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文化创意产品对高校文化传播设计的启示
2016-05-30黄公羽单曦林
黄公羽 单曦林
摘 要:文化创意产业到来的今天,高校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正在不断地改变与革新。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逐渐增强,文化的载体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目前,大学校园文化传播主要面临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有效结合校园文化与产品的功能;二是供给形式单一,供应方式单调。
关键词:高校文化;创意产品;传播设计;sues+
大学是一种制度化的知识传承和社会交往机构。大学校园是校园文化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校园文化则是促进大学校园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的载体。综合国外高校视觉识别系统的成功建设和管理理念,以及当今中国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视和改革,得出:在高校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中,校园文化的品牌化是校园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1 当代中国校园文化传播现状的研究
当代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大学校园建设高速扩张的局面,校园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滞后与市场竞争下的功利心态,使近年来的校园建设面临着文化氛围稀释、文化驱动缺失、文化指向迷茫的困境。暴露出了,重外在轻内涵的诸多问题,客观上要求校园研究突破原有的专业局限,从更为宏观的视角探讨校园发展的深层结构。
大学校园文化与学生关系密切。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在社会发展中地位增强,文化的载体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目前,大学校园文化传播主要面临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有效结合校园的文化与产品的功能;二是供给形式单一,供应方式单调。师生认为,目前学校文化产品主要是集中于文化设施建设和提供图像资料。文化产品大部分缺失,师生对学校的供给模式不满意,认为形式单一,方式单调。
2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园文化产品设计概况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虽是工科学院,却有着极其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打造文化品牌,增强文化影响力。”是工程大先进的设计理念,我们将创意产品设计与校园文化相融合,从现实的产品领域转向更深层的校园文化的传播。
2.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园文化品牌的研究、定位与确认
设计打造个性化的校园品牌离不开对学校文化本质的认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经过37年的发展,以产学研紧密结合为依托,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构筑与行业协同育人、协同办学、协同创新的“三协同模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sues+”品牌旨在设计富有工程大特色的创意校园文化纪念品,传播高校文化。“sues+”的品牌标志是“小螺丝帽”组成的英文缩写,代表了学校是工程类为主,同时也是“strength(力量)、understanding(理解)、excellence(优秀)、success(成功)”含义的象征。而“+”是more(更多),体现了学校努力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程技术为主体,经济管理和艺术设计为两翼的办学特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的现代化特色大学。
2.2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视觉品牌衍生品暨“新型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
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以校园文化为基础,通过手绘、电脑设计等表现形式和技法来表现校园文化的精髓,再通过创意产品这种媒介来提升和发展校园文化。新型文化创意产品也是校园的环境建设,体现着一定价值取向的人文精神,突出校园文化的审美特色,代表学校的形象,精神的“吉祥物”位于学校各个地方,精神激励无处不在。
产品的开发离不开客观因素的影响,需要的是感性思维对产品“美”的设计和理想思维对产品“实”的开发。
毛毡产品:这是一种频繁运用在工业和家用电器上的材质,有绝缘、过滤和保暖等功能。同时,因为毛毡富有弹性,防震、密封、衬垫和弹性等特性,亦可用作易摔易碎的电子产品保护套。而且毛毡采用羊毛制成,利用加工黏合而成,染色方便,美观大方,富有艺术品加工的特性,可以制作成装饰用品。(如图1)
皮革产品:皮革产品集耐用性和美观性于一身,是极为优质的材质。因此,市面上此材质的产品较多。但办公类的皮革产品较少。而办公类的产品又是使用率最高和最频繁的,因此损坏率极高。(如图2)
3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园纪念品对高校文化传播设计的启示
中国的高校都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这就要求校园文化的传播需要有合适的切入点,而毛毡产品的特殊材质和皮革产品功能性在市场上的缺失,就是寻找到创新突破口和准确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需要结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自身的特色。“工程大”中的程(cheng)亦为橙(cheng)。因此,主打色可以据此来规划和设计,突出学校品牌的特色。
寻求大学生单一的对产品需求的动因,转向寻求多种校园文化需求的文化解释,这些转变在实践和理念两个层面推动了对“校园精神建设”和“校园文化传播”。弘扬“勤奋、求是、创新、奉献”的校训精神,培育体现时代特征、教育特点的“工程大”特色的大学文化。
校园文化品牌是校园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品牌既是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同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 闫辉.校文化建设与“和谐校园”构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
[2] 张耀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高校理论战线,2012.
[3] 张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校园文化建设[J].传承,2011.
[4] 郑又贤.关于“精神懈怠”及其防治的理论思考[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