各种实习实践机会,使学生积累工作经验,为其今后进入社会、进入企业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工程教育课堂教学的改进方法

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工程教育课堂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一批高质量的技术型人才。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了如下三种教学方法: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当今社会,大多数接受过工程教育的学生刚就业,发现自己依然一窍不通,问题很大程度上归结于没有将花费了三四年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只懂理论知识,不会操作,学到的知识是空洞的,不能满足社会的真正需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是要注重学以致用。

首先,我们应该改变大学生 “学习只是為了考试” 的错误思想。工程类学科的操作性很强,死记硬背只能暂时记住一些知识,考试一结束就差不多忘得一干二净了。以水质工程为例,很多学生只是记住一些原理、规范要求,在课程设计的时候,却忽视很多实际问题,比如管线的布置是否合理、当地气候的影响等。

社会实践是工程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不仅能够强化、运用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有效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学校每个学期至少应该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如利用寒暑假组织大型实践活动,还可以在平时组织知识竞赛、建模比赛、科研竞赛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加,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在中国,课堂普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辛辛苦苦地备课讲课,学生却听不进去。而“以学生为中心”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其潜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该方法分为协作式、个别化、小组讨论三种或多种形式的结合,改变了以往教学单一的特征。

协作式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它是在个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分享。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主要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通过传授知识、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来达到知识的传输。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关注点、想法有差异,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能够延伸知识的广度。

个别化是指针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有些学生对工程学科不感兴趣,教师上课时要对这类学生多提问,提问的问题要尽量贴近生活,比如建筑给水排水,可以借用教室周围的管道进行形象化的讲解;而那些课堂上表现积极的学生往往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要适当对他们表示肯定,以保持其积极性。

小组讨论是学生互动环节,学生间集思广益可以使一些问题讨论更加深入,能够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如何解决问题的讨论当中去,不仅提升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

(三)“学习刺激”的教学方法

所谓“严师出高徒”,很多大学生习惯了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方式,进入大学后,在轻松的氛围中变得懒散,学习效率降低。采用“学习刺激法”旨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知道学习内容的重要性,从而学好每一门课程。该方法分为四步:呈现、实践、发现、强化。

呈现主要是指呈现内容的方式。现在教学大多数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但是很多课件内容只是照搬书本上的知识,显得很单一,所以要丰富课件的内容,可以补充一些图片和视频。比如建筑学,可以搜集各国有象征性的建筑物进行对比分析,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各国的文化,而且强烈的视觉效果能够引发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也可以播放有关著名建筑的讲座视频,改变单一的教师授课模式。

实践能够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对于工程类的科目来说,实践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发现是指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工科类的课程中有一些诸如高等数学、物理化学等比较复杂难懂的科目,学生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很多学生听不懂就选择不听。因此,要引导学生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然后请教会的同学或教师。只有及时解决前面的问题,才能学好后面更高深的知识。同时,学科之间有很多相关性,发现这些联系才能更好地学好工科课程。

强化是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强化分为以下几种形式:第一,及时总结学习内容,做好课堂笔记;第二,课堂结束后,教师应该给出一两个问题留着学生课下思考;第三,学生应该学会查阅课程的相关资料,拓展课本知识,同时提高查阅文献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高等工程教育课堂改革改进方法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高等工程教育中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