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千载史 跨湖孤舟

2016-05-30钱晶晶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远古考古遗址

钱晶晶

堤岸曲曲,蒹葭丛丛,山水交融,湖山争辉,如今位于杭州萧山的湘湖,湖光山色堪与西湖比美。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这里还是一小片淤泥。当时的钻瓦厂在这里挖掘的时候,发现了一些古文明的痕迹,八千年前的远古文明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从1990年6月开始,有关单位前后开展了三次考古发掘,发掘出土了大量骨器、木器、石器、陶器及动植物遗存。跨湖桥遗址的年代早于河姆渡遗址,文化面貌独树一帜,不同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原有的其他考古学文化,是一支独立的文化体系。除跨湖桥遗址外,还在附近地区发现了与跨湖桥遗址同类型的下孙遗址。因而被正式命名为跨湖桥文化。

跨湖桥文化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是萧山人民引以为傲的宝贵财富,它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世界上最早的漆弓等多个“文化之最”,将浙江的文明史整整向前推进了1000年。

我们现在所在的是湘湖水下6.5米的遗址厅,请随我往这边走,在您眼前的这艘独木舟采取原址保护的方式保存在这里,它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年代最早的独木舟。

据古书易经记载,我们的祖先伏羲氏“刳木为舟,掩木为楫”,发明了独木舟。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史前时代考古都只是发现了独木舟的模拟物和图像。直到,2002年的11月,跨湖桥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这艘独木舟。根据国际上通用的碳14同位素衰变法测定,其距今已经7500-8000年,是新石器时代的文明成果。

请看,这是它刚出土的时候。独木舟一端被损坏,残长5.6米,据推测,原长应该有10多米。舟体最宽处53厘米,最大深度15厘米,平均厚度2-3厘米,研究表明,长埋地下的八千年,使其变薄,原始厚度应该在3.5厘米以上。独木舟由整颗马尾松加工而成,船头和船身都做的非常精致。我们可以看到,独木舟舟体底部有几根横木,据此推断,当时它可能处于固定架空状态。在独木舟周围,还有一些散落的木桨、石锛、编织物等,由此推测这应该是一个独木舟的加工现场。

那么,当时的跨湖桥人是怎样用整颗的树做成这艘独木舟的呢?在距离独木舟舟头1米处,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黑焦的痕迹,这证明跨湖桥人是用火焦法制作独木舟。火焦法是指用火烧烤木头,然后用石锛挖凿焦炭层,最后用砺石打磨完成的一种远古造船方法。在人类还没有发明铁器的新石器时代,火焦法是当时人类制作独木舟的方式。

目前,对于独木舟争论最多的问题是它到底适用于怎么样的水环境,是江河湖泊,或者是否有可能是大海呢?现在,越来越多的考古研究都指向跨湖桥祖先曾用它出入近海,认为它是一艘具有边架结构的复合型独木舟,而这种独木舟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南岛人”独特的航海工具。去年的时候,我国远古航海的研究人员还原样复制了跨湖桥独木舟,并下海试航取得成功。更加证明了,跨湖桥独木舟航海的可能性。因此,跨湖桥独木舟也被认为是中国舟船文化的发端,对研究世界舟楫文化和海洋文明有重大影响。

然而,大约在7000年前,随着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跨湖桥文化在海侵中消失,曾经的辉煌在历史的洪流中淹没。那么,跨湖桥人呢?一个可能是,他们翻山越岭,向地势高的地方迁移。另一个可能是,划着他们的独木舟,漂洋过海。近年来,在日本福井发现了一个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发掘出土了与跨湖桥独木舟形态相似的独木舟。撑着独木舟能达到日本,当年的跨湖桥人是否就有可能向东向南,走向更广阔的太平洋,将辉煌的文明带向大洋彼岸呢?

我们祈祷,跨湖桥的故事有一个更完美的结局。

(作者单位: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

猜你喜欢

远古考古遗址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INDUSTRIAL EVOLUTION
三星堆考古解谜
辽上京遗址
远古鳄鱼用两条腿走路
梦回远古
远古厉险游
梦回远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