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雕塑创作课教学的探讨

2016-05-30陈栓柱

教育界·下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观察方法形式语言

陈栓柱

【摘 要】现在各高校的雕塑专业课程可宽泛地分为基础课和创作课两个部分,教师在创作课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学生们只会用基础教学的单一方式去进行创作,导致作品风格缺乏个人特色。本文从素描草图、观察方法、技法语言、形式语言四个方面总结了雕塑创作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雕塑创作课 素描草图 观察方法 技法语言 形式语言

雕塑教学中,创作课程占据重要地位。现在的学生在创作课程中常出现力不从心、因陈相袭,作品没有灵气,或者是作品本身过于呆板等普遍现象。针对这些存在的弊病,笔者经过日常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教学上的经验,希望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正确且良性的创作过程之中,保证自己的课程学习变得充实且有意义。

一、创作性的素描草图

素描是一切美术教学的基础,素描对于解决块面关系、比例、光影、透视等基本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画素描可以训练最基本的观察方法、造型方法以及处理整体和局部关系的能力。

基础的素描教学注重基本问题的解决,但是在创作阶段,素描则起到另外一种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去实现创作的意图,素描草图的绘制对雕塑创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实上,许多伟大的雕塑创作都是从画素描草图开始的,画素描和速写不仅是艺术家生活和创作思维的记录,而且也是一种创作习惯。草图本身也是一种创作,代表着初次的创作构想。

二、创作性的观察方法

雕塑是强调观察方法的艺术,基础的泥塑写生观察方法是强调学生对形体的认识,也就是要从事物或者模特各个方向的结构、解剖、体块关系等基本形体问题入手,掌握写实雕塑的基本方法。但是到了创作课的时候,这个观察方法的定义就要有所改变,不是从基础层面,而是要求学生从更加宽泛的角度进行观察,找到一个感兴趣的“点”来创作。对于任课教师来说,要努力启发学生,甚至找到学生独有的观察习惯并加以引导。

说到观察习惯,现代主义雕塑大师贾科梅蒂值得一提。贾科梅蒂从小受父亲熏陶开始进行绘画,他在开始画一些静物的时候,往往把静物画得非常小,而静物的外围空间留得比较大,这在传统的构图上是不允许的。但是每当父亲帮他把构图改好后,他又按照他自己的方式画得很小,后来父亲发现他的观察方式很与众不同,也就偶尔会给予指导,给贾科梅蒂相当大的发挥空间,他对于绘画的各种表现,也能随心大胆地尝试,不受传统方法的局限。贾科梅蒂的这种观察方式是非常个人化的,是他自己独有的。要达到艺术创新的目的,教师要努力发现学生独特的观察方法,从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入手,激发他们主观创作的欲望。

三、创作性的技法语言

泥塑雕塑技法对雕塑意义重大,每个学习雕塑的学生都要经过严格的雕塑基本功也就是技法的训练,包括形体、比例、塑造方法等,这些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雕塑技法。但是到了创作阶段,要试着引导学生把现有所学的技法用创新的方式表达出来,达到创作的目的。

泥塑技法对于塑痕的创新运用最为常见。塑痕是一个雕塑的专用术语,指的是在雕塑过程中用手或者雕塑工具制造出来的泥巴的自然纹理。对比表面光滑的雕塑来说,运用塑痕能使作品更具表现力,突出作品的手工性。塑痕的运用在罗丹的作品中比较常见,他的作品大部分都是用手完成的,很少借助工具,因此会在雕塑表面留下特有的塑痕。他最负盛名的《巴尔扎克像》就是这样一件作品,罗丹创作之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了解巴尔扎克、制作大量的小稿等,最后他选取了一个披着睡衣在夜色中沉思的巴尔扎克形象。整个作品没有矫揉造作、过分细致的刻画,表面布满了雕塑家双手与泥土充分接触而留下的自然痕迹,与以往写实的纪念性雕塑不同,艺术家利用自然的塑痕赋予雕塑强烈的质感,表现了巴尔扎克的伟大气概。

运用“线”来表达形体也是一种创作性语言。传统雕塑讲究的是用块面造型;线所指的其实就是物体的外轮廓线,它是由块面的穿插结构、肌肉骨骼的穿插关系形成的,而形体内部的线其实也是由这些结构穿插形成的。因此,传统雕塑是不会有线的实质性定义的,不强调线的作用。但是现代雕塑中已经将线作为了个很有效的创作手段。比如著名的意大利雕塑家曼祖,他的很多浮雕作品就是通过线与面的结合来表现形象的,如他为安特卫普创作的题为《受难和埋葬》的高浮雕,在人物衣褶的主要转折部分和分割部分都采用了画线的方式进行刻画,而人物的外轮廓也同样采用了画线的方式来形成对比。这种线和体块的结合使整个浮雕作品具有了一定的“绘画感”,浮雕的构图和人物形象顿时显得生动起来,增强了表现力。

四、创作性的形式语言

艺术创作的形式是至关重要的,这里所指的形式是说雕塑以一个什么样的结构来表现形象。好的作品都有一个好的形式,这种形式能够最充分地表达创作者的艺术思想。

运用变形的手段创作形象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泥塑变形指在客观事物造型的基础上将其有特色的地方加以变形或夸张,从而达到突出作品典型艺术形象的目的。如著名雕塑家吴祖光对造型有着非常独特的理解力,这给他的雕塑带来鲜明的个人特色,这种个人特色,体现在其造型的简约、形象的适度夸张和空间的丰富想象上。他创作的人物已经脱离了现实中的客观形象,已经不再是强调人物的解剖、形体等一些写实特征,而代之以符号化、简约夸张的变形造型,人物是简单的头大身子小的裸体或半裸形象,面部五官大多是平面化处理,表情呆滞,或坐或站或蹲,配以船或水管等造型,增强空间感。他的作品初看十分好玩,但在好玩中品味出的却是生存的无奈与苦涩,形式感极强。

【参考文献】

[1]万吉欣.雕塑创作课程漫谈[J].艺术生活,2014(05):60-61.

[2]辛力强.浅谈高校雕塑创作课教学[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5(09):250-251.

[3]郎济明,宋艺雯.浅析雕塑创作课中基础训练教学[J].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18):188.

猜你喜欢

观察方法形式语言
感悟传统 心存真挚
平面视觉语言中的艺术创作和形式表达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利用导学案培养学生观察初探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论中国当代意象风景油画的形式语言
浅析信息可视化在用户体验研究中的设计