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好水、好人情
2016-05-30盛可歆
盛可歆
沈从文先生曾说过:“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正是如此,水是极其有灵性的,它经过的地方总是流淌出许多梦幻的故事。水造就了青铜与葵花的“兄妹”之情;水使得细米与“姐姐”梅纹只能隔河相望。同样的,当水流到大河那边那个安静质朴的湘西小城时,就创造了水边小城茶峒中的凄美故事。
没有过分花哨华丽的修饰词,有的只是近乎平淡的叙述。《边城》所描绘的故事虽然平凡,可它发生在茶峒的青山绿水中,有了群山的环抱,绿树的衬托,大河的渲染,故事也好似与那山、那树、那河融为一体了。故事随着山的律动而律动;随着树的摇曳而震颤;随着浪的波折而波折,就像水一般,虽平淡却不失以柔克刚的力量——执著的力量。在这个世界上,恐怕也只有沈从文先生这样从小就了解水,热爱水,在乎水的人才会以这样一种平淡的口吻来阐述这个如水的故事。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将自己对山水风景的爱与自身经历凝结而成的一部饱含深情的著作,是他理想中想向人们描述的真实乡村。
《边城》中茶峒小城的风景是耐人寻味的,它有秀美的风景,清澈见底的江水,还有驶在山清水秀中江上来来往往的渡船。在这道美丽的风景线中,渡船上的小女孩翠翠,老船夫以及黄狗是永远的主角。沈从文先生将边城中所发生的传奇故事与茶峒的山光水色融合在一起,使景色在美的同时又多了一丝人情味,促使故事有了一种自然的亲和力,推动人们感受山水的韵味,体味最美好的纯真。
《边城》中不仅有景色,还有质朴的人物与他们丰富的生活。美丽善良、单纯可爱、不谙世事的少女翠翠的生活是执著而博爱的。她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爱,她对自己船夫爷爷的爱是尊重又真挚的,对黄狗的爱是充满感激的,对山水的爱是赞美与崇拜的。她看得清自己对世间万物的爱,却唯独对自己的爱情充满着懵懂。她得到了许多人的爱慕却不明白也没有人告诉她究竟该如何选择。对于爱情的含蓄、躲避与羞涩,到最后漫漫无期的等待将本应快乐的人生变成一场悲剧。翠翠最后还是看清了自己的心,但是傍晚山崖上已然再也听不到天保大老与傩送二老兄弟吟唱的悠扬山歌与船夫爷爷的句句叮咛。天保大老的意外溺亡;雷雨将息的夜晚,碧溪岨白塔的倒塌与翠翠唯一的亲人,老船夫带着一世辛劳与对翠翠无尽的担忧撒手人寰;还有那个可以让她在睡梦中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男人——傩送二老在哥哥去世悲痛之际又因不愿接受家中“新碾坊”逼婚的离开,令翠翠原本平凡的生活变得波涛汹涌。翠翠痛哭了一个晚上,可是那美丽又平淡如水的流年已无法挽回。她只能在一片寂静中空守着逝去爷爷留下的渡船,眺望远方执著地等待着傩送二老不知何时的归期。“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模棱两可的结局好似是给了翠翠些许的希望,但又像是对翠翠的安慰,带给人的是满满的悲伤和无奈。
老船夫的生活是寂寞悲凉而又充满担忧的。他辛苦摆渡五十年如一日,坚守本分,将一批又一批的客人渡过了河,可与他作伴的却只有他从小带大的孙女翠翠和一条黄狗。他担忧了自己的孙女一辈子,总是希望翠翠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可他最后还是在一个雨夜将息的早晨遗憾地走了,就连他苦守了一辈子的渡船也没能守住,被大水冲去了。
除了美丽的景色与质朴的乡情,《边城》带给人的启示也是令人震撼与感动的。翠翠对傩送二老朦胧的感情与最后无怨无悔的等待令人震撼,可同时又不免让人思考:既然来到了世界上,那为何不为了自己勇敢地活一次,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不给自己留下遗憾呢?可翠翠毕竟是书中的人物,是沈从文先生理想中的人物。试问——在如今的世界上,还有多少个人可以像翠翠一般,永远心怀浪漫的情感?在这个世界上执著地等待自己爱的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的归期呢?
《边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恬静安宁的山水画卷, 让我回味无穷、流连忘返。《边城》中的人物质朴率性、悠然自得的生活更是令我记忆深刻、难以忘怀。茶峒的绿水与净土滋养着的是有着坦荡的襟怀、淳朴的情感的人们。他们的生活看似平凡,却闪耀着人性中最原始、最淳朴、最美好的光芒,散发着人性美好的馥郁的芬芳。然而在如今物欲横流、争风逐流、尔虞我诈的社会上,这种真心,纯净,彼此鼓励,彼此谦让,没有反目成仇,没有勾心斗角的生活真的太可贵。现实生活中,诚信被欺骗埋没,善良被邪恶掩盖,理智被贪婪吞噬……书中这种生活太纯净,纯净得沾不得一丝尘世的喧嚣,染不得一点尘埃。他们被人们遗漏在心灵的角落,可是终日在奔忙的人们是否有一天还会突然将他们上边的纤尘拭去,重新拾起这份深藏在内心深处的美好?这种美好,不管过去多久,不管它有没有被渐渐遗忘,它永远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财富。
本文荣获第八届广东省中小学『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中学组一等奖
指導老师 洪林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